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揭开美国内战伤疤的雕像:引发如此争议的罗伯特·李究竟是什么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整理 | 国历君
    欢迎广大读者转载到朋友圈

自8月12日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极端右翼群体示威引发暴力事件以来,美国各地不断发生对抗性示威游行和拆除邦联纪念物系列事件。13日-14日,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尊纪念内战时死亡的邦联士兵雕像被推倒,田纳西州一尊纪念南方士兵被蒙上黑布,弗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的一尊南方老兵雕像被推倒。19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有上万人走上街头,参加反对白人至上主义和新纳粹的游行。
    事件的导火索是,今年2月,夏诺兹维尔政府当局通过了一项决议,将会拆除当地的一座纪念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著名将领罗伯特·李的雕塑。那么罗伯特·李究竟是谁?他能够被当做种族主义者的代表吗?


    
    白人极右翼分子举着火炬在李将军雕像前抗议拆除雕像
     


    
    

美国内战的爆发


    
    

 
    有一种说法,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一本名叫《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小说。这本小说描述的美国南方黑奴遭受压迫的苦难,激发了美国北方废除奴隶制的强大呼声。林肯称书的作者斯托夫人为“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而事实上,作者仅在一个奴隶州里度过了一个周末。据她本人说,英雄人物山姆大叔悲惨死去的那个高潮是她坐在教堂里时突发的奇想。这部“突发奇想”的书对残酷奴隶制的描述比以往任何作品更能打动读者。据说查尔斯·狄更斯的夫人读此书时抚卷而泣,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也潸然泪下。
     
    但奴隶制在电影《乱世佳人》中却有另一种解读。电影选择了以南方贵族的视角描述这场战争,片中充满了一望无际的棉花田,高大茂密的橡树,俊男靓女烤肉聚会和漂亮的贵族庄园,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感恩戴德的黑奴。相比之下北方佬则野蛮无礼,甚至是猥琐的小偷形象,仿佛这场战争是绅士败给了强盗。奴隶制究竟是什么样?这个问题,美国人争论了很久。
    
    
    电影《乱世佳人》剧照
    但无论如何,当1861年4月,南卡罗来纳州州长下令粉碎萨姆特要塞的抵抗时,谁都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是如此的漫长与血腥。
     


    
    

西点军校的全优生


    
    


    1807年1月19日,罗伯特·李生于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父亲亨利·李也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军人——独立战争时期的名将,绰号“轻骑兵亨利”。他说过一段被美国军界传颂至今的经典名言,就是致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悼词:“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第一人。”
     
    1825年,罗伯特·李进入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读书。身为名将后代的罗伯特·李比他父亲还要优秀,他不仅举止优雅气宇不凡,而且还品德出众,在西点军校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二,档案里没有任何不良记录,吃喝嫖赌打架骂人等等不良习惯也都与他无关。1829年,他以顶尖的成绩成为该校第一名,也是目前为止独一无二的没有缺点记录的毕业生。
    
    
    罗伯特·李
    之后,罗伯特·李曾驻防于乔治亚州的科克斯珀岛。1831年,他转调至维吉尼亚州的门罗堡担任助理工程师。驻扎该地期间,他与马莎·华盛顿的曾孙女玛丽‧安娜‧卡斯蒂斯结婚,育有三子四女。
     
    在美墨战争中罗伯特‧李崭露头角,战争结束后,罗伯特·李奉命返回西点,担任校长。
    


    
    

 选择为家乡而战


    
    

 
    在南北战争爆发前,李曾担任联邦军(战争爆发后,成为北军)的上校,并以此为荣。
    1861年3月4日,林肯宣誓就任总统。他在就职演说中,保证不干预已经实行奴隶制的各州里的内部事务,但同时拒绝承认由所有的州组成的联邦中的任何一个州单独宣布退出联邦的权利。面对南方各州的武装叛乱宣布战争,战争危机不断迫近。
    弗吉尼亚州长约翰·莱瑟在4月17日召开的一个特别会议上该州宣布脱离联邦。作为美国的诞生地、南方最富裕的州,弗吉尼亚的倒戈无疑对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带动了南部诸州第二次退出联邦的浪潮。弗吉尼亚的首府里士满取代蒙哥马利成为邦联首都。
    而最重要的是,罗伯特·李就是弗吉尼亚人。
    
    
    罗伯特·李
    罗伯特·李并不认同奴隶制,反对南方诸州退出联邦。在战争前夕,林肯提议由李指挥联邦军,但李拒绝了任命。他说:“我的家乡的议员们正在辩论是否脱离联邦,我祈祷上帝不要让弗吉尼亚州脱离联邦,但是无论结局如何,我必须为弗吉尼亚服务,因为我生为弗吉尼亚人,而且永远是弗吉尼亚人。”
    4月19日,他得到家乡弗吉尼亚脱离联邦的消息后,彻夜未眠,最终做出了南下的决定。他给他的北方朋友们写了一封告别信:“我无法与我的出生地、我的家园、我的家乡子弟兵戎相见。最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我们之间的分歧能够得到和平解决……无论是什么样的结局,我预计这个国家将经历一场浩劫,这是对我们国家的罪孽所做的必要的清算。但愿上帝指引我们从良向善,也保护你们和你们所拥有的一切。”
    有人说,南方如果没有罗伯特·李,战争在1862年夏天就会结束。南方之所以坚持到1865年,正是因为李的存在。在统军的三年时间内,李始终处于绝对劣势,但他一次又一次地从绝境中翻盘,几次把林肯推到自杀的边缘。
    而对于李的选择,绝大多数过去和今天的美国人是理解的,因为在那个时代,军人的忠诚首先是献给自己的家乡。同样,来自弗吉尼亚的军需官约瑟夫· E·强斯顿也写道:“尽管我现在做的事是最最不仁不义之事,我必须向着南方。我今天有的一切都是美国政府给的。政府给了我体面的教育和穿戴。要离开岗位实在是无奈之举,但是我只能走。”
    
    
    罗伯特·李
    在流传至今的一封信中,罗伯特·李解释了他为什么要做出这个决定:除非为保卫我的家乡,我从来都不想拔出我的剑。(Save for defense of my native state, I never desire again to draw my sword.)
    


    

 “七日战役”


    

在战争初期,罗伯特·李担任南方“总统”戴维斯的军事顾问并指挥弗吉尼亚的南方军队。在1861年10月的格林布里尔之战中被雷诺兹指挥的北军击败。从1861年11月至 1862年3月,他担任南大西洋沿岸诸州南方军队司令,成功地组织了海岸防御作战。1862年3月他回到里士满任戴维斯的军事顾问,与 T.J .杰克逊合作,制定出保卫里士满的计划。1862年6月,罗伯特·李接替负伤的约瑟夫·约翰斯顿将军任野战军司令,将部队改名为“ 北弗吉尼亚军团” 。
    此后的34个月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虽然他与对手的兵力对比总是2:3 甚至是 1:3,但是他都能以少胜多,不断打败北方军队 。1862年6月,他在著名的“ 七日战役” 中初露锋芒,击败了麦克莱伦指挥的优势军队,解了里士满之围。
     
    1862年1月27日,林肯发布第一号总作战命令,规定2月22日为联邦陆海军部队出击叛军的总行动日。4天以后,林肯向波托马克军团下达特别命令,命令该军团务必于2月22日攻占马纳萨斯,其他战场纷纷行动,唯有麦克莱伦按兵不动。3月11日,林肯免去他联邦陆军总司令职务,麦克莱伦这才行动起来,可他并不是去进攻里士满,而是实施他的计划,发动“半岛战役”。 
     
    按麦克莱伦的设想,由他亲自率兵11万,在约克半岛登陆,然后在海军配合下水陆并进从北后攻击里士满,同时,由麦克道尔率兵4万南下弗雷德里克斯堡,对里士满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内战中的罗伯特·李
     
    罗伯特·李在接过北弗吉尼亚军团指挥权后,计划打一个大战役消灭波托马克军团以解里士满之围。为保证战役的顺利进行,罗伯特·李将杰克逊部从谢南多亚河谷调来,为迷惑联邦军队他还特地派出惠廷师和劳顿旅到谢南多亚河谷搞了一次去而复返的武装大游行,最后杰克逊的部队乘坐火车沿弗吉尼亚中央大铁路南下抵达战场。 
      
    6月23日,罗伯特·李与杰克逊、安布罗斯·希尔、丹尼尔·希尔、朗斯特里特等将领在弗雷德里克斯大厅召开作战会议,罗伯特·李向他们阐述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他们要在麦克莱伦从奇卡霍明尼河南岸赶来增援之前歼灭奇卡霍明尼河北岸位于北军右翼的波特军3万人。为保证围歼波特时拥有足够的兵力,罗伯特·李将军决定将大部分主力部队都开到奇卡霍明尼河的北岸,留守里士满的马格鲁德部2.7万人将单独面对麦克累伦3倍于已的兵力。
    6月26日,七日战役正式开始,至7月2日结束。此战联邦军队投入兵力91169人,损失15849人,另有6000人被俘。南军投入兵力为95481人,损失20614人,但罗伯特·李保住了里士满,北方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 
    “七日战役” 初露锋芒后,罗伯特·李又在“第二次布尔伦河战役” 中智胜北军,兵临华盛顿城下。在1862年9月的“ 安提塔姆战役” 中,李与两倍于己的北军平分秋色 。同年12月李在弗雷德里克斯堡大胜北军 。1863年5月在昌西洛维尔战役又一次击败了两倍于己的北军,同年7月,李在葛底斯堡遭到他的第一次惨败,被北军名将米德击败,损失惨重。从此,李就再也没有主动发起过进攻 ,开始一天天走下坡路。
    


    
    

“皮克特冲锋”


    
    

 
    1863年7月3日,美国军事史上迎来了最经典的时刻——葛底斯堡战役中,南北军双方用300余门火炮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决。
    7月3日下午,南方军170门大炮同时向北军阵地开火,这是此战最大规模的炮击。下午3时,南军突击部队在乔治·皮克特率领下,进入“死亡之谷”——他们要穿越1200米的空地才能接近北军阵地,期间,皮克特和他的突击队员将暴露在200门火炮和数千支步枪的火力之下。皮克特和他的敢死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冲向北军阵地,并很快冲破了第一道防线,但马上又被北军的枪炮击退。史称“皮克特冲锋”。
    由于北军炮火特别猛烈,第2兵团又在南方军进逼时以毛瑟枪射击并投掷手榴弹,南军有近三分之一的士兵未能活着回来。北军的防线设在一个称为“天使”的低矮石栅处,一片灌木丛的地方曾被南方军突破,但增援部队迅速补上缺口,击退了南方军的进攻。
    罗伯特·李的部队显示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猛,他们在猛烈的炮火中继续前进。旅长刘易斯·阿米斯蒂德用战刀高高挑起自己的帽子,高喊着:“来吧,伙计们!把尖刀插向他们!谁愿意跟我来?”冲锋进行到一半时,身边只剩下了几百人,阿米斯蒂德阵亡。李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撤退。
    被南军称为“最高水准”的皮克特冲锋代表了将士们无与伦比的勇气。但南军输掉的不仅是此次战役,而是整个战争——南方从此被迫转入防御。
    


    

 发起投降


    

 

1864年5月格兰特率领两倍于李的军队直逼南方“首都” 里士满,在“荒原之战” 、斯波奇尔韦尼亚和科尔德港三次血战中,李虽然均获胜 , 但兵力损失惨重 ,李的人力 、物资弹药的供应十分匮乏 。此时,北军在西战场接二连三地取得重大胜利,南方主力已被歼灭 。
    
    
    1864年5月6日,南方军开始大撤退,满载物资的运输车队正在通过浮桥
    看过电影《乱世佳人》的人绝对不会忘记片中的那场烧红了半边天的亚特兰大大火,这场持续了半个月,几乎焚毁了城市一切的大火真实存在。1864年秋,联邦军队指挥官谢尔曼占领南方重镇亚特兰大,他对当地居民下达公告,要求所有民兵放下武器,市民离开市区,因为他要像之前对待每一个南方城市那样,放火焚烧这里的一切。
      
    亚特兰大的大火足足燃烧了半个月,上千名不愿离开家园的市民被活活烧死。曾经是南方最繁荣城市的亚特兰大,在这次浩劫后,几乎荡然无存,如今的整个亚特兰大是在原来的废墟之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大火中只有一条街幸存,成为亚特兰大的一个历史象征,这条街完全在地下,要坐电梯下去才能到达,被称为地下街。
    谢尔曼大军一边大举推进,一边彻底摧毁所到之处的一切物资设施,火光冲天。南方邦联首都、弗吉尼亚州首府里士满以及亚特兰大等南方大城市都成为一片焦土。
    大屠杀引起了巨大民愤,人们憎恶地称谢尔曼是屠夫,而他自己则说:“我们不仅攻击敌对军队,也攻击敌对人民,我们要让南方的老人和青年、穷汉和富翁都体验到战争的严酷可怕,要让南方未来的几代人不敢诉诸于战争。”
    破坏最严重的是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家乡所在的密西西比州,内战之前,该州在全美富裕榜上名列第五。内战期间,该州60%的白人青壮年被杀,90%的城镇和种植园化为灰烬。战后,长达一个世纪内,它在全美最贫困的州中名列第一。
    按今天的价值计算,谢尔曼的大扫荡给美国南方造成了2万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数以十万计的平民直接死于谢尔曼军团的大扫荡和抢劫引起的大饥荒,上百万人沦为难民。
    战后,谢尔曼被晋升为陆军中将,三年后晋升为上将。后来他又接任了格兰特陆军总司令的位置,1884年退役。1891年,71岁的谢尔曼去世。不可否认的是,26年前,他所信奉的“焦土政策”确实提前结束了那场战争。
    
    


    

内战结束前的受降仪式,左为尤利西斯·格兰特,右为罗伯特·李
    1865年4月9日,北军的格兰特将军和南军的罗伯特·李将军先后和随从参谋骑马来到弗吉尼亚州的阿波马托克斯。他对全军的军令,是这么一句话:“收起你们的敌意,让你们的儿子继续当美国人。”(“Abandon your animosities and make your sons Americans.”)
    以罗伯特·李的威望,他的军令对于南军的顺利投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也因此赢得了北军的尊重。北军主将尤利西斯·格兰特(General Ulysses Grant)将军在整个投降仪式上对南军表现出了莫大的尊重与敬意,甚至没有主动提及“投降”(surrender)这个字眼。
    李将军在提出了给南方士兵食品补给,和每人签发一张放下武器的证明书作为护身符后,体面地在投降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含着泪走出这座毫不起眼的二层红砖房,把和平还给了这里的人民。经过五年空前惨烈的血腥内战,双方军费消耗150亿美元,60多万白人士兵死亡,无数城镇和种植园化为灰烬。
    


    
    

 战后生涯


    
    

 
    罗伯特·李晚年曾在维吉尼亚勒星顿担任华盛顿学院(今华盛顿与李大学)校长。在五年多的任期中,他将华盛顿学院由一所不知名的学校转变成美国第一所提供商业、新闻与西班牙语课程的大学。他立下校训——"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绅士"(We have but one rule, and it is that every student is a gentleman)。
    执掌华盛顿学院期间,有一些白人学生对当地的黑人进行暴力袭击,罗伯特·李屡次将他们开除,并且一再公开强调尊重法律和秩序。然而,尽管罗伯特·李致力于让学校吸引南北双方的学生,但该校当时仍维持着种族隔离制度。自1795年约翰‧查韦斯入学以后,直到1966年该校才招收第二个黑人学生。
    
    
    今华盛顿与李大学
     
    1870年9月28日,李校长感觉不适,无法清楚的说话。医生们赶到后,仅能协助让他躺在床上,希望病情能自行好转。几乎可以确定李校长是得了中风。这场中风损坏了脑前叶,使他言语失能,无法咳嗽。他经由人工喂食以维持体力,但转而罹患肺炎。因为无法咳嗽,李校长死于并发症肺炎(而非中风本身)。他在中风后两周,1870年10月12日,逝世于勒星顿,葬于华盛顿与李大学校园的教堂下。
    整理自:黄金生:“为家乡效力还是为联邦效力:南方人的抉择”,《国家人文历史》;佳音:“《乱世佳人》:那些随风飘逝的战争与爱情”,《文史参考》;陈海宏 、杜凤山:“杰出的军事统帅——罗伯特·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彭鑫:《西点军校精英全传》,凤凰出版社等。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整理,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