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七夕过完了,不好意思,你们可能过了一个假的七夕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七夕

真的是中国情人节?
    其实…元宵节才是


    进入21世纪以后,七夕节火了。由于商家和媒体的不断炒作,七夕节被赋予了“中国情人节”的称号。然而,七夕节真的是中国情人节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得从牛郎织女说起。

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它并与《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以至于很多人因此而认为七夕节是伴随着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而产生的节日,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认识七夕


    

“七夕”的本源绝非爱情,它本是一个时间概念,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所以,在传统社会里,除开牛郎织女的故事,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所谓乞巧,即是女子们向上天乞求让自己变得心灵手巧,故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至于牛郎织女,则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中国传统社会里男耕女织的家庭模式。
    
    


    

      
    所以,如果真有鹊桥相会,那也绝对不是如秦观所说的“金风玉露一相逢”的两个情人之间的浪漫约会,而是牛郎织女和他们孩子那一家人之间的久别重逢。所谓“最上忘情,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牛郎织女的故事中所寄托的情感,不只是爱情,更多是老百姓们一种“何似在人间”的共同愿望。如黄梅戏版《牛郎织女》里的唱词所言:
    


    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


    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稻海荡金波,夜静尤闻人笑语,到底人间欢乐多!我问天上弯弯月,谁能好过我牛郎哥;我问篱边老松树,几曾见似我娇儿花两朵;再问清溪欢唱水,谁能和我赛喜歌。闻一闻花香心也醉,尝一尝新果甜透心窝,听一听乡邻们问寒问暖知心语,看一看画中人影舞婆娑,休要愁眉长锁,莫把时光错过,到人间巧手同绣好山河!   ——黄梅戏唱词《到底人间欢乐多》


    当然,七夕也绝非没有爱情的主题,古往今来就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在七夕时节留下了不可胜数的千古爱情名句。但是,在传统社会里,这样的主题通常出现在士大夫阶层而非世俗阶层,正如李商隐所说“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老百姓们哪里讲什么浪漫,他们不过是想要一个安居乐业的耕织生活罢了。既然如此,中国还有世俗化的真正属于年轻男女的情人节吗?有,并且这两个节日,比七夕更适合成为情人节。

 

一、元宵节


    

元宵之夜华灯初上,花好月圆,相对七夕而言,更加浪漫。你若不信,有词为证: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一说为“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不正是男女情人约会的场景么?传统社会要求女子成为闺房之秀,无事绝不出门,而元宵节这天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到了这天,女子们“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在游玩之时,年轻男女可以顺便为自己物色对象。在“火树银花合”的元宵节灯会里“众里寻他千百度”,岂非比七夕节更加浪漫?
    

 

二、上巳节

      农历的三月三,是上巳节,这天同样也比七夕更适合成为情人节。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看,三月属于春天,这时春心萌动,万物发春,象征着青春期的蠢蠢欲动,情窦初开。反观七夕,七月流火,秋风萧瑟、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在时间上就与中华传统文化里天人合一的思想相悖。谈恋爱当然得在春天,所以在三月三这一天,年轻男女们出外郊游踏青,到水边沐浴,在与春天有个约会的同时男女之间也有个约会(合法自由恋爱),这一幕被记载了下来: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郑风·溱洧》
    


    

这首诗,描绘的是三月三日这一天男女约会的场景,从写这一对少男少女的偶然相识,到二人相约同行,再到相谑,相赠爱情花,把“思无邪”的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在拥有着大自然春天的同时还拥有着生命的春天,如是这般,上巳节岂非比七夕节更适合成为中国情人节


    


那古时七夕到底都有哪些习俗?
    


    

七夕习俗


    

姑娘乞巧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深人静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贺牛生日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剥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晒衣晒书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还有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都会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
    而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妇女洗发,接露水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拜魁星

七月初七,还是魁星诞辰,因而有庆贺魁星生日的习俗,“魁”有“首”之意,古代科举考试中了状元就叫做“夺魁”、“抡魁”。旧时文人认为北斗七星为文昌府邸,其第一颗星叫“魁星”。在盛行星象崇拜的古代,人们相信某星主某事,便把魁星当作主科考的神灵予以祭祀。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值得一说的是,同是中华文化圈的日本、韩国依旧存在着七夕节。但七夕节在日本和韩国却没有被商家炒作成情人节,反而保留着原有的文化习俗在这一点上,就很值得国人反思。
          当然,并不是说七夕不能当成情人节来过,若是两情相悦,又有哪一天不能是情人节呢?然而,无论以什么方式来过“七夕节”,都请尊重它本来的文化历史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