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的由来和在道教中的含义 在影视剧中,我们通常看到,寺庙的主持亦被称为方丈,且多为男性,其实,道教、佛教中都设有“方丈”一职,且男性、女性都有,如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位女方丈就是武汉长春观主持吴诚真。 佛教和道教(资料图) “方丈”最早是作为中国神话传说的中的东海仙山之一出现的。《列子》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名曰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方壶亦称方丈。 五座仙山飘于东海之上,高下三万里,顶平处达九千里,山之间各不相连,相距七万里。五座大山根部不相连,遂海波上下起伏,山上仙人居住不便,遂禀告天帝,天帝恐仙山漂流至西极,派了十五只巨鳌分为五组,固定仙山,不想有一龙伯国巨人钓走了六鳌,致使“岱舆”、“员峤”飘流到北极,沉入了汪洋大海,从此神山也只剩方壶、瀛洲与蓬莱。据传仙山乃仙人居所,金玉为楼,芝树丛生,食之可长生不老。在长生的诱惑下,中国帝王多次派人出海,寻访仙山,渴望求得长生不老之药,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者,也未能例外。秦始皇生前五次大规模出巡,其中四次与求仙有关,关于秦始皇求仙最著名的活动就是派徐福出海。汉武帝步秦始皇后尘,信用方士李少君等人,甚至在李少君死后,还坚持认为他非死去,而是仙化而去。 东海仙山(资料图) 山上的神仙、长生之药吸引着众人,但仙山远望隐约可见,近之却又触之不得,历代帝王最终只能望洋兴叹。后来,道教全真派以“方丈”作为道观最高精神领袖称谓,正一派一般不设方丈,而苏州玄妙观例外。道教讲人心方寸,天心方丈,人心暗和天心,而全真道将方丈看做天心之代表,《三乘集要》曰:
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有道之师,不可立也。
可见,全真道中的方丈重在其道法高深,并非管理职权,是作为精神领袖而存在,故成玄英疏解《庄子》,将“方”解释为“道”,而“丈”是为“长”之意,亦是从道德、道法方面着眼,受满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也成为全真道方丈的必要条件。 全真道士(资料图)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借用了“方丈”一词。方丈在佛教中的意思本为一丈见方的居室,后又演变为寺院主持或长老的居所及代称。“方丈”一词作为居所,在南朝就已经出现,王中《头陀寺碑》曰:“宋大明五年(461),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像。”高诱注解“方丈茅茨”曰:“堵,长一丈,高一丈,面环一堵,为方丈。”此时的方丈还没有特殊的含义,只是指茅屋的大小。 南朝寺庙(资料图) 后来佛教开始将“方丈”与维摩诘联系起来。梁慧晈《高僧传》曰:“所以净名杜口于方丈”。维摩诘菩萨是古印度毗舍离城的一位大乘佛教居士,维摩诘意为洁净、无垢之人,故其中译名为净名。他能言善辩,精通佛理,虽为佛教菩萨,却并未出家,而是居家修行。据说,维摩诘虽家财万贯,却生活清苦,居住在一丈见方的石室内。一次,维摩诘称病在家休养,释迦摩尼派弟子前去问候,众弟子畏于维摩诘的口才,都不敢领命,最后派出以智慧着称的文殊菩萨率众弟子前往。众人到了维摩诘的居所,见其所居只一丈见方,这样小的居所,如何容纳众多弟子呢?维摩诘运用神通,在小小方室中安排了三万二千狮子宝座,却毫不拥挤,这就是佛教中“室包乾像”的故事。 唐初,佛教典籍中开始记载王玄策出使印度,并以笏丈量维摩诘丈室的记载,如《法苑珠林》卷38中记载:“大唐显庆年中,敕使卫长史王玄策因向印度,过净名宅,以笏量基,止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也。” 维摩诘因其智慧及居家修行的方式,深受中国士大夫的喜爱,著名诗人王维以“摩诘”为字,可见一斑。他的居所也受到世人的推崇,成为僧人心性高洁、不挂外物的象征,如唐王梵志曰:“吾有方丈室,里有一杂物。万像俱悉包,参罗亦不出。日月亮其中,众生无得失。三界湛然安,中有无数佛。”王玄策亲自测量丈室,更突显了丈室的可信度,此后,“方丈”一词作为僧侣的居所,逐渐被世人接受。及宋元时期,“方丈”已演变为主持的专属居住地,甚至成为主持的代称。但主持和方丈还是有区别的。 禅宗(资料图) 唐代,禅宗大盛,寺庙众多,难以管理,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根据禅宗寺院的特点及佛教戒规,制定《百丈清规》,选德高望重者管理寺院,称为“长老”,其居住地称“方丈”。此规定在禅宗寺院中流行很广,可惜后来失传。元代时,僧人德辉奉旨修订《百丈清规》,将原怀海《百丈清规》称为《古清规》。德辉《百丈清规》曰:
佛教人中国四百年而达摩至。又八传至百丈,唯以道相传授,或岩层穴处,或寄律寺,未有住持之名。百丈以禅宗大盛,上而君相王公,下而儒老百姓,皆向风问道。有德实蕃,非祟其位,则师法不严。始奉其师为住持,而尊之曰长老。
可见,唐以前并无“主持”之名,至怀海始创立主持制度,但此时的主持是指寺院的精神领袖,并非最高管理者。五代时,“主持”开始向具体的职位转化,宋代时,这一转化才正式完成。宋代时将寺院管理者称为“干勾寺院公事”,南宋高宗时,因“干勾公事”的“勾”字与其名“赵构”的“构”字犯讳,遂改“干勾公事”为“主持”。此后,主持作为寺院最高管理者的职称确定下来,而“方丈”作为主持的专属居住地,也成为了禅宗主持的代称,但在正式文献中,一般称寺院管理者为寺主、院主或主持,没有称“方丈”者,佛教经籍中亦极少出现此类称呼。且并非所有宫观、寺庙的最高管理者都可称为“方丈”,一般性的小宫观/寺庙、禅院、庵堂等负责人是不能称方丈的,唯有十方选贤丛林宫观、寺院和传法丛林寺院才可称为方丈,且其方丈地位必须经过所在省宗教管理部分和道协/佛教协会任命才能生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