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婆羅痆斯城中,有國王名為「梵授」,常行正法以教化世人,因此備受人民擁戴,於此安居樂業,國力富強且昌盛。 梵授王因為深信正法,稟性賢德良善,胸懷自利利他之志,常行布施,救濟貧苦之人,藉此善行長養廣大慈悲之心,遠離貪染愛著、慳吝不善之惡法。 一日,國王的大夫人發現自己懷有身孕,變得亟為渴望聽經聞法,便向國王提出請求。國王聽了又驚又喜,急忙詢問相師:「這是什麼徵兆呢?」 相師觀察之後,歡喜地恭賀國王:「大夫人懷有聖胎之故,母子連心,遂樂於聽聞法音。」梵授王喜不自勝,立刻召集群臣,準備滿載著一箱箱黃金的車乘,走遍全國各地尋訪名師,為大夫人開示妙法。然而,歷經數個月,竟覓無一人。 轉眼間,王后懷胎已滿十月,小王子安然降生,並且具足一切相好,相貌莊嚴,無與倫比。國王心想:「小王子生而容貌端正、人見歡喜,未生之時已知希求妙法,該為他取什麼名字呢?」於是慎重地召請宗族王卿集思廣益。幾經討論,群臣啟請:「王子未生之時已知希求妙法,國王何不賜名為『求妙法』,以昭其德!」國王稱歎應允,並且請來八位乳母,悉心育養小王子。 王子日漸成長,資質容貌清淨皎潔,如蓮花出水一般,然而,卻始終未能得償求法之願。梵授王駕崩之後,求妙法王子即位,更加積極詔敕群臣,遠迄十方國土,遍尋天下有德之師,為其宣說妙法。然而,臣子們帶著黃金、珍寶,翻山越嶺,歷盡千辛萬苦,依然不得其人。求法王為此,心中常懷憂惱。 此時,帝釋天觀察到國王求法不得而愁憂苦悶,不由心生慈愍:「國王雖然四處求法,但未知其心真偽,不如我親身前去考驗。」剎那間變身為大藥叉,張牙舞爪、面目猙獰地出現在國王面前。 國王被那恐怖的模樣嚇了一跳,但是,更令他驚訝的是,藥叉隨口說出一句偈頌:「常修於善法,不作諸惡行,此世及後生,寤寐常安樂。」其中正蘊藏著他渴望已久的真理! 求法王非常雀躍歡喜,急切地懇求藥叉:「仁者,請您再重述一次剛才的偈子好嗎?」 藥叉說:「大王如果能夠依照我的要求,我就為大王再說一次。」 國王迫不及待地說:「您剛才說的偈子太有智慧了,我非常渴望再聆聽一次。只要您願意,任何要求,隨說無妨……」 藥叉略作沉吟,答道:「大王,為了證明你是真心誠意樂聞法語,請你挖一個火坑,於其中七日七夜燒炭不斷,如果你能投身火中,我就為你重說偈頌!」 國王聽到藥叉願意重說偈頌,無比欣悅,毫不遲疑地一口允諾:「七天之後,請您務必前來為我說法。」國王隨即宣告全國上下:「我為聞妙法,七日之後,將投火坑,捨身求法。歡迎一切有緣之人,樂求稀有妙法者,同來觀禮,得法自在。」 七日之約轉眼來到,舉國萬人空巷、扶老攜幼咸赴法筵。由於國王敬重正法、至誠所感,虛空中亦遍現無量諸天,鼓樂絃歌、燃香供花,慶讚此稀有難得之事。 這時大藥叉騰空宣告:「大王,履行約定的時刻到了,這個火坑燃燒了七天七夜,火勢正當猛烈,你準備好捨身求法了嗎?」 求法王召來太子,在全國子民面前交付王位,辭別眾人從容走向火坑邊緣,發大誓願: 「如是炎熾大火坑,紅焰如日令人怖,我今歡喜投身入,為法曾無悔懼心; 今我雖處火坑中,決定當求希有事,願此福利資含識,猛火變作妙蓮池。」 語畢,便躍入火坑,消失在烈焰當中,剎那間,熊熊焰苗綻放出一朵朵清蓮,大火坑轉眼變成蓮池般清涼可愛……這時,求法王安詳潔淨地隨百寶蓮花涌現,大眾見其毫髮無傷,不禁雀躍、喜極而泣。 帝釋天親見此景,心中充滿法喜,隨即恢復帝釋之身,為求法王重說偈語:「常修於善法,不作諸惡行,此世及後生,寤寐常安樂。」當下國王禮拜受持此偈,隨即吩咐王卿大臣傳抄於金葉上,流布至世界各地城邑聚落,倡導人民依此偈語,恆修斷惡修善、行深願廣之法。 佛陀告訴諸弟子們:「彼時求法王即是我的過去生,為求正法不惜身命。今生得遇無上殊妙法門,諸比丘們亦當生尊重、效法之心,落實修行。我對正法累劫如是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如是至誠懇切、依法修持,故能具足圓滿一切自利利人之殊勝法門!」比丘們聽聞世尊開示,皆心生敬信,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十四》 省思 佛陀往昔多生累世修菩薩行時,為求正法,不惜捨自身命,或投身火坑,或剜臂燃燈,以恭敬、珍重之心,對佛法生希有難遭遇想,因敬法故,信受佛法,故能斷除堅固我執煩惱,解脫生死,到達究竟安穩解脫之道。欲得入道,唯誠、唯敬,故古德云:「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