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天為大眾開示:「恭敬耆宿長老,可以獲得很大的利益。無數未曾聽聞過的事情,都可以藉由長者口中得到解答,並獲得深遠豁達的智慧,多麼令人敬仰。」所有比丘聽到這番開示,也讚歎佛陀:「如來世尊,您總是以身作則,時時恭敬、讚歎父母、耆宿及長老。」佛陀回答:「不只是今世,我在過去無數劫中,一直都很恭敬父母、耆宿及長老。」比丘們請佛陀開示過去生中的因緣,佛陀便為大眾開示了棄老國的典故。 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明文規定:「所有老人得一律離開家庭,流放到偏遠的地方,讓他們自生自滅。」當時有位大臣非常孝順,不忍心趕走年邁的父親,便在家中挖了地窖,布置成密室,將其安置在那裡,繼續盡孝養之責。 有一天,天神抓了兩條蛇來到王宮,挑釁地對國王說:「如果你能分辨出這兩條蛇的雌雄,那麼這個國家就可以平安無事,否則你的小命和國家將在七天後滅亡!」國王聽了天神的話後,心中非常煩惱,馬上召集群臣商討,然而群臣絞盡腦汁後,皆束手無策地表示:「大王,實在難以分辨啊……」這下如何是好呢?心急如焚的國王於是下令,在全國各地張貼告示,只要有人能分辨出這兩條蛇的雌雄,馬上可以得到重金賞賜。 此時,孝順的大臣想到父親一向博學多聞,於是馬上趕回家中,請教他分辨公蛇和母蛇的辦法。果不其然,父親想了一下就笑出來了:「這件事很容易,只要鋪一些細軟的東西,再將這兩條蛇放在上面,馬上顯出躁動不安的就是公蛇,待住不動的就是母蛇。」大臣喜出望外,趕緊照著父親的話去測試,果然立刻分辦出公蛇和母蛇了。 皇宮裡歡聲雷動,但是天神又出現了,他不肯善罷干休,又出了第二道難題:「什麼人在愚迷當中,被稱為有覺性?但在覺者當中,又被稱為迷昧者呢?」國王和大臣們苦思良久,依然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所以只好再度號召天下,重金尋找能解答的人。 此時孝順的大臣又偷偷地潛入密室中,向父親請教:「這句話要怎麼解釋呢?」滿頭灰白的父親以充滿睿智的音聲,一語道破:「學道之人在凡夫當中,被視為有覺性者;但是在漏盡煩惱、無學位的羅漢聖者面前,仍然是迷昧之人啊!」老人所提供的答案,再度化解了全國的危難。 然而,天神又下了第三道戰帖,他帶來了一頭大白象:「你們能說出這頭白象有多重嗎?」眼前的龐然大物,令大臣們議論紛紛、苦無良策,只好奔相走告、召示全民來獻計。孝順的大臣馬上又跑回家,尋找地窖中的老人。「兒子呀,你只要把大象帶到大池塘邊,找一艘船載著牠,並把水升高的位置作好記號,牽開大象後,再在這艘船上堆放等量的石塊,測量石塊的總重量,就知道這頭白象的重量了。」 天神聽到之後,立刻又心生一計:「一掬之水,卻能比大海水還多,有誰知道這是什麼道理?」群臣互相討論後,依然毫無頭緒,此時孝順的大臣又潛回家中,請教睿智的父親。「這很容易解釋,如果有人發起清淨心,以一掬之水布施供養佛陀、出家人、父母師長,乃至窮困危厄的病人,於數千萬劫中,所受的福德將無有窮盡。海水雖多,不過一劫就會乾枯,因此,這一掬之水比大海多過百千萬倍!」 聽到大臣的回答後,天神馬上變身為一個骨瘦嶙峋的人,問大臣:「世間還有比我更飢餓貧窮、瘦弱痛苦的人嗎?」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孝順的大臣又趁隙跑回家中,飛快地帶回絕妙的答覆:「世間上有一種人,拔一毛利天下也不願做,乃至於嫉妒別人做善事、不敬信三寶、不奉養父母師長,這種人死後就會墮餓鬼道,百千萬年都聽不到任何水漿稻穀的名字,更別想有水可喝、有米可食。這種人的身體像泰山般大,肚子像山谷般廣,但是咽喉細小得像針一般;頭髮像尖銳的刀戟一般,纏繞著身體,動作行走之間,每個肢節都像被火炙燃一般痛徹心髓。這種人遠遠超過你的飢苦百千萬倍。」 天神立刻又化身為手腳被杻械桎梏之人,頸子還戴著鎖鍊,身上不時有火星迸出,遍體焦爛不成人形,他問國王:「世間上有人比我還苦嗎?」國王及臣子們沒有人能馬上回答這個問題。孝順的大臣只好用最快的速度,再次從地窖裡取回智慧的言語:「世間上有人不孝順父母、陷害師長、背叛丈夫妻子、誹謗聖人,這種人死後將墮地獄,遭受刀山劍樹、火車輾駛、爐炭燒炙、屎尿沸河中淹沒、整列的刀路火路……等荼毒,其苦無量難以計數。這種人所受的困厄苦難,遠超過你所受的百千萬倍。」 語落瞬間,天神又化作一名女子,美貌超越世間一切,問道:「世間有像我這般相貌莊嚴的女子嗎?」皇宮裡無人能夠回答,孝順的大臣依然帶回了最好的答案:「世間之人若相信且恭敬三寶,又能孝養父母,喜好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之道,所具足的福德,死後得生天上,得相貌端嚴、殊勝的報身,遠遠超過妳百千萬倍。相較之下,妳就像瞎眼的母猴一般,沒有人想多看一眼。」 這時天神拿出了一塊方正筆直的栴檀木,質問國王:「哪一邊是頭?」國王急得滿頭是汗,有什麼方法能判斷呢?孝順的大臣獻上了老父的妙方:「只要把檀木丟入水中,略往下沈的就是根部,上揚的則是末端。」輕而易舉地,又救了國王一命。 天神又拉著二匹外形、顏色一模一樣的白雌馬,問道:「哪隻是母親,哪隻是孩子呢?」地窖裡的老人再次展現急智光芒,他教大臣去取一些草來給牠們吃:「如果是母馬,一定會將草先推向孩子那邊。」 天神所提出的考驗,一一得到最圓滿的解答,終於歡喜地笑了。他送給國王許多奇珍異寶,並且告訴國王:「從今以後,我當守護你的國家,不讓你的子民受到任何侵略迫害。」國王聽了以後也快樂無比,對孝順的大臣說:「這一切多虧有你的幫助,你的才智博學過人,才能使國土獲得安定、國庫財寶增加,又得到天神的擁護!」 大臣靦腆地說:「其實這一切並非微臣的才智足以應對,但是祈請國王寬恕赦罪,微臣才敢說出這幕後功臣是誰?」國王說:「假使任何人曾經罪該萬死,現在一概既往不咎了,你儘管說出來吧!」大臣看著國王,眼中流露著感恩:「微臣不忍將年邁的父親驅出家門,所以斗膽冒犯王法,將他密藏在地窖中。所有的問題,全是靠父親的急智指導,才一一破解。祈願國王能大赦全國的耆宿、長老,讓子孫們能恪盡孝道,奉養他們安享終年。」 國王聽了幡然悔悟,多虧賢臣的提醒,才懂得珍重耆德、尊崇孝道,於是歡喜地讚歎及重賞這對父子,並尊奉老人為國師。同時下詔普告天下子民:「從今以後,不得遺棄老人,為人子女必須恭敬孝養,如果有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的行為,將治以重罪。」 佛陀告訴弟子們:「那位老人就是我的前身,而孝順的大臣就是舍利弗,國王則是阿闍世王,當時的天神就是阿難。」比丘們聽了心開意解,至誠頂禮感恩世尊的教誨。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卷一》 省思 俗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長者的智慧,是歲月與經驗的結晶,如同寶藏的光芒一般,能破除千年的愚癡暗鈍,開啟我們的慧眼,傳承文化的瑰寶。如同公案中,佛陀所揭示離苦得樂、相貌莊嚴、圓成佛道的根本,都要從孝順父母、恭敬師長做起。日常生活中要落實修行,則從「對上以敬」開始,對父母師長、三寶、上司、耆德都要秉持恭敬孝順之心 ,乃至一切有情皆有佛性、皆當恭敬, ,所謂「佛法從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消一分業障、增一分福報,障盡福崇,怎可以輕心、慢心,希冀福慧兩足尊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