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位老先生因妻子過世,和兒子相依為命。家境貧窮的他,覺得在世間非常艱苦,便起了出家的念頭。於是老先生帶著兒子一同前往精舍,請求佛陀為其剃度,佛陀憐憫他們的處境便應允了他們的請求。出家後,這位老先生成為比丘,兒子則因年紀還小而為沙彌,從此兩人一同出外托缽乞食,傍晚再回到僧團。 一天,老比丘和沙彌去了一個較偏遠的村莊托缽,回程時因路途遙遠,暮色低垂,小沙彌擔心半路會遇到毒蛇猛獸,於是急忙半扶半推、催促著老比丘趕路。但是固執的老比丘不肯加快腳步,沙彌一不小心用力過猛,便將父親推倒在地上,當下老比丘就往生了。 父親死後,小沙彌一人獨自回到僧團,其他比丘見到就問:「你早上不是和你父親一同出門托缽,怎麼只有你回來?」小沙彌回答道:「我和父親一同出外乞食,因回程時間已晚,我怕路上會有毒蛇猛獸,情急之下便催促著他前進,結果一不小心推得太急,讓父親撲倒在地上,他就往生了。」眾比丘聽了便責罵這名沙彌:「你真是個大惡人,老比丘不僅是你的父親,也是你的老師,你竟然殺了他!」之後,便將這件事秉告佛陀。佛陀告訴大眾:「這位老比丘雖然往生了,但他並不是被惡意殺害。」隨即問這位沙彌:「你殺了你的父親嗎?」沙彌回答:「是的,我不能夠推卸責任,但我不是故意殺害我父親的。」 佛陀認可沙彌說的話,並對他說:「我知道你心中並沒有惡意,不是故意殺害自己的父親。因為在過去世時,你和你父親兩人在無惡意之下,就已經誤殺過彼此了。」此時眾比丘聽到佛陀說的話,即請示佛陀:「世尊,這對父子究竟有什麼因緣,使他們彼此無心誤殺呢?」佛陀告訴大眾:「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時,有父子兩人同住,父親生了很嚴重的病,睡覺時常有蒼蠅在四周飛來飛去,干擾睡眠,於是他叫兒子為他驅趕蒼蠅,希望能獲得一夜好眠。沒想到蒼蠅愈趕愈多,兒子情急之下便拿了一根大木棍,準備拍打蒼蠅。此時,蒼蠅正好停在父親的額頭上,兒子揮打力氣過猛,一不小心就將父親打死了。諸位比丘,那時的父親就是現在這位小沙彌,而以木棍誤殺父親的兒子就是那位已往生的老比丘。因當時兒子心中並無任何惡意,所以今日償還罪報時,也不是被故意殺害的。」在場比丘聽了佛陀的開示後,各各心生敬信,歡喜依教奉行。而了解自己與父親的因緣以後,小沙彌即努力修習佛法,精勤不懈,不久就證得了阿羅漢果。 典故摘自:《賢愚經‧卷十》 省思 佛法告訴我們有因就有果,不論是善因或者惡因,只要起了心、動了念,就注定要輪迴受報。殺生之中,有故殺及無心誤殺兩種,故意殺害任何一種生物的生命,都犯下深重的罪報;無心誤殺,雖沒有惡意,但仍然有因果存在,雖不似故殺罪那麼重,但一定得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這個代價也許在今生,也許在來世,總有一天要償還這個果報。 俗語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佛法也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觀照自己的心念,常起善念,不起惡念,以歡喜心、真誠心待人,將因果的道理謹記於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此一來便能遠離三塗惡報,累積功德福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