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園精舍裡的僧眾在佛陀的教導下,和合共住,用功精進。每天,僧眾莊嚴的諷誦、攝受的威儀,讓精舍呈現出一片肅穆祥和的法界,同時也讓住在精舍旁的貧窮人家,在耳濡目染下心生歡喜,和三寶結了善緣。 「多麼莊嚴的佛陀,多麼和合的僧眾啊!如果能夠供養他們,不知該有多好呢!」貧苦的婦人望著祇園精舍,陷入了沈思。但,再看看四周──「唉!」婦人嘆了口氣,自己的家中一貧如洗,拿什麼來布施供養呢?「難道就這樣放棄供養三寶的機會嗎?」婦人心想。這時,她突然靈光一現:「我雖然沒有錢,但我可以盡我的心力做為供養,不是也很好嗎?」於是,婦人當下即決定要發心每天打掃祇園精舍。 婦人說到做到,所以隔天一早就來到精舍,把精舍整理得一塵不染,令僧眾有清淨莊嚴的環境能安心辦道,也讓所有來到道場的人生起歡喜讚歎之心。婦人日復一日從未間斷,至誠之心始終如一。 祇園精舍的附近還住了一位長者。有一天,長者出門遊玩,馬車不知不覺地行駛到一個奇妙的地方,在這裡所見到的景象,讓長者歎為觀止── 因為他看見遠處的水澤中,竟有數十間以七寶砌成、高廣妙好的房舍,在陽光的照映下,更顯金碧輝煌。這時,長者看見房舍旁彷彿有個人影,由於難忍驚訝之情,便歡喜地大聲詢問道:「請問您,這一大片殊勝莊嚴、美侖美奐的房子,是屬於誰的產業啊?」這時,果然有聲音遠遠傳來,回答說:「有一位貧窮卻具足德行的人,因為灑掃佛陀的精舍,種了無上福報,未來會投生到這裡,我現在正在為她建造這一片房舍。」長者聽了,十分歡喜地說:「太好了,我一定要去找這個大福報的人,向她求取這些房子。」 長者立刻駕著馬車繼續前進,前方出現的竟然就是貧婦又小又破舊的家。長者於是向婦人請求:「您有一件好東西,是不是能給我?我以五百兩黃金做為報酬。」婦人聽了大為不解:「我一直都是如此貧窮,哪裡會有什麼好東西呢?」長者說:「沒關係,您只要答應我就好了。」婦人雖然疑惑,但還是答應了他:「好吧。」於是,長者便給了婦人五百兩金,歡喜地離開。看著長者雀躍的背影,再看看手中沈甸甸的黃金,婦人覺得簡直像在做夢:「究竟是什麼好東西呢?這個東西可真是幫我圓滿供養三寶大願的功臣呢!」 婦人意外地獲得五百兩金,卻始終沒有用來添置家中所需,反而以這些黃金廣修供養,種大福田。因為她的清淨發心,廣積福德,圓滿布施,不久便在一次聽聞佛陀開示的當下,證得道果。 典故摘自:《經律異相‧卷十九》 省思 公案中的貧婦身貧心不貧,虔誠清掃精舍,以清淨的環境供養僧眾安心辦道,立即成就七寶宮殿的果報,說明以清淨心、護持心、讚歎心供養三寶福田,因緣殊勝。及至獲得長者的五百兩金,仍然不生起希取之心,全部廣施供養,更證明貧婦供養三寶深心堅固,難捨能捨,全無慳吝之情。因此果報更上層樓,聞法清淨,獲得解脫。 關鍵布施供養之功德利益者有三:布施供養之心、布施供養之物、布施供養之對象。日常生活中,若能秉持清淨心、歡喜心、供養心,耕耘敬田、恩田、悲田,自利利他,廣結善緣,則所行皆是殊勝的布施──雖是小施,亦獲大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