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史上最富魅力的“活神仙”之一,也是八仙的核心人物。自宋代以来,他在民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在人们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位锄强扶弱的“神仙侠客”,还类似于道教中的观音菩萨。 吕洞宾穿针引线逐渐组成“八仙” 如果要选出一位在民间影响最大的道教神仙,恐怕非吕洞宾莫属。中国道教史上能与他相媲美的道士,大概只有丘处机、张三丰等寥寥数人。吕洞宾不仅在道教中地位极高,被全真道奉为祖师之一,在八仙中他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 八仙的组合,并非流传有序的道派,而是由元、明时期的文人通过“拉郎配”组合而成的。他们本来东一个,西一个,要把这些人凑成一套班底,必须要有一个中心人物,而这个中心人物,毫无疑问就是吕洞宾。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吕洞宾是与其他七仙联系最多的一个。在流传至今的所有八仙故事中,八仙中互有师徒关系最多的就是吕洞宾,其次才是钟离权。其他几位要么是“单线联系”,要么互不相干。在元代的传说中,吕洞宾是李铁拐的师父,可到了明代,李铁拐反倒成了他的师公。钟离权在元代已被公认为吕洞宾的师父,可能正是靠这层关系,他才跻身八仙之列。何仙姑是吕洞宾的门徒,曹国舅和韩湘子则是吕洞宾和钟离权共同度化的。连一度进入八仙行列的刘海蟾,也是吕洞宾的弟子。所以,八仙的中心人物就是吕洞宾,通过他的穿针引线,才逐渐组成八仙这个小团体。 出身履历众说纷纭各执一端 吕洞宾是何时人?籍贯是哪里?出身履历如何?由于传说太多,这些问题至今没有定论。虽然很多人认为吕洞宾是唐代人,却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依据。有关吕洞宾其人其事的记载,在唐代文献中还没发现一条 。至北宋初年,才开始出现吕洞宾的传说,其流传范围也局限在道教内部和民间某些地区,在北宋中叶以前,他的大名尚未广为人知,当时还闹出了朝廷缉捕吕洞宾的笑话。 《宋人轶事汇编》引《默记》称,北宋仁宗年间有个叫李教的术士,学了一些旁门左道,常与一群恶少结伴胡作非为。一天,他来到一家妓院,在墙上大笔一挥,写上“吕洞宾、李教同游”数字,让人以为他是活神仙。后来王则在贝州造反,他听说李教道术最高,便声称李教是自己的军师。朝廷也听说李教有妖术,又在妓院中见到李教所题之字,立马贴出告示,追捕李教和吕洞宾二人。平定王则的叛乱后,才知道王则根本没有一个叫李教的军师,但仍令人追捕吕洞宾,直至知道没有吕洞宾这个人,才收回追捕令。 到了北宋后期和南宋初期,吕洞宾名声渐大,频频见诸记载,仅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就载有他的故事数十条之多,但仍众说纷纭,各执一端。有的说他是唐蒲州永乐县人,有的说他是京兆人,有的说他是岳阳人,还有人说他是九江人。至于他的身世,也有几种说法。金末元初文坛盟主元好问所编《唐诗鼓吹》收有吕洞宾诗一首,郝天挺在注解中说:“洞宾名岩,京兆人。咸通中及第,两调县令。值巢贼乱,移家归终南。得道,莫测所往。”“咸通”是唐懿宗时的年号,如果吕洞宾当年考上进士,也算是春风得意了。但多数研究者不同意郝天挺此说,倾向于认为他是科场失意的落第秀才,因仕途无望才走上修仙之路。 吕洞宾发愿度尽天下众生方成仙 从元代开始,被全真教奉为祖师之一的吕洞宾名震朝野,不仅被民间万众崇拜,连朝廷也极力推崇,他的家世自然也要显赫起来。《历代神仙通鉴》称,吕洞宾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吕渭官至礼部侍郎,其父吕让曾当过太子右庶子和海州刺史。《列仙全传》称,吕洞宾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时,出生时异香满室,天乐浮空,一白鹤自天而下,飞入其母床帐中就不见了。未满周岁时马祖见到他,说:“此儿骨相不凡,自是风尘外物,他时遇庐则居,遇钟则扣,留心记取。”预言吕洞宾将来会在庐山遇见真人,还会与钟离权结缘。 据说吕洞宾少年时十分聪明,能日记万言,出口成章。成年后身高八尺二寸,脸色淡黄,有些小麻子,三绺髭须,喜戴华阳巾,穿白长衫,系一条黑布带,长得有些像张良,又有些像司马迁。张良的样子,《史记》有记载,称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而古代留传下来的司马迁像,就是一副书生模样。由此看来,吕洞宾的模样应该颇为英俊,加上身材修长,肯定风度翩翩。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吕洞宾像,估计就是根据这些描述画出来的。 元、明时期还传说,吕洞宾虽然天生聪明,文采出众,但在仕途上并不如意,曾三举进士不第。后来游庐山,遇到火龙真人,获授“天遁剑法”。四十六岁时,在长安酒肆偶遇钟离权,钟离权劝他弃儒修道,并点破他的“黄粱美梦”,令他顿时醒悟。随后钟离权又“十试”吕洞宾,考验他是否已经六根清净、凡心全无。经过了这么一番考验后,才正式收吕洞宾为徒,把“上真秘诀”和“灵宝毕法”传授给他,还赠给他几粒灵丹,助他修炼。吕洞宾的这些奇遇,似乎应验了马祖当初的预言。但这些故事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 吕洞宾修炼得道后,“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然而他不愿上天界成仙,发誓愿“必须度尽天下众生,方愿上升”,有些类似于佛教中的观音菩萨,从而在民间博得越来越多的信赖,人们把自己的幻想寄托在他身上,编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把他塑造成一个能够锄强扶弱的“神仙侠客”,而道教徒也就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极力把吕洞宾变成道教中的观音菩萨。 吕洞宾飞剑除蛟害 《列仙全传》称:“洞宾既得云房(即钟离权)之道,兼火龙真人天遁剑法,始游江淮,试灵剑,遂除蛟害。隐显变化四百余年,常游湘潭岳鄂及两浙汴谯间,人莫之识。”吕洞宾除蛟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传说江淮地区有一蛟精经常为非作歹,祸害人间。或作雷雨,破坏州县民房;或兴风鼓浪,翻覆往来客船;或化为人,淫乱良家女子。官府百般设计除掉蛟精,总是难以见效,便贴出告示,求异人除此大害。正好吕洞宾云游于此,便主动请缨降服蛟精。只见他走到江边,拔出宝剑,大喝一声,将剑往水中一掷,须臾淮水尽赤,一大蛟浮于水面,看上去已经死了,其剑复自行跃入鞘中,众人无不惊异。 吕洞宾扶危济困的故事也数不胜数,如《安庆府志》记载:“(吕洞宾)曾至桐城吕亭驿畔,遇一孝妇取水事姑,至此息肩。指示之曰:‘此间自有甘泉,不须远去,遂拔剑划之,泉为涌出,至今方池数武,泉出沙间,虽大旱不竭,名洞宾泉。’” 对于吕洞宾能飞剑杀人的传闻,明代有人通过扶乩请仙,以吕洞宾的口吻说:“世多称吾能飞剑戮人者,吾闻之笑曰:‘慈悲者佛也。仙犹佛尔,安有取人命乎?吾固有剑,盖异于彼。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此其三剑也。’”又说:“世人竞欲见吾,既见吾而不能行吾言,虽日夕与吾同处,何益哉?人若能忠于国,孝友于家,信于交友,仁于待下,不慢自心,不欺暗室,以方便济物,以阴骘格天,人受之,鬼神敬之。即此一念,已与吾同,虽不见吾,犹见吾也。盖人之性,念于善则属阳明,其性入于轻清,此天堂之路。念于恶则属阴浊,其性入于粗重,此地狱之阶。天堂地狱,非果有主之者,时由人心自化成耳。”这番说教,既有佛教理念,又有儒家思想,显然是当时的文人利用吕洞宾的影响劝诫世人行善积德。 吕洞宾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在民间传说中,他不仅为平民百姓治病解难,除害灭妖,而且外貌潇洒,性格幽默,经常游戏人生,不拘小节,还沾染着一些“酒色财气”之类的小市民习气,与普通人非常接近,符合老百姓的欣赏趣味,所以特别受民众喜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