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元帅名温琼,无论是道教还是民间信仰中都有其地位。温元帅,为道教四大护法元帅之一。道教四大护法元帅的名号有数说,一说为“马灵耀、赵公明、温琼、周广泽”,二说为“岳飞、赵公明、温琼、康席”,流传最广的是“马灵耀、赵公明、温琼、关羽”。1无论哪种说话中,都有赵公明、温琼两人。赵公明出现,一般都是以武财神及门神的身份出现的,所以民间俗称“元帅”,不特加姓氏的话,都是指温元帅温琼。 在道教中,温琼也称为温太保,为北岳麾下地衹上将,后世的雷法以神霄派雷法最为著名,其余清微派、天心派及南宗自陈楠起,都有雷法传世。以神霄派雷法所奉神真来看,基本上继承了唐代邓紫阳北帝派以北帝为首的神仙谱系。故温元帅也称为雷法中所召请的神将。 一、 道教中的温太保 《道法会元》卷之三十六有“地衹上将阴雷大法”,其“师派”为“宗师金阙昭凝妙道保仙祖元君”,该“祖元君”即祖舒,是清微派的实际创始人,清微派以清微雷法名重当时。则该“地衹上将阴雷大法”是清微派的法术。其所召“帅班”之首即为“地衹上将亢金昭武显德元帅温琼”。之后又“召法”,“念召咒”之后,称“地衹上将阴雷主者亢金昭武显德温将军合部官将闻今召命速至坛庭。”也就是“帅班”所列都是温将军之部将与鬼兵。则温将军的部众有“铁毕黑方四雄上将、薛许徐郝四大猛将、刘张赵史周五雷使者、听令郎君小亭侯张元帅、传令直符张使者、三千精兵、五百铁骑、五方鸦使。”2 《道藏·洞神部·谱箓类》收有署名为“天一靖牧羊遗竖黄公瑾校正”之《地衹上将温太保传》及署名为“虚白室养素下士黄公瑾纂集”之《温太保传补遗》。也就是《地衹上将温太保传》在黄公瑾之前已经存在,而黄所作的贡献就是校正。而其《补遗》则是黄公瑾汇集的。黄公瑾之所以校正、补遗《温太保传》,与其师刘玉所传地衹法有关。 《道法会元》卷二五三载有南宋刘玉所述《地衹法》曰:“地衹一词之法,实起教于虚靖天师。次显化于天宝洞主王宗敏真官,青城吴道显真官,青州柳伯奇仙官、果州威惠锺明真人相继而为宗师,……后则有苏道济派、温州正派、李蓬头派、过曜卿派、玄灵续派,如此等类,数之不尽,千蹊万径,源析支分。3”又曰:“地衹法诸符如丙丁生鬼符、急捉符、治病符,皆是虚靖天师所传。”这里的“地衹”,即北帝麾下地衹上将温太保。此外,刘玉即习地衹之法,又师承卢养浩、徐必大、盛官椿、李守道、吕希直等修北帝黑律法诀,同事得神霄派金火天丁大法,名震当世。4 刘玉(1257~1308)为宋末元初人,则黄公瑾也是该时期人,则《温太保传补遗》应作于元初,而《地衹上将温太保传》应早于此时,黄公瑾对《地衹上将温太保传》所作的是校正,一般来说,文献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流传,才会要作校正,故《地衹上将温太保传》所作时间至晚应在南宋时期。 据《地衹上将温太保传》:“太保姓温,名琼,字子玉,乳名卓郎,温州平阳县人。”温琼为温州平阳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则称温元帅姓温名琼,字子玉,浙江温州人,生于汉顺帝时,东岳大帝闻其勇,招为东岳十太保之一,故温琼又称温太保。“东嘉之名敬而畏之”。后封为“正福显应威烈忠靖王”。这是温元帅的又一传说。 据《地衹上将温太保传》,温琼为唐代人“身长九尺二寸,长大有志,武勇敢为。”先“随汾阳郭子仪出站”,而后“逃归岱山下,屠牛卖酒。一日炳灵公化为道人语琼曰:观子之相,骨气通神,他日必有香火万世,岂可冒法宰牛,深犯天律。”“炳灵公”即东岳大帝第三子,如此则温琼与东岳大帝拉上了关系。此后温琼“遇黄衣蓬头道者,长揖琼曰:今日岳帝书上汝名,若天年终,则为岳府太保。”而后“至五月初九日劫下,肉身不倒,亦不变动。劫封显德大将军。……炳灵公奏岳帝曰:温琼自去年三月十五日归充太保,有功可赏。……岳帝遂诏为地府冥司急取人案大典者。人之生死,皆由所掌。” 之后“至皇朝艺祖登极,次年,温州大旱,有吴思敬者,诣岳祠祈祷。是夕,有旗见云端,上有温琼二字。雨迅风飞,民卒兔旱。”则温琼与温州有了关系。 之后,“宣和年间,虚靖游东岳,炳灵公郊迎虚靖。……虚靖曰:向者温州百姓保奏汝于天廷,云有救旱之功,不以庙食国封为荣,而有归依正道,扶持宗师之志。吾面对岳帝为汝作地衹一司,正法符箓咒诀。谓琼曰:汝化于三月十五日寅时,此为木老火初之节,故木生火,火旺于丙丁。鬼为万物之灵者,故只此篆为汝真形足矣。虚靖作其符为丙丁生鬼四字。以应其时,而成真篆。然后又以云篆而书画诸符,地衹一词之法盖始于此。虚靖教主曰:地衹之神,奉命玉清,是谓灵宝侍卫送迎之官。故度人经中有劫制地衹,侍卫迎送之语。又谓弟子曰:法部至灵,无出温琼。”5此段则是说明了地衹法的来源,合于刘玉所称“地衹一司之法,实起教于虚靖天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