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记事(之八) 8、 戒期内除了大量的宗教仪轨,还有课程,主要是讲戒律。 这些内容很多以前都学习过,但在这种场合下领受,又有些新的体会,出家人的第一步戒律是沙弥律仪,一位多年在藏经楼阅藏很少下楼的比丘法师给我们讲了几堂课,据他介绍,受时间所限,所讲的内容是经过压缩的,在佛学院要讲一个学期。 给我触动较大的是,他讲解的沙弥律仪中威仪篇中“不转行说大沙门过失”的那条,其实,我们寺院里每半个月诵戒,这些戒条早已耳熟能详,但经过他的讲解,确实,感觉非同一般。 其实,也是非常的懊恼,一条非常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就是做不到,或者说做不好。如果出家前,我能懂得并做到这一条,做好这一条的话,那我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真是可怜。 大沙门就是修行人,转行,就是背后说,授课法师解释,出家人的威仪不光是说把腰板挺的直直的,走路走直线,眼观鼻,鼻观心。不讲别人的过失,也是出家人的威仪。这条戒律的意思就是,身为出家人,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在背后讲别人的过失。这个别人,包括出家人、在家人,上司、下级、同行,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等等。 我们刚出家的时候,师父很强调我们要背诵儒家经典,其中《弟子规》中就有“扬人恶,即是恶”。也是讲不要在背后讲别人的坏话。 出家前,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屡屡受挫,屡屡不顺,乃至怨天尤人,现在仔细一想,跟别人根本就没什么关系,纯粹都是自找的,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或者说不知道需要管一管自己的嘴,由着性子来,随着情绪乱讲,不知道哪句话就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有时候当时就倒霉,惹出很多的是非,有时候给自己埋下祸根,日后发作。 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 遗憾的是,懂得的太晚了。真的是追悔莫及。 人在社会上生存,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是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的基本保证,但,因为我们的情绪、混乱的思想、烦恼,导致不能做到隐恶扬善,所以互相敌视,互相斗争。通常表现在,自己得罪了人,但自己不知道。我记得,出家前,我听说某某人说了我的过失,心里非常愤怒。 但,当时,就没有想过自己总是去说别人的过失,别人是不是也很愤怒呢? 现在想起来,那个样子生活,能好好地活到出家,都是万幸。真的。 授课法师说,那是不是说,出家人都不去说别人的过失,是不是就麻木了呢?当然不是,看到别人的过失,如果真心想帮助别人改正,可以找到适当的时机,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当面善巧的指出来。如果时机不成熟,就耐心地等待。 其实,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对于别人的过失,我们究竟是想以这个过失去挖苦、讽刺、伤害别人,还是真诚地想让别人好起来。往往更多的时候我们自己根本就抉择不清楚,常常是话脱口而出。 而且,我们内心深处的烦恼有的时候会让我们假以帮助别人的名义,而去讲说别人的过失。 我个人认为,这条看似出家人的戒律,对在家人也非常的适合,比如,当我们对他人、政治、经济、文化、行为、现象有些看法的时候,是通过建设性的行动来改善,还是消极地沉默,甚至恶意地批判或者漫无目的地乱讲一通。 道理并不复杂,但,做起来确实不容易,我想,即便出家前,有人告诉了我这个道理,会对我的生活有一些改善,但是,更多的时候肯定还是管不好自己的嘴,因为,没有管住自己嘴的方法,对讲别人过失的后果也没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所以就只能沉溺在各种各样人我是非当中不能自拔,很低级地活着,很低级地重复。 略觉庆幸的是,现在终于懂得了,以后,打死我,也不会张嘴就乱讲别人的过失,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的时候,性情一上来,话跟着就出来了。 还是佛门的办法多,通过戒律的形式,就比较容易做到,而且持戒可以培养自己的定力,觉照能力,更好地管住自己,然后开启自己本有的智慧,渐渐就能够断除很多很多的过失,让自己超越人我是非,越来越慈悲、善良和智慧。生命也越来越光亮。 佛门里一部重要的经典《法华经》中有一品叫“安乐行品”,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想获得身心的安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讲说别人的过失。 很多人来寺院里,比较习惯烧香拜佛,以祈求自己得到种种超自然力量的护佑,获得平安、富贵和吉祥,这样做自然有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倘若,能够做到这条“不说别人过失”的戒律,那所获得的就更加丰厚了。 不知道会有多少是非、痛苦、纠结、矛盾因此而烟消云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