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程之 张诠 张野 杨杰 王古 马圩 江公望 王衷 刘程之 张诠 张野 杨杰 王古 马圩 江公望 王衷 胡闉 王日休 白居易 钟离瑾 房 翥 孙 忭 王 阗 孙 忠 黄打铁 徐六公 沈三郎 京屠夫 张钟馗 张善和 金 奭 长沙鹆 天台鹆 刘成鱼 吴浇烛 吴瞻楼 开元寺鸡 刘程之 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汉楚元王之后。妙善老庄。旁通百氏。少孤。事母以孝闻。自负其才。不预时俗。初为府参军。谢安刘裕嘉其贤相推荐。皆力辞。性好佛理。 时慧远法师止于庐山东林寺。修念佛三昧。程之往依之。远公曰。官禄巍巍。欲何不为。答曰。君臣相疑。吾何为之。刘裕以其不屈。乃旌其号曰遗民。 及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诠。毕颖之等同来庐山。远公谓曰。诸君之来。岂宜忘净土之游乎。程之乃镵石为誓文。以志其事。 遂于西林涧北。别立禅坊。养志安贫。精研玄理。兼持禁戒。宗张等咸叹仰之。尝贻书关中。与什肇扬搉经义。着念佛三昧诗。以见专念坐弹之意。 始涉半载。即于定中。见佛光照地。皆作金色。 居十五年。于正念佛中。见阿弥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程之曰。安得如来为我摩顶。覆我以衣。俄而佛为摩顶。引袈裟以披之。 它日念佛。又见入七宝池。莲青白。其水湛湛。有人项有圆光。胸出卍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饮之。程之饮水甘美。及寤。犹觉异香发于毛孔。 乃自慰曰。吾净土之缘至矣。复请僧转法华经。近数百遍。后时庐阜诸僧毕集。程之对像焚香。再拜而祝曰。我以释迦遗教故。知有阿弥陀佛。此香先当供养释迦矣尼如来。次供养阿弥陀佛。复次供养妙法华经。所以得生净土。由此经功德。愿令一切有情。俱生净土。 即与众别。卧床上。面西合手气绝。子壅。积土为坟。勿用棺椁。时义熙六年也。春秋五十九。 张诠 张诠字秀硕。野之族子也。尚情高逸。酷嗜典坟。虽耕锄。犹带经不释。 朝廷徵为散骑常侍。不起。庚悦以其贫。起为寻阳令。曰。古人以容膝为安。若屈志就禄。何足为荣。乃入庐山依远公。研穷释典。深有悟入。 宋景平元年。无疾。西向念佛。安卧而卒。春秋六十五。 张野 张野字莱民。居寻阳紫桑。与渊明有婚姻契。野学兼华梵。尤善属文。性孝友。田宅悉推与弟。一味之甘。与九族共。 州举秀才。南中郎。府功曹。州治中。徵拜散骑常侍。俱不就。 入庐山依远公。与刘雷同尚净业。及远公卒。谢灵运为铭。野为序首。称门人。世服其义。 义熙十四年。与家人别。入室端坐而逝。春秋六十九。 杨杰 杨杰。字次公。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元丰中。官太常。 初好禅宗。从天衣禅师游。参庞公机语。及奉祠太山。日出如盘涌。忽大悟。 熙宁末。以母忧归。闲居阅藏经。遂归心净土。绘丈六阿弥陀佛。随身观念。平生著述。多指归净土。 元佑中。官两浙提点刑狱。卒。临终说偈曰。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先是有司士参军王仲回者。与杰同乡里。尝从杰受念佛法门。问如何得不间断。 曰。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也。仲回跃然。 明年。杰守丹阳。一夕梦见仲回云。向蒙以净土为导。今得往生。特来致谢。再拜而出。已而得其子讣书。言仲回预知化期。别亲友。逝矣。 杰既卒。其后有荆王夫人。梦游西方。见一人坐莲华上。其衣飘扬。宝冠璎珞。庄严其身。问何人。云杨杰也。 王古 王古。字敏仲。东都人。文正公旦之曾孙也。其先七世持不杀戒。古更发心放生命一百万。 游江西。与晦堂杨岐诸老师。究宗门中事。既而作直指净土决疑集。宏西方之教。闲居数珠不去手。行住坐卧修行净观。无有间歇。 徽宗朝。官户部侍郎。以党祸落职。寻往生。临终无所苦。忽满室光明。端坐而化。有梦古乘莲华西去者。 马圩 马圩。字仲玉。庐州合肥人。父忠肃公亮守杭州日。慈云式公授以净土法门。遂全家奉佛。 元丰中。圩遇僧广初。得天台十疑论。喜曰。吾今得所归矣。遂依慈云十念回向法。行之二十余年。后更与王古往还。益精进念佛。常以放生为佛事。 历守淄川新定。以慈惠为政。课诵经。观想西方。日有常法。时荆王夫人梦游莲池。见有朝服而坐华上者。曰。此马圩杨杰也。时杰已化去。而圩尚无恙。 崇宁元年。得疾。盥沐易衣。端坐念佛而逝。有气如青盖。腾空而上。已而家人十数。同梦见圩曰。吾已得生净土上品矣。 其秋。有婢卧疾。亦念佛而逝。 子永逸。亦行十念法。习十六观。阅三十余年。已而得疾。见阿弥陀佛及二菩萨来接引。结印示寂。香气满室中。 既殓。柩上产五色华。其光□然。 江公望 江公望。字民表。严州人也。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元年。拜左司谏。寻出知淮阳军。蔡京为政。嫉诸言事者。编管安南。居常与妻俞氏。蔬食清斋。修念佛三昧。 有子早亡。见梦于其舅。乞公望就天宁寺转宝积经。祈生善处。且言。见冥中金字牌云。严州江公望。身居言责。志慕苦空。躬事梵修。心无爱染。动静不违佛法。语默时契宗风。名预脱乎幽关。身必归乎净土。 后遇赦得归。宣和末知广德军。一旦无疾。面西端坐而化。 王衷 王衷。嘉禾人。居钱塘之孤山。政和间。举隐逸。不起。后官至朝散大夫。 尝参小本禅师。未有所入。偶闻僧诵弥陀经。有感。遂专心净业。日诵阿弥陀经七过。佛号万声。十九年未尝间断。 即所居为莲社。无问道俗贵贱。咸得与会。一日无疾。沐浴面西。跏趺而化。 胡闉 胡闉。字达夫。又字宣义。钱塘人。胡侍郎则之子。性识聪敏。心地通圆。唯专书史。尤乐吟咏。晚年致政西湖。日有游从之乐。胸襟平夷。出处简率。其于佛乘。虽已信向。曾未专修。 一日。其子告清照律师云。大人感疾。请师垂访。师往见之曰。慧亨平生与达夫相善。未曾语及末后一着大事。岂可不知安身立命之处乎。 达夫曰。心净则土净。 师曰。宣义时中曾有杂念染污否。 答曰。既处世间。宁免杂念。 师曰。若如此。又安能心净土净耶。 达夫即问。一称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也。 师曰。阿弥陀佛据法华经。历尘点劫修行。楞严经云。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阿弥陀佛经尔许时。成身成国。依正庄严。有大威德。有大誓愿。光明神力。不可思议。以是一称万德洪名。众生无始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犹如赫日消于霜露矣。 达夫遂大省悟。方知弥陀愿力功勋如是。乃一心念佛。又累日请僧助念。 次日再请。其徒先往。律师后至。达夫问曰。此来何晚。已烦观音势至降临甚久。 师与大众。尤加郑重。称佛之次。胡公安然而往。享寿八十四。 王日休 王日休。字虚中。卢州人。宋高宗朝。举国学进士。弃官不就。博通群经。训传六经语孟数十万言。一旦弃去。专修西方之业。 布衣蔬食。日课千拜。着书名龙舒净土文。自王公士大天。下至屠丐僮奴皂隶优妓之属。咸以净土法门。劝引皈依。其文浅说曲喻。至详至恳。若父兄之教子弟然。 乾道中。庐陵李彦弼有疾。垂死。棺椁已备。忽梦一人。神清貌古。以手案摩肢体。弼惊问。答曰予龙舒居士也。弼因以疾告。公曰。汝起食白粥即差矣。又曰。汝还记阙仲雅教汝捷径否。弼曰每日念佛不辍。 弼觉。因索白粥食之。病果愈。后见公画像。俨如梦睹。弼敬重公。称生死骨肉。遂遣子侄远从其学。 日休将卒前三日。别道友。勖以精修净业。云将有行。不复相见。及期。与生徒讲书毕。礼诵如常时。至三更。忽厉声称阿弥陀佛数声。唱言。佛来迎我。屹然立化。邦人此夜有梦二青衣引公西行者。 彦弼闻而感之。为刻日休像。并述其事传远近。自是庐陵人多供事之。咸佑中。吕元益重刻净土文。至祝愿篇。版中得舍利三颗。 白居易 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官太子太傅。初劝一百四十八人结上生会。行念慈氏名。坐想慈氏容。愿当来世必生兜率。 晚岁风痹。遂专志西方。祈生安养。画西方变相一轴。为之愿曰。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病苦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一夕念佛坐榻上。倏然而逝。 钟离瑾 钟离瑾。会稽人。母任夫人。精修净土。临终勉瑾修净业。瑾自是感奋。日行利益二十事。后官浙西。与慈云式公论往生指要。清修弥笃。 任夫人故有栴檀佛像。常顶戴行道。及是瑾瞻礼间。眉间忽迸出舍利数粒。 未几。知开封府。方夜半。忽起。谓家人曰。夫人报我往生期至矣。即跏趺而逝。 前一日。举家梦瑾乘青莲华。天乐围绕。乘空西去。 子景融。官朝请大夫。常诵观无量寿佛经。修念佛三昧。弃官。结茅仪真东园侧。 尝曰。识得弥陀。弥陀弥陀。不识弥陀。奈何奈何。不识弥陀。弥陀更在西方外。识得弥陀。弥陀只在自己家。 一夕。请僧妙应诵普贤行愿品。炷香听毕。两手作印而化。 曾孙松。寓居苏州。与宝积寔公等。结社念佛。无疾忽端坐西向。合掌而化。 房翥 房翥。暴亡入冥府。王曰。据善簿。君曾劝一老人念佛。彼已得生净土。君乘此福。亦合得生。 翥曰。尚欲诵金刚经万卷。既而放还。后卒偿其愿。临终异相。不违先报。 孙忭 孙忭。钱塘人。号无诤居士。幼学易。因曰。易所以穷理尽性,何必区区为进取计。掩关晦。居绝俗务。 沙门守宁与之交。谓曰。白乐天以儒修身。以释冶性。君闻之乎。忭深契僧语。日阅华严金刚弥陀经。母龚氏。修净业。偶得疾。请清照律师说法。端坐而化。 尝梦至莲池。与清照亨律师同立其侧。又梦一人持书金字梵体。读之不解。其人曰。请十三日斋耳。 十二月十三日忽得疾。妙光律师欲为祈祷。忭曰。生死已定。何必祷之。即报清照云。当暂相违。遂跏趺作印。西向坐脱。 翌日清照至。为入龛。归庵三日。亦坐亡。应同立莲池之谶。 王阗 王阗。明州慈溪人。号无功叟。再举进士不第。布衣蔬食。参讲席。凡禅林宗旨。天台教门。无不洞达。晚年专修念佛三昧。着净土自信录。以明三身四土之旨。 绍兴十六年四月丁卯之夕。忽闻异香满室。谓弟子沙门思齐曰。此吾净业所感也。乃沐浴更衣。面西趺坐而化。焚龛获舍利如粟者百八粒。 孙忠 孙忠。明州人。早慕西方。蔬食持戒。于府城东筑庵。凿二池种白莲。临池建阁。月集众为念佛会。期以三日。 尝因念佛。见佛身现空中。即白佛言。惟愿我佛少驻。使我二子同获瞻礼。即走外寻二子归。佛为驻立良久。后人因名其地曰驻佛巷。 宋元佑八年。释可久神游西方。见金台标孙忠名。久之。忠得疾。请道俗百人为念佛会。 忽仰视虚空。合掌问讯。手结双印。怡然而化。阖城皆闻天乐异香。渐向西没。 二子能继其业。亦向西坐化。 黄打铁 潭州黄打铁。每用工时。常念佛不绝。 一日无病。托邻人书偈云。日夜丁丁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且云。我去后。可将此颂流布。广劝人念佛也。即座而化。 徐六公 徐六公。嘉兴农夫也。翁婆蔬食。设像系念。如是四十年。屡梦游净土。预作一龛。 临行之日。易布衣草屩。入龛端坐。顷之即曰。佛来迎我。泊然而化。 沈三郎 沈三郎。家临安。商贾为业。晚年回心念佛。一日病。请僧讲弥陀经。设尊像。日夕西顾,忽易衣而终。 须臾缩膝欲起坐。二子以易龛为难。曳胫令直。经半日欲殓。忽举手出帛被。矍然而坐。举家惊避。二子急前扶卫。恐其子曳胫。以肘节捶之。子曰。助父坐脱耳。荼毗有白鹤二十九只。飞翔云表。久之西去。 京屠夫 长安京姓本为屠。因善导和尚劝人念佛。满城断肉。京嫉之。持刀入寺。兴杀害意。 导指示西方。现净土相。京即回心发愿,上高树念佛。堕树而终。众见化佛引天童子。从其顶门而出。 张钟馗 张钟馗。唐时人。居长安。杀鸡为业。临死。见绯衣人驱群鸡至。唱言啄啄。鸡辄向上啄。两目血流。痛不可忍。 有沙门宏道见之。为设像。劝令念佛。忽觉香气满室。群鸡散去。即端坐而化。 张善和 长安张善和。杀牛为业。临终见牛数十来云。汝杀我。善和告妻。急请僧。 即为说观经。若有众生。作不善业。应堕恶道。善友告。令至心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善和大叫云。便入地狱也。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捻香。转身向西。厉声念佛。未足十念。即云。佛来也。已与我宝座。言讫而终。 金奭 金奭。家会稽。业网鱼。因天华寺利行人结生莲社。蒙劝念佛。顿弃前业。日持佛万声。 久之。告家人云。我已见佛菩萨至门。已见金莲华来迎我矣。即坐竹床。结印而化。远近皆闻异香。 长沙鹆 元佑间长沙郡人养一鹆。俗呼八八儿者。偶见僧念阿弥陀佛。即随口称念。旦暮不绝。因以与僧。 久之鸟亡。僧具棺以葬之。俄口中生莲华一枝。人为颂曰。有一灵禽八八儿。解随僧口念阿弥。死埋平地莲华发。我辈为人岂不知。 天台鹆 黄岩正等寺观师。畜一鹆。常随人念佛。后则常念阿弥陀佛。不待教导。 一日立死笼中。乃穴土以葬之。舌端生紫色莲华。大智律师为颂之。有立亡笼闭浑闲事。化紫莲华也大奇之句。 刘成鱼 唐天宝中。当涂渔人刘成李晖。载鱼往丹阳。泊舟浦中。 李他往。刘遽见舡上大鱼振 摇首。称阿弥陀佛。刘惊奔于岸。俄闻万鱼俱跳跃念佛。惊动天地。刘大恐。尽投鱼于江。 李至不信。刘即用己财偿之。明日于荻中。得钱万五千。十五贯也。题云。还汝鱼直。 吴浇烛 苏州一小民姓吴。业浇烛。故以彰名。僦居娄门一屋。孑身长斋。昼夜念佛。以为人至诚。吴阊内外数十大烛铺。皆争迎浇烛。念烛系供养神物三宝。必念佛数声。乃浇油一杓。一生如此。 年七十余。忽语一至亲洽店主云。吾积有薄赀。本为防老。今以念佛功成。至某日吾即去生善处。无用此矣。敬以相赠。 主曰。汝所积者。乃众店物。非吾一家物也。何敢受乎。若必无用处。请为汝作福。 吴君大喜。乃以匙钥授主。令至所居地窖取出。约有千金。主为分给苏州众大刹斋僧。及庵院接众处。皆分惠作福竟。 吴君如期。合掌念佛。端然坐逝。吴门道俗。送龛火化者。千万人焉。事在崇祯七年。 吴瞻楼 太仓吴瞻楼。晚年以家事付二子。笃修净土。专注西方。不杂余业。每日念佛几万外。经则大小弥陀。则往生。观则西方。皆登簿册。寒暑无间。如是者一十二年。 后七十余。定课不减。西方圣境。累现目前。亲见 盒每格。下衬锦绣。上堆妙果。其架大如田一亩。床前不时。白莲涌出。大如石臼。童稚皆见。乃怡然脱化。 开元寺鸡 明崇祯间。吴雪崖公为福州司理。生平虔奉如来。每往开元寺礼佛讽经。素闻省僧多茹荤。而本寺尤有蓄牲宰食者。公为请督抚严示立石以禁止之。顽风未能尽革。 一日公在禅堂念佛。一鸡闻之亦念佛。公诘僧曰。汝辈云寺中久不蓄牲矣。如何有鸡。 索得之公念佛鸡仍念佛。乃痛责僧曰。今观畜生。尚有佛性。汝辈薙染破戒。不若畜生多矣。堕落何疑。 僧涕泣忏悔曰。僧等从此发大誓愿。诚实斋戒矣。通省闻风知儆者沙门。为之一变云。 公养此鸡于署中。恒念佛不辍。后转官携至丹阳。送入海会庵中。以其为接众所使。远近生信也。鸡至庵日。即念佛立化。公为树塔志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