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传说(之一) 灵山寺是潮汕名刹。这个寺院的拓建与发展,和它的开山祖师大颠及大施主洪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佛教嗣系中,大颠是禅宗南派慧能裔传的第三代弟子,也是唐朝佛教盛行时期曹溪教派一位甚有影响的高僧。 由于大颠曾在潮阳开创了白牛岩和灵山禅院等道场,还与潮人景仰的韩愈有过一段微妙的交往,因此,一个个美丽神奇的传说,随之在民间广泛流传。 洪圭舍地建灵山 话说唐朝大历元年(766),36岁的大颠在西岩落发出家以后,他的师父惠照认为这个门徒禅根深厚,便特地安排他往衡山南岳寺参谒禅宗教派慧能的二传弟子——著名高僧石头希迁,不久果然大悟禅机。后来,他又云游名山大川,访师问道,在罗浮山瀑布岩继续修持,具足成行,转眼已经20多年,大颠又返潮阳来了。 这一年是贞元五年(789),大颠回到潮阳,便在东山创立白牛岩,还派玄应,智高等门徒,往莲花乌岩、马颊山岩建立道场。他深知这些岩洞都较浅陋,不是广收门徒之所,便继续视察潮阳山川的来龙去脉,发现龙首山从东而来,伸延至当时的县治临昆山,便折向西北,约五里许又形成一个谧静的山谷。这里苍山聚秀,鸣泉潺氵 ,地势好似“九龙环绕”,山口左右二峰宛如“狮象对峙”。虽然到处怪石嶙峋,荆棘丛生,但仍显现一派幽雅灵气,实在是一处难得的禅林净土。 这天,大颠正站在荆丛的一块巨石上,赞赏幽岭的秀色,忽见对面山腰上,有几个樵夫正在砍柴割草,禅心不禁一动,便轻快地跑到众人跟前,合十施礼道:“众位施主辛苦了!” 众人注视着眼前突然而来的老僧,只见他身着半旧僧袄,颈挂念珠,手持禅仗,脚穿草鞋,仪表和善。大家见他态度诚恳,便一边擦汗一边答道;“多谢大师关怀,我等是前面洪氏村洪府的佣人,上山砍柴割草当然是辛苦的。但家主洪长者对待下人宽厚仁慈,所以辛苦一点也甘愿” 大颠闻言,禅心又动,便委婉地与他们交谈起来。原来,洪长者名圭,字大丁,祖籍福建莆田,祖孙三代联举进士,先后为朝廷命官。后因洪圭谪刺潮州,举家随官来潮,并在地旷人稀的练江之滨,拓建洪氏村即今之岐北乡;又招募民夫,垦荒造田,租给贫民耕种,遂成富甲潮郡的巨室。由于他乐善好施,当地百姓都尊称他为洪长者。 言谈之间,日已晌午。大颠道;“贫僧耽误众位的时间,理应给你们帮帮忙才对”“众佣人道:“多谢大师美意,你一个人能帮多少呢﹖” 大颠微笑不答,信手在地上摘了几条草芯,折了几条枯枝,轻决地捆捆缚缚,变成一撮小柴草捆儿,放在掌心上,轻轻运气向山坡一吹,一捆捆的柴薪顿时铺满山坡。 大家这一惊非同小可,都不约而同地纷纷跪倒在地上。 当他们抬头定睛细看时,那位神秘的老僧已不知去向了。 次日,洪府众佣人用过早膳,便要上山打柴割草。大家刚走出院门,忽见昨天奇遇的那位老僧,正合十躬身立于门外。大家又惊又喜,七嘴八舌地说:“大师法力高强,今天能否再给我们帮忙﹖” “能!”出家人慈悲为怀,只要贫僧力所能及,自然可以相帮。你们且回院内,只消贫僧在院外略施小技,包管有许多柴草可供贵府烧用。不过,你们切莫多嘴!”大颠说完,众佣人都欢欢喜喜地涌入院内。 这时,大家还未立定脚跟,一捆捆的枯柴干草,鱼贯地“飞越院墙落入院内。佣人们忙于收拾,累得满头大汗。不一会儿,院内已经堆起一座柴草的小山。 不知哪个佣人忘情地高喊一声“够了!”柴草便不再飞入院内了。 众人连忙涌出院外,怎知那位好心的老僧,又不知去向了。 大家清点柴草捆数,估算足足可以休息几天。为了不让总管知道,便约定不要提起这件奇事。 几天后,柴草快要烧完了,洪府总管也发觉众人怠工,便生气地说,“你们偷惰不上山,柴草烧完了,就烧你们的脚胴骨!”众人被骂,只有畏惧地带上镰刀斧头,又上幽岭打柴割草去了。 这时,厨子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总管,说他到后院抱柴草回厨房时,看见灶前蹲着一位老僧,若无其事地将双脚伸入灶膛当柴烧…… 总管闻报大惊,急忙随厨子奔向厨房。他俩穿廊过院,“见府内桌脚、椅脚,正着火燃烧。他命仆役救火,自己则冲入厨房,果见一位衣衫褴楼的老僧,正把双脚伸入灶膛里。总管见状,语无伦次地说,“老和尚,你难道疯了吗?我刚才只不过信口吓吓下人,你何必认真起来?你仙居何处,何时进入洪府﹖请你快将双脚伸出灶膛吧” 老僧口中连称“阿弥陀佛”,然后将脚慢慢移离火坑,竟然不损他的一根毫毛。奇怪的是府内的桌脚,椅脚,却齐刷刷地被烧短了一截。 洪长者在内院闻报,颇感诧异。凭他的阅历,断定异人出现,必有缘由。他正待传话邀请老僧相见,总管已陪伴着大颠走了进来。 洪长者离座相迎,心平气和地问道:“大师驾临寒舍,有何见教﹖” 老僧合十施礼道:“贫僧大颠,与施主同饮一江水,都是故乡人。贫僧昔年在西岩出家,后又往各地游学参师,近年回归本境,设道场以弘佛法。日前游经贵境,听说施主乐善好施,因此特登贵府求施主布施一片山地,以辟禅林,未知施主岂愿俯允﹖” 洪长者想道:“在洪氏山地上建庵事佛,必能使合境平安,这也是一件好事,何况洪氏山地甚为宽广呢?”于是,慷慨答应了大颠的请求,同意大颠在亲自选择的幽岭山坡上,拓荒建庵。 大颠如愿地离开洪府,愉快回归白牛岩,向诸门徒盛赞洪长者的风度襟怀。师徒经过一番商议,除留下一些弟子管理白牛岩之外,其余数十名僧众,都跟随大颠取道向幽岭而来。 (之一.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