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题名的由来 大雁塔修成后,不少人在雁塔题过诗。更有不少人在雁塔题过名。唐朝时在雁塔题名的仅限新科进士,其他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因此“雁塔题名”被传为佳话。但是,雁塔题名是由谁来开始的呢? 相传,自隋朝创立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以来,到了唐朝时,“开科取士”达到了兴盛时期,这给天下读书人带来了希望。唐太宗李世民积极推行“开科取士”为自己网罗人才。贞观年间第—次进士科放榜那天,太宗皇帝李世民换上白衣举子穿的微服,悄悄地站在“端门”口,观看新考取的二十几名进士排队走出,个个喜气洋洋,感恩戴德的样子,不由得失声笑道:“天下英雄都入了我的圈套啊!哈哈哈 ! ”新科进士们都惊奇地停下来看他,有人认出他便是当今太宗皇帝,便立即跪地三叩九拜,高呼“万岁”,一时间进士们全跪在他的脚前了!他捋髯—笑,心中好不得意啊!他笑“千古一帝秦始皇焚书坑儒”失掉人心,终于化为粪土,他欣赏自已的英明高见,只取二十几名进士便引得天下读书人都拥戴和称颂自己 …… 因为开科取士考的人多,取的人少,因此有“三十岁老明经,五十岁少进士”的感 叹。有些看穿了太宗“把戏”的诗人,写诗称颂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还不算。到了太宗以后,科举考试不但收取的名额更少,而且多让有“靠山”有“门路”的人钻了空子,有真才实学的举子往往被排斥在门外,只有极少的人侥幸得中。 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公元705—707年),有一位饱学名士张X,他虽出身贫寒,却仗着自己的才学文章千里迢迢地来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他认为凭自己的才学诗文—定能独占鳌头,高中头名状元的。他虽然自信,来到长安后,还是刻苦地攻读习诗,废寝忘食地不敢有丝毫马虎。苦读中,他惊异地发现有不少举子不习学业,却整日捧着厚礼在京城中“寻门子”、“找靠山”、拜谒行贿托人情……正直的张X对这一切歪门邪道都嗤之以鼻,他认为京城盛地、皇家禁区选的是真才子,哪能让奸邪之徒得逞,因此他毫不为意,依旧苦学不说,有时还正言劝勉那些不务正业的举子几句。 谁知放榜之日,他看了榜文之后,却叫他大吃—惊,目瞪口呆,名列前茅的竟是那些钻营最欢的奸邪之徒,他自己的名字却未见。难道是名落孙山了?!他定下心来仔细查找,才发现自己中了,只是名字被排在榜的尾部,字也写得极小,不仔细寻找还真看不清呢!他心里极不服气,便要找主考官论理,谁知他刚走到衙门口说明来意,便被家人、衙役们当做闹事的“疯子”用乱棒赶了出来!他一口怨气没处出,便信步南行。同科进士中有人怕他出城去寻短见,便俏俏地尾随暗暗保护他。 张X不由自主地出了南城,信步走到曲江,在杏园里的洒肆痛饮了一番闷洒,借酒浇愁。出了杏园又游了曲江池,然后又来到曲江西北方的大慈恩寺。他进寺后一不上香拜佛,二不随喜还愿。只是径直地进了塔院,一口气登上了大雁塔!跟随在后的同科进士怕他跳塔自尽,也悄俏地跟上了大雁塔。 在雁塔绝顶之上,他极目四望,心情开朗了些,突然一个新鲜的念头浮上心头,他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道:“吾何不在此高塔上题名留念,让天下人尽知我张X不是钻营苟且之辈,是堂堂正正的新科进士,理应独占鳌头的!”说罢,他又匆匆下塔,向寺僧讨了笔墨,饱蘸一笔浓墨,在大雁塔底基的石碑上大书下“新科进士张X”六个大字,又留下年月日几个小字,方才搁笔。他歪头欣赏自己的书法,觉得墨写下的题名易被雨水冲掉,便又向寺僧借来—把刻刀,把题名刻在了石碑之上,他这才满意了。他正准备给寺僧去还笔墨、刻刀时,不提防一直跟随着他的同榜进士走上前来,向他讨下笔墨刻刀,在他题名的旁边也题上自己的名子。几位游览雁塔的新科进士见他两人如此这般,也都依样画葫芦地题了名。张X与这班同榜进士见了礼,携手又在曲江杏林去饮宴一番,尽欢而散。 从此以后,新科进士们在放榜的这天,都仿效前科的张X他们,先到曲江杏林饮宴祝贺,叫做“杏林宴”,然后到大雁塔登临题名。他们往往是推选—名善书法的同科进士把所有同行者的名字全题上,并约定,他日题名者中如有人出将入相,则将他的名字用红笔重新描写一番。再后来,皇帝见这是个拢络新科进士们的一个好机会,便把“杏林宴”改为由国库出资治办的特殊御宴,由皇帝委派礼部主官主持,宴请全部新科进士,并在曲江上举行欢庆大会。每年的这一天,皇帝都预先派教坊的乐伎、歌伎们汇集曲江,奏唱舞蹈,皇帝本人也亲到曲江之滨的紫云楼上垂帘观看,与新科进士及万民们同乐。一些公卿大臣也都趁机带上夫人小姐来这里在新科进士中选择乘龙佳婿……好不热闹!“杏林宴”毕后,新科进士们便群往大慈恩寺登塔题名…… 登塔题名、题诗者越来越多,对大雁塔不利,寺僧们便想出了一个妙法,在大雁塔下筑题名阁与题诗廊,阁、廊内置题名碑与题诗牌,供人们题名、题诗。这一举措不但保持了天下名塔,而且留下了不少出名的题诗与题名。 赵 剑 搜集——转载《古塔故事多》一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