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华寺传说 坛华寺位于萍北彭高镇坛华中心地区,毗邻赤山、东源、福田,与旅游圣地义龙洞相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地古刹。 相传远古时代,这里原是一座高山,名“龙泉山”。由于地壳运动,昔日的高山变成了白泥湖,周围凸起座座小山,形似片片荷花拥着湖中玉泉。恰如荷花盛开,加上坛华流传的美丽传说,故取名坛华。 自古以来,即盛传“先有坛华、后有慈化”之美称。加上坛华龙泉独秀天下,六角墙围井、洁净如玉。井中“玉泉连珠频冒涌,金鱼成群任闲游”,蔚为壮观,“龙泉此地成佳胜”就是万历时萍乡县令陆世勋的赞美之词,龙泉千年水质不变,清澈见底,冬暖夏凉,令人陶醉。 宋乾道年间,佛教盛行,人们便择此神、明相对寺,龟蛇锁水口,坛花呈胜景,龙潭涌玉泉的风水宝地安神立寺,至今已830余年。明清时期这里香火鼎盛,闻名遐迩,引来诸多仕宦及文人墨客题诗作赋。寺内刊出的云南按察史简继芳明朝萍乡县令陆世勋、清朝彭泽县令刘洪辟等诗赋堪称精品,加上《彭余斗法》《白泥湖建寺》《鼻涕钟》《赤驹偷青》《仙翁对弈》《鲤鱼跳龙门》《断索竖柱》等神话故事。更使坛华寺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特别神奇的是:在日寇侵华时期(1945年)日军曾企图炸毁坛华寺,向坛华寺投下两枚重磅炸弹。由于神威显赫 ,炸弹未响,使坛华寺免遭一场毁灭性灾难。今年夏初清洗泉井时终于捞出,现已送交公安机关。这不仅是日寇侵华罪行的又一历史见证。同时更体现了坛华寺请神的无尚灵念。 据《江西通志》《萍乡县志》记载:坛华寺始建于宋乾道五年(公元一六九年)明洪武元年大修。正德五年毁,万历年重修,再毁,康熙五十年重建,嘉庆二十三年重修。在历次修膳中,最完善的一次要数明洪武元年大修。这次大修的原因是 由于元朝未年,彭玉柱祖师持偈耽禅、隐居坛华寺任住持,后受明大祖朱元璋的派遣 ,组织和发动农民起义,在战斗中,彭祖师披荆斩棘,英勇奋战,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得力战将,后不幸在江西上高殉身。明大祖朱元璋称帝后,为追认其赫赫战功,纪念其戎马生涯,在明洪武元年下旨,将彭玉柱曾隐居的坛华寺以雄伟的规模彻底修建。全寺占地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殿堂造型别致。玲琅满目,每年两次庙会,广招高僧说圣,接纳名优献艺,常年香火不断,热闹非凡。“炉吸烟霞一座云腾三宝气,钟开日月五更风送万家声”就是当时云南按察司简继芳游坛华寺所留下的名联。这是当进坛华寺盛况的真实写照。在清道光、光绪年间也曾作了一些修建。[萍乡台办芝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