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高僧慧远与石门涧的故事之——掷笔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6 菩萨在线 佚名 参加讨论

遥望匡山掷笔峰,峰尖直插白云中。
    远公当日行神笔,后世游人仰岱宗。
    这首诗是近代有人游罢庐山石门涧,望掷笔峰而写的。
    说起掷笔峰,石门涧一带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与石门涧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高僧慧远法师。
    慧远法师从小就很聪明,博览群书,尤其对老庄学说,深有洞悉,二十一岁,由于战乱,南路阻塞,不能够来长江以东,于是就和他的弟弟慧持投奔在恒山脚下潜修很久的沙门释道安寺中,有一次他听到道安讲“般若经”,道安解词析义,非常透彻,慧远深为感动,他不觉脱口说道:“儒到九流皆糠秕耳。”意思是说:“儒教,道教和其他各种流派的学说是糠秕罢了,真正精华是佛教。”
    因此,他就决定和他的弟弟拜道安为师,落发修行,慧远出家以后,专攻佛经,总想弄通佛经中的真谛,他勤奋好学,边学边写,熟记心中,往往是夜以继日,从不间断,时间一久,他的学识已经很深,成了道安的上首弟子。后来他就在茹山白人岩讲经说法,一讲就是20多年,传说在讲经时,不仅周围百里听众云集,连鸟兽路过那里也停下来听他说法。
    东晋太元六年(公元381年)他路过庐山,见庐山北临扬子江,南濒鄱阳湖,山夷钟秀,优雅清静。于是改变南下广东博多罗浮山的想法,决定驻锡庐山,先依师兄慧永住西林寺,后觉西林太小,他就在西林附近的赛阳石门涧,用土垒和竹草编造建成一个房子,取名叫精舍。并在此讲经布道。《庐山志》载:“远公有精舍在石门”、“南太元中沙门释慧远所建也。”清九江知府方体写的《双桥记》云:“远公龙泉精舍,乃因龙致雨而名”。开初的精舍、集安居、拜佛、接待僧友为一体。年代久远,几经兴废,现在石门涧的龙泉精舍是2003年开始兴建,2004年6月落成。“龙泉精舍”牌匾系1999年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净土源宗”系2003年江西省佛教协会秘书长释养昆所题。对联:“玉佛千尊,世界第一;引来游客皆翘首;巨龙一条,天下无双,感召信士尽磕头。”这幅对联是汪光开居士所作。以上皆是后话。
    慧远法师还在石门涧设有讲经台,“我是谁”这块岩石就是当年慧远讲经落座之处,十八高贤中的其他人分别落座在刻有“阿弥陀佛”的石头上。
    直到江州刺史恒伊为他建造东林寺,他才从龙泉精舍移居东林寺。慧远47岁时到庐山,一住就是三十六年。他形不出山,迹不入市,送客也不过虎溪桥,每天读经,讲经,抄经,从不间断。过去写书都用毛笔,在粗制的毛边纸上写的。慧远法师抄经或写作经书也是用毛笔,写的笔杆放在房角里堆积成一座小山,写的经书更不必说,差不多比他身子高过两倍。
    公元394年,东晋太元19年,慧远已经六十高龄,那年秋天,法师正好将写“涅槃径疏”,他想在东林寺开个道场,讲述“涅槃径疏”,因此他不顾年事已高,夜以继日地工整缮写,连续书写几个昼夜,总算把“涅槃径疏”写成了,那天正好是阴历十四,时以子时,法师搁笔后,走到窗子前,伸一伸几日来疲倦身躯,只见窗前一轮明月,晶莹透彻,银光直泻。情不自禁走出方丈室,在前庭大树下,仰望天空,万里无云,清风吹拂,法师精神大振,思绪万千,想到二十一岁出家,匆匆忙忙就过了四十多年,现在六十挂零,在日无多,不如暂时搁笔,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所学的所写的,以后就用口传心手授的办法,传给诸徒,这也同样是弘扬佛法做功德,广种福田,想着想着,他马上返回方丈室,将搁在砚池上一支快秃的毛笔,拿在手中,乘着月色,他一口气就跑到讲经台上,把笔夹在大拇指中,双手合十,面对西方,口中念着“阿弥陀佛”,然后低下头暗暗祷告:“西天诸佛祖,弟子慧远皈依佛门,已近四十年,一心礼佛,追求真谛,译过大量经书,从无稍怠,算是竭尽了全力,今晚又缮写了《涅槃径疏》,解释了许多疑难问题,对后世之人学习佛经,指出了一个方便之路,对佛事也算有一点贡献,现我年届六旬,在日无多,是否允许暂时搁笔,以后凭我的道力口传心授教诸弟子,宣扬佛法,但弟子不敢自专,特祷告佛祖,祈求明示。”说完就双膝跪下,闭目以俟。他就将大拇指夹的那支秃笔抛向讲经台前石门涧的深谷之中。说也奇怪,他掷出的那支笔,开始脱手时,迅速下坠,然后突然像鹞子翻身一样,飘一下,直向天空,尖尖的笔尖向上,笔杆向下,一动也不动地悬在空中,但慧远法师开始并未察觉,只见一尊紫磨金色的阿弥陀佛,站在他的面前云霞之中,金光四射,祥云环绕,慈祥的面目,双手托钵,对着法师讲:“大教流到江东,经卷不全,禅法无闻,百经未译,岂可掷笔?三日之内有西域高僧伽提婆前来东林护法,善自待之,切记切记。”说完佛祖就伸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合倂,指那悬空的笔,就腾云驾雾离开了,法师欲待再问,只见天空仍然一片寂静,皎洁的月光,照在山林的岩石上,闪闪发光。法师依原路返回寺中,走进他的译经台,继续译经写作,一直坚持到八十三岁,从未停笔,直至圆寂为止。
    他一生主持与组织过的翻译《阿毗昙正经》四卷和《三法变论》二卷,着有《法性论》、《释三报论》、《大智变论抄》、《沙门不敬王者论》等论文,论、序、铭、赞、诗,书等汇集起来,共十卷五十余篇。而他掷的那支笔,在阿弥陀佛点化之下,竟然变成庐山的一座尖削陡峭笔直的山峰,后来人们就叫它为“掷笔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