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师子将军的归依

http://www.newdu.com 2017-10-26 菩萨在线 佚名 参加讨论

阿含经故事集(十五)
    师子将军的归依
    庄春江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跋只国的首府毗舍离城,住在附近的大林精舍。
    佛陀到来的旋风,让当地离车族名流聚会的议事厅里,不断地传出赞叹佛陀、赞叹佛法、赞叹比丘众的声音。
    议事厅中,有一位将军大臣,名叫师子,他是外道尼干的信徒,听到了这么多对佛陀的赞叹,不禁心想:那一定是位世上最尊贵的、真正值得供养的解脱者了,我应当去拜见他。
    不过,质朴的师子将军,还是先去向他的师父尼干报备。外道尼干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信徒去见佛陀,就诃斥将军说:
    “师子!不要去见那位沙门瞿昙!那位沙门瞿昙是位教人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的消极非作业论者,而你是个做大事、有大事业的将军,你如果去见他,或供养他,那会对你很不利。”
    师子将军被他的师父这么一说,动摇了,就放弃拜见佛陀的想法。
    可是,将军回去后,还是不断地在议事厅中,听到那些来自社会精英对佛陀的赞叹,又动了想去见佛陀的心念。但是,第二次又遭到尼干的诃斥阻止。
    第三次,当将军又听到大家对佛陀的赞叹时,想见佛陀的心意已决,就直接前往,不再去问他师父了。
    师子将军带领着大队人马,来到佛陀的住处,一番礼敬问讯后,就问道:
    “大德!我听说您是位非作业论者,教人家不能做许多事,这是真的吗?还是有人要诽谤世尊呢?如果是真的,这合乎真理吗?经得起别人的质疑吗?”
    “师子!我确实教导人家不要做任何坏事,你可以依此而说我是非作业论者。不过,同时我也教人家要做所有的好事,所以,你也应当说我是作业论者才对。不但这样,我教导人家断除贪、嗔、痴等一切恶行,也可以被说成是断灭论者;教导人家要厌恶种种恶行,也可以被说成是厌恶(论)者;教导人家调伏贪、嗔、痴等一切恶行,也可以说成是调伏(论)者;教导人家刻苦坚忍,以烧尽自己的恶行,正如斩草除根一样,也可以被说成是苦行(论)者;教导人家舍弃入胎于来世的后有爱,也可以说成是离胎(论)者;教导人家最殊胜的安稳法,也可以被说成是安稳(论)者。”
    师子将军听了,当场茅塞顿开,立刻归依了佛陀,请求为在家佛弟子。
    但是,师子将军既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又是人尽皆知的尼干信徒,这样特殊的背景,佛陀不得不为他想成为佛弟子特别考量,反而对他说:
    “师子!像你这么有名望的人,应当再慎重考虑才好!”
    师子将军这么一听,对佛陀待的体谅,以及不带世俗功利的善意,更加折服了,又二度地归依佛、法、及比丘众,请求终生为在家佛弟子。
    这时,佛陀又说了:
    “师子!你供养尼干以及他的门徒已经很久了,如果日后他们到你家,你应当要和从前一样地供养他们。”
    听佛陀这么说,师子将军以前听闻人家说,佛陀要求只供养自己,不许供养别人的谣言,就不攻自破了。于是,再次受到感动的师子将军,作了第三度的归依,请求终生为在家佛弟子。
    于是,佛陀为师子将军说法,从布施、持戒、生天等世间一般的善行教导起,然后进入佛法价值观的善行:说欲爱、邪见、染着的祸患,出离、超越欲爱的种种功德等,让师子将军生起柔软心与欢喜心,营造将军一个领纳佛法的良好心境,再导入苦、集、灭、道等佛法的核心教导。
    将军经过佛陀这番循序渐进的善巧教导,当下见法、知法、入法,断除了对正法的疑惑,心中荡然而无所畏惧,也就是说,证入初果了。于是,师子将军诚心地邀请佛陀和比丘们,隔天到他家中接受饮食供养,佛陀也默许了。
    师子将军归依佛陀,要在家里供养佛陀饮食的消息,很快地就传遍了毗舍离城的每一个角落。可是,隔天众多外道尼干的门徒,竟开始在城中奔相哭泣走告,说师子将军要杀大牛,设宴款待佛陀,而佛陀也知情。消息传到将军的耳里,将军赶快出来澄清,告诉大家他并没有为了宴请佛陀而杀生,他只是用了库存的肉而已。
    佛陀与随从的比丘们,如期地来到师子将军的家,接受他的饮食供养。饭后,佛陀依例为师子将军说法,教导、慰勉、鼓励一番才离去。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八集第十二经》、《中阿含第一八师子经》。
    二、本来,非作业论、作业论、断灭论(无来生论)、厌恶者(厌世派?)、调伏者、苦行者(苦行烧尽业力论)、离胎论、安稳论(纵欲行乐派?),都是佛陀时代的一些偏颇极端思想,并不是佛陀的主张,但是,一些嫉妒或不了解佛陀的人,往往误传成佛陀也这样主张,所以,故事中佛陀干脆从这里讲起,以引起师子将军的注意,再导以正确的内容。
    三、相对于外道尼干一再地阻止师子将军去见佛陀,佛陀反而要师子将军审慎考量归依的决定,并要求将军对尼干师徒照旧供养,这种不把信众当成是自己所独有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与反省。
    四、师子将军归依后,往下佛陀说法、受供养的情节,《中阿含第一八师子经》无,但佛陀为居士们“先说端正法,后说正法要”的教导次第,北传《阿含经》也看得到(参考《中阿含第三八郁伽长者经》等五部经),宴请佛陀,引起尼干门徒反应一事,《五分律》、《四分律》、《十诵律》也都有(参考《大正藏》第二二册第一四九页下、第二二册第八七二页下、第二三册第一九0页下),故采《增支部第八集第十二经》版编入。
    五、“先说端正法,后说正法要”的教导次第,就是先说世间的道德,再谈佛教的善法,《中阿含经》形容这是“如诸佛法”,可以解读为这是佛法一向的古老传统。这种传统,往后还可以在龙树菩萨的四悉檀(世间、为人、对治、第一义悉檀),觉音论师对《四部》(南传《四阿含》)的注释(吉祥悦意、满足希求、破斥犹豫、显扬真义),《摩诃止观》的“四随”(随乐、随宜、随治、随义)中看见。
    六、外道尼干,相传是当时的耆那教教主,出生于毗舍离,和佛陀年纪相仿。耆那教也严守五戒,即: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不持有。最后一项的不持有戒,与佛陀的不饮酒戒不同。这是为了确保他们的苦行生活,期以从苦行中获得“热量”,来使业力尽早成熟消失,但佛陀指为这是违反缘起的邪见。而不杀戒的对象,是人与昆虫蝼蚁同列,也与佛教的专指杀人有异,所以,信徒多不从事农耕,因为农作难以避免虫杀,杀虫即犯此基本戒条。这也是为什么尼干的门徒,会那么在意师子将军的杀牛宴客了。
    七、依《五分律》、《四分律》、《十诵律》的记载,因为尼干门徒谣传师子将军杀大牛供养佛陀,佛陀为了避免人们再有类似的谣传与讥嫌,因而制订了三净肉的规定,所以,本则故事,也是这项律制的制戒因缘。三净肉,就是在这三种情况下,拒绝接受供养:直接看见宰杀、由可以信任的人告知,那是为了供养自己而杀、看见可疑的宰杀痕迹,除此之外,是可以接受肉食供养的,不过,佛陀并非鼓励杀生供养,这可从佛陀举出杀生供养者有五种罪过,可以得到印证(参考《中部第五五经》)。
    八、《增支部第五集第四四经》记载着毗舍离的郁伽长者,听说如果能亲手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布施出去,就可以心想事成,所以,他就将自己最喜欢吃的掺枣豚肉、油炸菜梗、肉汁拌饭,亲手供养佛陀,佛陀也都接受了。以大乘佛教为主流的中国佛教徒,看到这类的记载,不免觉得诧异了。其实,中国汉代的出家众,尚维持三净肉的传统,直到南朝梁武帝时,因读《大般涅槃经》有感,作〈断酒肉文〉以后,才全面素食的(参考《佛光大辞典》第六五六一页)。西元以后,印度佛教以大乘为主流,大乘菩萨所倡导的慈悲护生,其道德标准是更严格的。所以,为了护生,为了长养慈悲心,不是以美味、健康理由而素食者,应当受到大家诚挚的礼敬与赞美。五、以一般人来说,对传言、传说、猜测持保留态度,似乎比较容易接受,但要对经教、推断、理论也能保留一些检讨的空间,难度就稍微高一些了,而对自己的深思与禅观经验;对好口碑者与家师之言也作检证抉择,那就更难了,尤其对“信仰增上”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不过,无可否认的,在自己的修学过程中,保持一分“有可能是错了”的审慎态度,直到自己的证成,乃至于直到究竟圆满,是比较健康的。君不见,在佛陀修学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层层突破,直到完成正觉,不是因为佛陀能在“此法不趣智、不趣觉、不趣涅槃”(《中阿含第二0四经》)的不断反省下完成的吗?
    摘自《正觉之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