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西省灵石县,东行4公里,便是依山傍水的苏溪村。村外有座千年古刹资寿寺,绿瓦红墙,建于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历代多次被毁并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正德十六年重建。寺内最珍贵者莫过元代壁画和明代16尊罗汉及2尊童子泥塑彩像,统称18罗汉。 1993年12月26日深夜,几名盗贼翻墙而入,将供于资寿寺三大士殿的18罗汉头像锯下,悉数掠走。尔后潜至广州,倒卖予文物贩子。3年后,台湾商人陈永泰购得由香港贩至台湾的16尊罗汉头像,旋即又从日本将另两尊童子头像以巨资购回。陈永泰从资料中得知,这18罗汉像乃山西资寿寺珍贵文物,即致信上海市台办,“身为炎黄子孙,看到中华文化之宝贵文物被如此破坏,并流落海外,倍感心痛。”并在《捐献志愿书》中表明,愿意无偿捐赠原寺。 1999年3月30日,失落海外6年多的18罗汉头像回到了资寿寺。正当灵石县长耿彦波为罗汉像身首合一犯愁的时候,苏溪村55岁的村民郭成保自告奋勇地说:“让咱来试试。”县长疑惑地说:“你行?”郭成保自信地说:“行!” 梳着背头、外貌文静颇似教师的郭成保后来告诉记者:“省里的文物专家考核了我,问了许多泥塑文物如何保护的问题,咱很自信,提出了经过周密考虑的方桉。结果,他们接受了。” 郭成保爱好绘画和凋塑,自学成材,在“文革”时,跟下放到灵石蹲牛棚的著名版画家力群学习,提高了技艺。让郭成保修复18罗汉头像,本在情理之中。但是,关于18罗汉头像曲折的故事远不止这些。 清初,苏溪村有一“耿”姓大户,经商有成,好藏古书。近墨者黑,村民亦好弄文经商,使苏溪村有“小天津”之称。解放前,苏溪村几乎每户都有男子到天津谋差事。当年,郭成保的父亲在天津一个山西人开的钱庄供事,是个精明的商人,郭家从来与画笔、颜料无缘。郭成保回忆道,他六七岁时,同一个院子有个叫马三成的民间艺人。小时,郭成保总爱到鳏居的马三成家玩耍,耳濡目染,喜欢上了画画和捏泥人。马三成70来岁时,重病不起,一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艺人把郭成保叫到床边,喘着气说:“孩子,你跟了这些年,算是咱徒弟了。这几本画谱,还有这些颜料,是祖宗传下来的,可不能丢了。我没用上,也许你有用着的一天呢。” 马三成的师傅姓温,名声极大,三十年代有“灵石温师”之称。资寿寺最近的一次大规模修复是道光二十二年。马三成传给郭成保的几十匣颜料,就是道光二十二年的丹青好手曹经义传下的。明时,曹姓丹青好手,在灵石自成一派,代代相传。后来,曹家经商,丹青绝艺无人传承,只好传予外姓,到郭成保正好传至14代。在郭成保家作客时,他拿出一个古旧的木匣给记者看,匣里有许多绫和纸的小包,上面毛笔字写着“石青、赭石、藤黄、大蓝、二黄”等字样。 郭成保毛遂自荐修复18罗汉,就因为他手头有师傅传下的道光二十二年正宗颜料。按郭成保说,“没有金刚钻,咋揽瓷器活?这就是缘分。” 6月2日,记者走访了资寿寺,经过4个多月的修复,18罗汉塑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风雨经年所留痕迹,整旧如旧,丝毫看不出曾遭身首异处劫难。去年9月,陈永泰专程到资寿寺参拜,赞叹“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在大殿上,郭成保指指点点,“泥像身首相连的木柱,我们做了杀虫和锋钢连接处理﹔为了找合适的胎泥,我们四处寻找泉水下千年澄泥,泥像着色,九矾十八染,用上师传道光年间的石色颜料。”谈到修复的困难时,郭成保说,最难就是让罗汉像恢复原有的神态。他曾把行囊搬到了大殿上,冥思苦想了七天七夜,灵光一闪,终于找到哑罗汉最佳的姿态。 18罗汉像复原了,一个普通的村民也由此而出名。号称“中华第一院”的王家大院请他塑了16尊蜡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恢复古县衙,请郭成保去帮助塑韩信、萧何和张良像﹔江西弋阳南岩寺,请郭成保成功地复原了身首分异的35尊唐代石凋佛像。 现在,郭成保带了5个徒弟。当年师傅马三成让他口诵心记,默记下祖传专用于泥塑的72个配方、108道工序,郭成保说,“我最终要选一个聪慧的弟子,按传统,把这些绝艺传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