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吃茶去 唐代从谂禅师,俗姓郝,曹州郝乡人(在今山东),幼年出家,不久南下参谒南泉普愿,学得南宗禅的奇峭,凭借自己的聪明灵悟,将南宗禅往前大大发展了一步。以后常住赵州观音寺,人称“赵州和尚”。 一天, 寺里来了个新和尚。新和尚来拜见,赵州和尚问:“你来过这里吗?” “来过。” “吃茶去。” 新和尚连忙改口:“没来过。” “吃茶去。”赵州和尚仍是这句话。 在一旁的院主不解,上前问: “怎么来过这里,叫他吃茶去,没来过这里,也叫他吃茶去?” 赵州和尚回答: “吃茶去。” 这便是千古禅林法语“吃茶去”的来历。 《五灯会元》记:“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 《景德传灯录》记: “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礼拜,归下去打睡了。起来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上堂吃饭了洗漱,漱洗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 这些都是源自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 近人赵朴初题诗吟咏此典: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002 被泼一勺粪 睦州陈尊宿与一个和尚路上相遇。 陈尊宿问:“你从哪里来,刚刚从哪里离开的?” 和尚答:“河北。” 陈尊宿问:“那里有赵州和尚,你曾去见过么?” 和尚答:“我刚从赵州和尚那里过来。” 陈尊宿问:“赵州和尚最近有什么教训徒弟的话。” 于是,和尚把赵州和尚叫人“吃茶去”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陈尊宿听后,呵呵大笑着说:“惭愧,惭愧。” 然后,他又问和尚:“你认为,赵州和尚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和尚不以为然地答道:“有什么大意思呢?那只是赵州和尚一时方便,随便说说罢了。 陈尊宿气愤地叹道:“苦哉!你这么说,赵州和尚等于是给你泼了一勺粪。” 003 茶饭之中 崇信禅师原是渚宫一个卖饼人家的儿子。 早些年,道悟和尚住在天皇寺,当地无人知其大名,化缘无门,只有家住寺边的崇信日日给他送饼。崇信每天给道悟送十只饼。可道悟每天只吃九个,剩下一个,他再交给崇信带回,并对崇信说:“我恩惠给你,以降福于你家子孙。” 崇信心想:所有的饼原都是我的,怎么反成了你恩惠给我呢?这话难道还有另外什么意思吗? 于是,崇信登门向道悟请教。 道悟答他说:“饼,确实是你拿来的,现在仍然给你拿回去,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问题么?” 崇信听后顿时领悟,当即发愿受戒出家。道悟给他起法名为崇信。 崇信跟着道悟一段时间后,有一天,崇信对师父说:“自从我拜您为师后,你还没有给我讲过禅宗要义呢?” 道悟回答说:“你来这里之后,我怎么没有为你讲解禅宗要义?你敬茶,我接受;你送饭,我享用;你合掌打坐,我低头默念。我哪儿还没有给你讲解呢?” 崇信低头思考了很长时间。 道悟见此,又接着说:“理解了,当时就应该领悟,思考过长反会出错。一个人应当让性情无拘无束,随机缘心胸旷达,然后就尽平常心去做。除此而外,别无更好的解释了。”崇信豁然开朗。 004 举杯长叹 宋朝元丰五年(1082),神宗皇帝下诏,将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相国寺六十四院辟为八禅二律,召宗本禅师为慧林第一祖。 宗本自外地赶到京城,神宗先派使者去慰劳辛苦。三日后,神宗又传旨,让宗本在大相国寺外为民众说法。 宗本说法后的第二天,神宗将宗本召入宫中,在延和殿内向宗本问道。 神宗赐坐,宗本依照出家人本色,双足交叠而坐。 神宗问:“你在什么寺受的业?” 宗本答道:“先在苏州的承天寺,后在苏州的永安寺。” 神宗听说过南方的这两个寺,心里很是高兴,命侍臣赐茶。 茶端上来,宗本谢过神宗,然后举杯在手,大张其口长饮了起来,喝完,他将茶杯握在手中反复摇晃了一阵,才放手。 神宗又说:“禅宗今日方兴,应该多向信徒开导才是,千万不能懈怠。” 宗本向神宗表示:“陛下知道禅宗,那就如同太阳光普照天下,我当要努力,还怎么敢懈怠呢?” 宗本辞去时,神宗目送,一直到看不见为止。神宗对左右臣僚说: “真是个有福的聪明和尚呀。” 005 倒立而死 隐峰禅师晚年入五台山寺。他知道自己将死,就决定在金刚窟前向众人演示自己的死法。 众人听说后,纷纷赶到金刚窟前观看。 隐峰禅师见众人来到,即问: “许多禅师寂灭,有坐化的,有卧化的,你们是否还有人听说过有人立化的?” 有人回答:“听说过。” 隐峰再问:“那么你们是否听说过有倒立着寂灭的呢?” 众人回答:“没有听说过。” 于是,隐峰禅师就将身体倒转,头下脚上,笔直的矗立起来,就这样,隐峰倒立着归于寂灭。隐峰的身体虽是倒立的,但身上的袈裟仍然完好地贴着身体,端庄一如往常。 众人见隐峰已经寂灭,于是商量接下来怎么处理。有人提议,隐峰生前喜欢喝茶,先把隐峰的遗体抬到他往常坐的那个座位上,然后再说。于是,几个僧人上前搬抬,可隐峰倒立的遗体却是屹立不动,怎么弄都无法搬动。 围观的人见此,惊骇不已。 隐峰有一师妹,恰在附近庙宇中做尼姑,有人建议,去把这位师妹叫来,或许能有办法可想。 隐峰师妹应众人之请,来到了现场。 她径直走到隐峰身旁,伸手拍拍隐峰的身体,然后轻声斥道:“老兄,你以前做事不遵循规矩,死了还怎么这样愚弄人呢?!” 说完,即出手去推。 立刻,隐峰的身体轰然倒地。 006 悔不再踏他两下 赵州和尚拜南泉普愿为师学禅,师徒俩言行怪异超常,赵州和尚更胜普愿一筹。 普愿曾告弟子:“王老师(普愿自称)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想到溪水东边去放牧,牛就要食别人的水草,想到溪水西边去放牧,牛也不免要食别人的水草。真是无法可想。” 普愿死前,有人问:“和尚百年后想往什么地方去?” 普愿答道:“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去。” 赵州和尚来学,普愿以此教他:“今天的人,须要向异类学习着做,才能够得道。” 赵州和尚问:“异且不去管它,类又是怎样的呢?” 普愿趴下身子,两手着地,比照着给赵州和尚看,意即做一头水牯牛。 想不到,赵州和尚伸出脚,一下子把普愿踏倒在地,并在寺堂上大叫道:“悔!悔!” 事后,普愿让侍者去问赵州和尚“悔什么”。 赵州和尚答道:“悔的是,没有再踏他两下。” 007 茶禅渡东瀛 日本茶道文化,其原态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唐物宋品”,而茶禅一味的发源地夹山寺为日本茶道视为源头。 日本茶道的起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隋唐,中国茶文化入“经”成“道”,并与禅随缘联姻时,有多批日僧前来留学,给日本带回了中国的佛与茶,始展日本茶文化“东方第一枝”。 第二阶段两宋,中国禅茶文化日渐成熟繁盛,此时,“取经”的日僧络绎不绝,名僧容西两次入宋,居留中国达二十四年之久,带回了禅味浓烈的中国茶道,并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和“茶禅一味”的墨宝带回日本,自己又撰着《吃茶养生记》,由此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的祖师和日本茶道的先驱者。 第三阶段明清,在中国禅宗教义和“茶禅一味”的理念刺激和引导下,一种以崭新的精神和形式出现的茶道——草庵茶,在日本茶文化史上掀开了辉煌的一页,先驱者便是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 珠光曾跟随一休大师参禅,经过艰苦的修炼,最终成为一休大师的弟子,并从大师处得到了圆悟克勤的的墨迹。珠光将之运用于茶道,开拓出了日本茶道茶禅结合的新境界,这便是“墨迹开山”典故的由来。圆悟克勤的墨迹成了禅茶结合的最初标志,也是日本茶道界的最高宝物,人们走进茶室,都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以示对圆悟的敬意。由此,珠光被确立为日本茶道的开山。日本茶道,也就从单纯的生活艺术,升华为禅茶一味的“美的宗教”。 一九九二年三月,日本里千家茶道专家多田侑史先生率团三十余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湖北夹山寺朝拜,他在寺内用汉字写下了“猿抱子隐叠嶂后,鸟衔花落碧落前”的名偈。他说,在日本的茶道场所,都有这样的挂轴,几乎无人不知它的出处和内涵,这是夹山寺的开山祖留下的千古绝句呀! 多田然后来到碧岩泉旁,掬起一捧泉水,一饮而尽,仰面慨然叹曰:“今生可以瞑目了!” 008 一休与一路 一路,中国泉州人,壮年时东渡日本。 一路是一位隐士茶人,总是随身携带着一只茶釜,既烧饭又烹茶,自得其乐。到日本后,一路常常以诗歌同五山名僧唱和应答。将茶从中国带回日本、并着日本第一本茶书《吃茶养生记》的容西和尚便是五山名僧之一。 有一次,一休慕名前去拜访一路,见面后两人入座。 一休突然发问:“万法有路,如何是一路?” 一路答道:“万事皆休,如何是一休?” 009 脑袋象茶杯满 一个人来向一休学禅,问了好多问题,一休却一言不发,只是给来客倒茶。 茶杯已满,一休却不停手,结果茶水溢出杯子,流淌得到处都是。 客人提醒一休,一休说: “你的脑袋便和这个茶杯一样,已被你固有的想法装的满满的,哪里还能装进什么新东西呢?” 010 珠光的茶道 一休禅师的弟子珠光一向有打盹的习惯,致使在公共场合里常常失态,为此他非常苦恼,便去请教医生。 医生劝珠光多喝茶,珠光听从医生的指示,喝了茶以后果真不再打盹了,由此,他逐渐喜欢上了喝茶。 一休禅师问:“珠光,你是以何种心态在喝茶呢?” 珠光答道:“为健康而喝茶。” 于是,一休禅师便给他讲了“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再问:“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 珠光默然。 一休禅师叫侍者送来一碗茶,当珠光捧在手上时,一休禅师大喝一声,将他手上的茶碗打落在地。 珠光一动也不动。 过了一会儿,珠光向一休禅师道过了谢便起座,走向玄关。 一休禅师叫:“珠光!” 珠光回头道:“弟子在!” 一休禅师问:“茶碗已经打落在地,你还有茶喝么?” 珠光两手作捧碗状,说:“弟子仍在喝茶!” 一休禅师追问:“你已经准备离此而去,怎么可以说还在吃茶?” 珠光诚恳地说:“弟子到那边吃茶!” 一休禅师再问到:“我刚才问你喝茶的心情,你只懂得这边喝,那边喝,可是全无心得,这种无心喝茶将是如何?” 珠光沉静地答到:“无心之茶,柳绿花红。” 一休禅师大喜,便将自己珍藏的圆悟克勤禅师的墨迹传给了珠光。 珠光自此开始改革当时流行的书院茶、门茶,将禅的思想导入茶文化,从而创立了日本的茶道,成为日本茶道的鼻祖。 011千利休的诠释 夹山和尚喝完一碗茶后,又自斟了一碗递给侍僧。 侍僧正欲接碗,夹山和尚问道: “这一碗是什么?” 侍僧一时语塞。 对此,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解释说: “茶室品茗是修行得道的最好方法。取水打薪,煮水沏茶,供于佛,施于人,自己也喝上一口,室里有花有香,人人都可以从这里寻找到佛祖的胜迹。” 日本茶道自夹山的茶禅演变而来,千利休将茶道发扬推进到了新的高度。 012 夜间茶会不插花 有一回,武野绍鸥举行夜晚茶会待客。 绍鸥在鹤头状插花器中插了一支水仙花,装点在茶室的“床”的位置。室内半明半暗的灯光将插花映衬在墙壁上,不仅花朵栩栩如生,插花器的鹤形更像是唳鸣着飞翔在云端一样,活了起来。 所有客人不禁为绍鸥精妙的构思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从那以后,京都一代的茶人便形成了夜间茶会不插花的习惯,他们觉得再怎么做也无法达到绍鸥的水平,与其献丑,不如藏拙。 在赏雪茶会中不插花的传统,也是缘于绍鸥。一个大雪的清晨,雪花静悄悄地在茶庭树枝上堆积起来,宛似一朵朵洁白怒放的鲜花。绍鸥觉得已经有“花”若此,再插花便是多余了。于是,茶会中,绍鸥将只盛满清水的插花器装点在“床间”位置,然后在旁边放上香炉燃起香。 绍鸥的这一手法,也同样成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013-茶巾干净便足够了 有一位居住乡下的茶人带话给千利休,想拿出一两金子请利休帮忙买几样茶道具,什么道具都可以。 利休给这位茶人去了一封信,信上写道: “这一两金子一文不剩地全部用来买白布吧。对于静寂的茶庵茶(与讲究奢华的书院茶相对应的、讲求枯淡宁寂的点茶法)来说,没有什么都可以,只要茶巾干净便足够了。” 013 绍智教子 薮内绍智虽然是大茶人,可是来客人时,他总是让儿子点茶待客。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绍智和以往一样又让儿子去点茶。 当儿子拿着道具准备进入茶室的时候,绍智突然问道:“你刚刚喝过茶或水么?” “没有。” “那么,你先去喝一点茶或水,然后再来点茶。” 客人不解,问绍智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孩子。 绍智回答说:“如果不先喝一点水就来点茶,那么点茶手法,点茶的样子就会变得粗糙拙陋,点茶速度也会比平常的快。因此,点茶的人即使不渴,也应自己先喝一口水后再点茶。” 茶人藤村庸轩以后在教导弟子时常说:“立志习茶的人,须时时铭记绍智这一教子箴言。” 014 名水品鉴 松平不昩晚年隐居在品川的大崎园。 有一次,不昩要开茶会,让一名仆人去汲水。 仆人到了地方,汲了水后挑着返回,走近大崎园时,正好碰到两只狗在路边撕咬打斗,仆人停下,在一旁驻足观看,看得着了迷,一不小心,把辛苦汲来的水弄翻了。 茶会马上就要开始,再去汲水,时间肯定来不及了。正当仆人不知所措,急如热锅上蚂蚁时,有一个人挑着水从旁边经过,他看到仆人怪可怜的样子,得知了事情的原委,他说:“那么,我挑的水,分你一部分吧,这是从朝鲜国釜山千里迢迢运来的名水,我敢保证,殿下一定会喜欢这水的。” 不昧仆人千恩万谢,连忙挑起分得的釜山水回家交差。 不昧品饮了用釜山水点的茶之后,说道: “今天的水和往日的有些不同。记得我刚结婚的时候,曾在仙台藩伊达殿下那里品尝过用朝鲜国釜山的水点的茶,对,肯定没错,今天水的味道和釜山水的味道一模一样,绝对是天下名水。你们去问问,这水是从哪里汲来的?” 追问下,仆人只好说出了弄翻水的经过,并说明此水确是釜山水。 015 赏炭 十二世纪末,容西和尚将茶种和茶文化从中国带回日本,自此,品茶之风便逐渐在日本流行开来。 茶风首先是在寺院的僧侣之间和公卿武士之间开始的,因此,日本早期的茶道,也就有着两种不同的形态,各自发展起来。 当时,武士们也开始模仿中国宋代的斗茶。与中国的斗茶不同,日本武士间的斗茶,实际上是一种品茶,通过品茶而猜测茶的产地,以此作为赌博游戏。 以后,随着村田珠光和千利休等人创立的末茶道的兴起,斗茶之风逐渐衰微。不过,在新创立的末茶道之中,斗茶形式仍有一定形式的留存。在末茶道诸多茶事之中,有一种“茶歌舞伎”的形式,便是武士斗茶习俗的变种。 举行“茶歌舞伎”茶会时,先请客人品饮两种茶,称为试饮,请客人记住这两种茶的味道,然后在这两种茶的基础上再加一种,让客人品饮辨别,这是一种考较茶人味觉修炼水平的茶事活动。 有一次,古田织部举行“茶歌舞伎”茶会招待客人。 在茶会进行中,织部在附设于茶室的小厨房里,在炭篓中将炭摆成美妙的图案拿进茶室,准备给茶炉添炭。这本是茶会中很平常的一道程序,然而,当客人看见织部摆炭的图案后,纷纷赞叹不已,觉得把炭添到炉中后,谁也无法再摆出那么出色的图案。于是在客人的一致请求下,竟将炭篓装点在茶室里,作为鉴赏品,大家一起欣赏起来。 毫无疑问,此次“茶歌舞伎”茶会,若要论斗茶,当以织部为第一。 016 像你泡茶的样子 一位茶道上造诣极深的茶匠,跟着主人到江户参拜。当时治安不好,茶匠遵主人命,脱去平日衣裳,挎上长刀短剑,扮成了一副武士的模样。 有一天,茶匠到户外走走,他看到一位容貌猥琐的武士在池塘边,茶匠内心有些畏惧,不敢走近。 果然,那位武士反是向他迎了过来。 武士手按剑柄,对茶匠说:“你看起来象是来自土佐的武士,如果能让我领教一下你的本领,将是我的荣幸。” 茶匠心虚,忙说:“我虽然穿武士衣服,但我并非武士,我只是一个茶匠,比剑,我一定不是你的对手,你放过我吧。” 武士听了,知道茶匠害怕,更逼他比剑,不然就交出身上所有的财物。 茶匠本想交出财物走开,但他立刻想到,这样会破坏主人的名声和自己的名誉,便准备应战,一死了之。他转而又觉得,这样死去很不值,他突然想起,刚才来的时候,曾路过一个教习剑道的地方,说不定可以向剑人学几招,这样就能在比剑时有一个体面庄严的死法,像是第一流茶师赴死的姿势。于是他向浪人谎说:“既然你非和我比剑不可,我也乐于试试你的本事,不过,我随身带着主君的重要信件,必须先去复命,等回来再和你比剑。” 武士答应了。 茶匠急忙跑到剑道馆,求见剑人。剑人听了他的事,知道他只是来学一个体面的死法,就说:“来我这里的的徒弟都是来学求胜的剑法,你是第一个来学求死的剑法,我必须破例教你。既然你是茶匠,我可以教你求死之法,但交换条件是,请您为我表演一次茶道吧!” 茶匠心想,这可能是自己一生中最后一次泡茶,顿时忘了即将赴死的事,全神贯注地泡茶。他泡茶时那清朗、庄严、绝俗的神态,令剑人深为感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