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五乳寺话趣

http://www.newdu.com 2017-10-26 菩萨在线 佚名 参加讨论

五乳寺在庐山算不上很有名,可是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在它附近却有不少有趣的传说和鲜为人知的历史。
    从庐山山南著名的的古寺万杉寺朝东山行数里,便可以看到五座相连的山峰,每一座都像一只丰满的乳房,人们把这连在一起的山叫做五乳峰。五乳峰似一道屏障,围住了峰下一片百亩方圆的平畴。平畴上田园葱翠,屋舍井然,小桥流水,竹树成荫,宛如人间仙境。这奇特的围椅状地貌,是第四纪冰川冰蚀的产物,地质上称为冰斗。五乳峰下有一座寺院叫五乳寺,又叫五乳院。它最早建于宋代。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著名的高僧憨山大师从雷州流放归来,看中了这里的山水,将五乳寺扩大重建。憨山是汤显祖的挚友达观和尚的朋友(为了营救憨山,达观北上进京,被害死于狱中)。经憨山扩建后的五乳寺,名声鹊起,一时香火大盛,游人香客络绎不绝。五乳寺中供有佛家八十八位祖师的画像,是新安画家丁云鹏的杰作,竟陵派诗人谭元春为画家作记。
    五乳寺背负青翠的峰峦,面对苍茫的鄱阳湖,地势如一把巨大的围椅,山光湖影,气势非凡。这里终年祥云袅袅,瑞气缭绕,传说此地本是出天子的地方,因为寺前有一条龙脉潜入土中。谁家的墓葬落在龙穴上,谁家的后人中就一定会出天子。一位姓张的道士不知从何处得到了这个不该泄漏的天机,匆忙抢先将其母的墓偷偷移葬于此。可惜仓促中顾不上精确测算,结果墓穴前移了三尺,造成千古遗憾!不然的话,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历代王朝表上,将有重要的一字更立了。
    抗日战争前,被称为“庐山三杰”之一的李一平先生,曾在这一带创办了一所有名的学校,当地人称“存古学堂”。
    李一平(1904—1991)云南大姚县人,青少年时代就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1925年他参与领导了南京“五卅”运动。1927年,年仅23岁的李一平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社会科科长。因不满当时政局动荡、军阀混战,1930年秋天,他毅然脱离国民党军政界,赴庐山养病。庐山深秋,游人寥落,分外空寂。他住地附近只有一些看房子的工友,这些看房人和他们的子女有时到李一平处问字求教,这使他有机会了解下层劳动者文化的缺乏。第二年,全国震惊的“9·18”事变发生,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各地展开,原来就痛恨黑暗的李一平,此刻更是:“兴亡之感,若决江河。念国之不国,由于人之不人。”“遂拔剑而起,决然兴学。”他写诗倾诉自己悲愤的心情:“翻罢‘六经’忽痛哭,还将洒扫课童蒙”“如此江山为谁妍,归来万古落襟前,却向儿童说浩然……”
    办学的消息一传出,远近闻风而来的青少年达数百人。他们大多是贫苦人家的子女,也有少数富贵人家的孩子。入学年龄在8—12岁之间,学制十年,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生入学不问学历,入学后边劳动边读书,半耕半读。教员大都是九江、庐山一带的名流,而且都是义务教学,不拿工资。学校的学生分两部分:女生与年纪小的男生在牯岭芦林附近的“郊庐精舍”,年纪大些的男生则在五乳寺,附近山里人称“存古学堂”。1934年,黄炎培、林语堂、杜重远先后到庐山,参观了这所学校,撰文《一个无名的山村学校》、《一个被人目为奇怪的乡学》,对它大加赞扬,一时曾引起人们的重视。李一平在这所学校一边组织学生读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积极宣传抗日主张,不少学生从这里走上了抗日前线。曾任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的李柱就是从这里去了延安。这自然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满和恐慌。1936年秋,蒋介石以“聚众讲学,图谋不轨”的罪名,强令解散了这所学校……
    1938年日军攻陷庐山,五乳寺和它附近的“存古学堂”都毁于战火之中。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中不少人拿起了武器抗击侵略者,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存古学堂”的创办者李一平先生建国后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1991年12月病逝于北京。
    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五乳寺的楼阁殿堂和“存古学堂”的校舍已荡然无存,此地已成为盛产庐山云雾茶的垦殖场。茶香飘逸,风景如画,两株高大的银杏在平畴间愈发显得亭亭玉立,姿韵绰约。山洪有时将古代僧人们埋藏的财宝冲出来重见天日。70年代初,这个垦殖场有不少职工拾取过洪水冲涮出来的宋、明银锭。可惜他们不知道这些山涧奉献的古物的价值,大都将银锭化作了女人佩戴的银镯与银项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