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人往往执假为真,执虚为有,颠倒妄想,渴爱无明。唯有频频出声唤回“真我”,唤回一己清净本心,始能独坐须弥,卧拥松风。 瑞严师彦禅师,为青原行思禅师派下第六世法孙,唐代闽越(福建)人,俗姓许。传记资料见于《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宋高僧传》卷十三、《聊灯会要》卷二十三、《五灯会元》卷七、《指月录》卷十九。 瑞严幼年便发心,披缁出家,初学律宗,自持严厉,秉戒无缺,后来潜心参禅。首先到洞庭卧龙山参礼与雪峰义存、钦山文遂并为禅友的严头金豁禅师。瑞严一见严头便问: “什么是本常的道理?” “动!”严头不假思索回答。 “动的时候又如何?”瑞严进一步再追问。 “不是本常的道理。”严头斩钉截铁地说。 瑞严低下头来,思付良久,严头莞尔一笑: “如果自以为已经了解这本常的道理,事实上仍然未解脱根尘的羁缚;相反地,自以为不了解本常的道理,便永远在生死流中沉浮。” 瑞严听了,豁然大悟,顶礼膜拜,感谢师父启蒙点化的再造之恩。这不假造作的法尔常理,活泼泼地充塞于一切现象之中;如果以为法尔常理有所造作,能生万法,便是乖逆;了解与不了解,终是对待差别,与道背驰。这便如夹山所言:“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 开悟后的瑞严后来去拜偈夹山善会禅师,夹山看到瑞严来参访劈头便问: “你从什么地方来?” “从卧龙山来。” “从卧龙山来的时候,卧龙起来了没有?” 瑞严听了夹山的话, 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夹山,夹山呵呵大笑道: “你犹如在已灸伤的疮疤上再烧点艾草,真是头上安头,多此一举。” 瑞严言下有悟,于是离开夹山,到台州(浙江)丹丘瑞严院,终日坐在大盘石上面,兀兀如愚人,每天呼唤自己的名字,然后又自己应诺: “喂!瑞严!主人公!” “是!我在这儿!” “你眼睛可睁着看清楚,脑筋可清醒着想明白?” “是!我很清楚明白。” “你可要戒慎小心罗!他日异时,切莫被他人所欺瞒。” 瑞严驻锡于台州,声名远播,十方来参的禅人络绎不绝,禅门龙象如镜清道付也来参礼,二人对答响捷,彼此惺惺相惜,于是共同安住于瑞严院,弘扬禅宗。瑞严威德高蹈,凛若寒霜,缁素敬穆,被喻为江南一带领众最为严谨的僧团代表,人称小彦长老。两浙武肃王钱氏曾皈依他,屡次请瑞严进城说法受供,屡辞不说。除了贤达显贵来请法之外,一般的渔夫村妇也来请求开示佛法,瑞严总是慈悲化导。有一次,有一位老妪到院中来礼拜瑞严,瑞严一脸严肃说道: “老人家,你与其在此跪拜,倒不如赶快回家,还来得及救护数百条众生的性命,这慈悲护生的功德一样伟大!” 老妪听了,急如星火赶回家中,看到媳妇刚从田园回来,竹篮子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田螺,正准备把一篮田螺倒入沸腾的锅里。老妪看了,脸色惨白,一把抢过媳妇手中的篮子,把篮中的田螺全部倒进门外的沟渠,眼看着田螺随波流去,老妪才舒了一口气,带着安心的笑容返家。 瑞严一生之中有诸多的奇异事迹,卒年不详,谥号空照禅师。 瑞严师彦自唤主人公,而又自答的伎俩,成为禅门重要的公案之一,后代许多的禅师曾经以“严唤主人”,做为接引学人的话头,无门关则把它列为第十二则的公案,并且引用了长沙景岑的诗偈作为评唱: 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越州天衣如哲禅师也有诗偈: 瑞严常唤主人公,突出须弥最上峰。大地掀翻无觅处,笙歌一曲画楼中。 日本的寂室禅师则有诗云: 无业一生莫妄想,瑞严只唤主人公。空山白日萝窗下,听罢松风午睡浓。 寂室诗中的汾州无业禅师,初参马祖道一时,马祖道一见身材魁梧,声如宏钟的无业便说: “好一座巍巍的佛堂,可惜其中无佛。” 无业赶快整衣正色,恭敬跪礼: “学人对于三乘经典、世间文学,粗通其中的要旨。听说和尚您即心即佛的禅法精辟要到,只是学人实在不能理解。” “你当下这颗不能理解的心便是了。”马祖大喝,但是无业仍然不能契机,转口又问: “请问老师什么是达摩祖师当初西来中土密传的心印?” “我现在很忙,你暂且离去,别个时候再来找我参究吧!” 马祖挥手示意,无业起立作揖,转身走至寮门,撩起帘子,正待跨步走出门外,马祖突然大声呼唤: “无业!” 无业赶忙回首,马祖却出其不备地追问一句: “是什么?” 无业不防马祖蓦然有此一问,言下大悟。后来凡是有学生来请教他禅法,他皆以“莫妄想!”来点破对方。(其传记于《景德传灯录》卷八、《宋高僧传》卷十一、《聊灯会要》卷五、《五灯会元》卷三)。 我们的身上有两个我在进行着天人交战,一个是灵性的我,另外一个是物性的我,前者为真我,后者为假我。物性的我充满情欲爱执,迷转颠倒,去造作种种的行为,招感痛苦的业果。灵性的真我是我们每个人的清净本心,是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也就是瑞严所频频呼唤的“主人翁”。而我们往往被缤纷的外境所欺瞒,不认识自家的主人,错把妄想分别的神识当做本心、生死流转,离家愈远。 佛陀曾告诫弟子说:“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又说:“自灯明,法灯明,”我们如果能如汾帅I无业禅师于生死涅槃的染净二法,都不起对待妄想;如瑞严师彦禅师认识自家本来主人,“惺惺着,莫受他瞒。”从绝对的否定而绝对的肯定。时时提撕,自依自明,让自家主人常住家中,便能独坐须弥高峰,享受笙歌松曲的禅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