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布袋和尚像往常那样,往庄后的那片山林巡护。一遍巡查下来,便在岭墩小憩。随意往山下一望,怪了,今天庄外大道上、渡口边,怎么往来着这么多行人呢?回庄向小和尚一打听,原来他们都是来自外地,为了躲避战役的人们。布袋和尚萌生慈悲之心,思量着如何帮助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安居乐业。 这天一大早,布袋和尚闷声不响散步到庄前的海湾边,抬头看到了那片常受海潮浸入、无法正常耕种的废弃塘田,顿时计上心头。 第二天,天才麻麻亮,布袋和尚便吩咐下去,叫小和尚站在庄外大道拦留难民,自己杖荷布袋,笑呵呵去裘村造访乡贤。原来,布袋和尚想拦海筑提,把这片长久废弃的塘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这样,不光造福邻近乡民,那些避乱难民也可得到安顿,得到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不出几天,裘村等邻近村庄的乡民被召集起来,小和尚也拦留了上百个难民。在布袋和尚的亲自带领下,两路人马组成筑塘队伍,声势浩大地开始筑堤。 筑海堤的那阵子,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日傍晚,布袋和尚总要独个儿去几里外的横江口海边,用青布袋背回黄沙,然后摸黑在堤岸上边走边散,且笑呵呵的念念有词。第二天开工时,细心的人们总觉得昨夜收工时,海堤没有这般高。如此这般往复了一段时间,人们猜测着这个大肚庄主莫非具有超凡的法术不成?当面问他,布袋和尚总是笑而否定,只是夸耀大伙都是出勤又出力的好汉子。东起岳林庄外海边,西至十字塘古渡的那条海堤,很快修筑而成。令人称奇的是,别人家筑海堤,往往是又打木桩,又取海泥,运石头,而布袋和尚率领之下修筑起来的海堤,竟是用纯沙子堆积而成。一条十足的沙堤,竞固若铁城,潮不能毁! 筑起海堤后,开始平整堤内的土地。人们看到北首有一个高高的荒墩,南面却有一个低洼的水潭,于是大伙开始掘荒墩,填水潭。可是已经猛干了好几天的乡民和难民,这时已疲劳不堪,挥不动锄头和铁钯,纷纷躺在地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布袋和尚闻讯到工地察看,转了一圈,开了会儿玩笑,就抽身采摘了一把竹叶子撤在水潭中。一会儿,那片片竹叶化成了一群活蹦乱跳的河鲫鱼,纷纷游向干活人儿的脚窝边。大伙儿见状,来了劲头,纷纷下潭捉鱼,而那群鱼儿一个劲地往荒墩高处乱钻。“怪了,泥鳅会钻洞,今朝河鲫鱼也会钻起洞来。等着吧,非捉住这些死鱼头不可!”大伙下定决心,使劲挥舞着锄头。半天功夫下来,这处荒墩倒是 掘成了平地,而那群古怪的河鲫鱼,却不知钻到哪里去了。布袋和尚大腹袒露,远远坐在沙堤上,哈哈哈地笑个不止。就这样,平平整整的一大片水稻田形成了,从此再也没遭到过海潮的冲击。流亡的难民,或租田种庄稼,或下塘捞小鱼,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布袋和尚囊沙筑海堤的史迹,被后世的奉化多种地方文献所记载。这条海堤在建国以后,仍发挥着效用。奉化裘村籍的同盟会老会员庄崧甫,乃是一位水利专家.民国期间曾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面对故乡这处富有传奇色彩的水利工程,曾诗性勃发:“西北山高东北低,筑成五十丈沙堤。钟声敲月小庵近,树影连云古道迷。仿佛长虹欲水卧,几多好鸟借枝栖。如能碍得东流水,滴滴流泉为一溪。”当地至今仍流传着一句民谚:“庄下沙堤会介牢,全靠咪咪菩萨筑得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