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传授乡人“摸六株”

http://www.newdu.com 2017-10-26 菩萨在线 佚名 参加讨论

奉化方言中的“摸六株”,早年一直是农民的一个生动的代名词。别小看了这一普通的农家术语,它可是千年老话,说起来还是出自布袋和尚之口呢!
    相传有一年“春插”时节,家家户户都在拔秧种田。这一天,布袋和尚忙完庄里事情,转悠到田头。看着看着,他慢慢地摇起头来,觉得乡人的种田方法不太对劲,手忙脚乱的不知在搞什么名堂。一望过去,杂乱无章,这个种得太稀,那个种得过密。水稻田的秧苗歪歪斜斜不说,原本被水牛耙平的地面,到处是深凹的脚窝窝。布袋和尚心想:如此种田,不光夏收割稻时会吃力得要命,收成也必然要大打折扣。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索性扑通一声跳进水田,拾起一只秧把,传授起种田的方法来。不一会儿,乡人们看愣了眼,咦,大肚庄主插的秧,每行六株,株距恰当,竖成列,横成行,左顾右看,皆是刷刷齐!于是,纷纷仿效。一天下来,乡人们的插秧技术大有提高。布袋和尚十分高兴,悠悠扬扬地唱起了自编的《插秧歌》:“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道),退后原来是向前。”
    那时候,乡人们不晓得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及时耘田,种下水稻后不除稻田里丛生的杂草。这些杂草,既影响水稻采光,又与水稻争抢肥力,所以收成普遍很差。布袋和尚深谙其中利害,便带领乡人来到田头。他跳入稻田,用禅杖在稻行间竖划横划做起了耘田的示范动作。只见禅杖过处,草死田松砼,乡人们惊叹不已!布袋和尚趁机引导乡人:“贫僧的这些动作就是耘田。耕与种固然重要,可是耘田的作用或许更重要。不妨记住贫僧的一句忠告:“三耕九耘田,石谷九斗米!”
    布袋和尚教乡人们学耘田后,乡人们曾经闹出过一个笑话。你大肚庄主不是用一根禅杖耘田吗?乡人们便各取一根本棍,来了个“依样画葫芦”,可是田间的杂草没清除多少,那旺长的稻苗倒是死了一大批,乡人们来到岳林庄向布袋和尚请教个中原因。布袋和尚解释说:“我的禅杖常在身边,当然运用自如,而你们是初执木棍,那棍棍儿又没长眼睛,当然不听使唤罗。那天贫僧有点手疾,不得已只能以禅杖代手,耘田的真正要领是:躬身用手,株株摸到,尽除杂草。”
    从此以后,“摸六株”便成了插秧、耘田的代名词。当年,乡人们的稻谷收成比往年多了好几成。许多乡人背着刚碾出来的新米,脸露丰收的喜悦,纷纷来岳林庄致谢。布袋和尚也是满心眼高兴,他又趁机传授农事知识,深入浅出地告诉乡人:“我们出家人头上有许多清规戒律,促使我们从善悟道,不断长进。其实呀,你们种田人也如此。就讲种水稻吧,它的十几个环节,皆有很强的季节性,若马马虎虎,随便错失,收成就大减。反过来,你适时把握每个环节,便能事半功倍,丰收在握。九九归一,你们种田人莫忘两个字??“把节。”当年布袋和尚反复强调的口头禅“把节”,现代人们还经常挂在嘴边。
    时至今日,奉化沿海的老农们都说是岳林庄的那个“咪咪菩萨”,手把手地教会他们的祖先种水稻。那里的农家直将布袋和尚尊为“摸六株”的祖师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