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二) 1、“病故”的故事 有一个人文化程度不高,却又故意附庸文雅。一次,他去看望病人,临走前,他对病人说:“请安心养病,争取早日病故。”病人哑然。陪床的是病人的孩子,想教训他一顿,被病人止住了。而他却没发觉出什么问题了。过了一段时间,病人疾病痊愈,病人的孩子陪着他出院,正好遇到了那个人。那个人说:“你终于病故了,祝贺你!”痊愈的人说:“你怎么说话呢?我这不是好好的,怎么说是病故了呢?”“是啊,这不就是病故了吗。”一听这话,大家才明白,原来他把“病愈”和“病故”搞混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语言反映事物的本质有时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但是人们还是习惯于将语言及其所反映的事物等同起来,所以,修行者也要注意对语言的修持。 2、吃虾的故事 一位妇女买了一些小虾中午回家后吃了,感觉味道很好,认为这些虾价廉物美,真是不错。傍晚去邻居家串门,和邻居聊起了吃小虾的事。邻居问她,你是从谁的手里买的?她说是从一个瘦个子的卖虾人那里买的。邻居听到后,忙把她领到洗手间里。她很奇怪。邻居说,我如果先说了,你会吐的到处都是的。你吃的虾我听人家说来路不好,那个虾塘是片死水,和火葬厂只有一墙之隔,你想一想,那些小虾都会吃些什么?听了邻居的话,妇女果然恶心了起来,在卫生间里吐了又吐。回家后,她告诉丈夫,说:“咱们今天吃的虾,旁边是火葬厂。”丈夫说,我早就听说了,不过我不在乎,我感觉小虾的味道不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意识)作用也很大,所以,修行者更应该学会主动运用自己的意识,良性作意。 3、乡村医生的故事 有个人小时侯得了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走路时脚跟不着地。他很痛苦。大学没有考上,他回家务农了。他的父亲是一位乡村医生,在他考大学那年,因为脑血管病而去世了。他想继承父业,于是便到社会学校学习医学。毕业后,他在家开了个门诊。同村还有几个乡村医生,也都开了门诊。他自认自己比其他几个人的学历高,找他看病的人会很多。结果事与愿违,找他看病的人却很少。这使他很伤心,他对妈妈说:“我本来就是残疾人,现在他们又都欺负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妈妈以为他是随口说的话,安慰了他几句。没想到几天后他却真的服毒自杀了。 人的先后天因素不一样,有的人可能没有这种性格,但是有那种性格。当一个人尽了很大的努力去克服习气在某些方面进行弥补时,才和另外一些人在这方面持平,有时还仍然落后于他们,因为另外的那些人本身就没有或基本没有这种习气,当然他们可能会有别的方面的不足。这时候我们也不应该气馁、绝望,而是应该继续前进,因为进步是自己跟自己比较的结果。 4、救火的故事 一天半夜,妈妈睡不着觉,起来在屋子里转了转。忽然看见窗外火光冲天,“不好!隔壁邻居家门口失火了!”她忙去救火,而且发现隔壁邻居家还不知道自己家失火了。她便去敲他家的门,但没人答应。妈妈又大声喊大家一起来救火,喊声把周围邻居都惊醒了,大家一起来救火,而失火的那家人却仍然没有动静。大家一边救火,一边说:“他们睡的可真沉。”人多力量大,经过大家的努力,火终于被扑灭了。这时,失火家的门竟然打开了,人们问他们:“你们家里失火了,难道不知道吗?”“我们以为是别人家失火了,所以没有出来救火,后来发现不对劲,是自己家失火了,才想到出来救,没想到已经被你们救完了。”人们听了他们的话后很生气。从那以后,周围邻居没有任何人与他家来往,他家有困难再也没人帮忙了。 以心换心。失火人不愿意帮助他人的恶心行必然会结没有人来帮助他们的恶果。佛家称此为“善因乐果,恶因苦果”。 5、小神童的故事 有一个男孩子,大家都称其为小神童,原因是他还没有上学,也没有上过幼儿园,而且也没有人教他(父母上班没时间管他,是奶奶带他的,而奶奶又没有什么文化),就认识了很多字。于是有人传开了,说这个小神童怎么生而知之。后来,有人问小孩到底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孩子说:“我是从电视字幕上学的,把下面的字和上面说话人说的话对在一起,我就逐渐记住了。” 佛法的悟道也是这样,仔细观察、体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物,就会悟出许多与因缘和合有关的道理来,这就是神奇蕴涵在平凡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