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窦芳转眼成痴呆 陕西省有一窦姓老人,他的儿子名叫芳,天资本来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可惜骄傲异常,目中无人,总以为自己的一切胜过他人,好像世界上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窦芳生成这样狂妄的性格,因此对于老父,也是事事违逆,父亲说白,他偏要说黑,父亲要向东,他偏要向西,他决不虚心领受老父数十年处世的宝贵经验,却认为父亲是一个老顽固,凡是父亲的一言一行,都与时代脱了节,不足为青年人取法的,窦老头子面对着这样倔强狂妄的逆儿,常常气得老胡须直竖,摇头叹息不已。有一天,老父训诫窦芳说:“孝顺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父母顺从,可是你事事都违逆父亲的意旨,从来没有顺从,还谈得到孝吗?”哪知窦芳听了,反而大声咆哮的说:“时代的巨轮,不断地向前推进,你要叫我顺从老顽固,那不是开倒车吗?”父子二人反覆辩论,但窦芳口若悬河,绝不接受父亲苦口婆心的训导,反过来要教训父亲,真使窦老头子无话可说。 窦老头子既无法管教儿子,后来索性对儿子窦芳采取放任的态度,家中一切大小事务,窦老从此不闻不问,一切听由儿子作主。亲朋中有事到窦家来商量的,也都由儿子窦芳应付,因此家庭内外,都只知有窦芳,不知有窦老。窦芳有一位已出嫁的姊姊,也就是窦老的长女,因为夫家贫困,生活无法维持,回到娘家来乞援,窦老怜悯女儿穷苦,命窦芳赠送小麦二担给姊姊,岂料忤逆成性的窦芳,不仅不孝其父,对同胞姊姊也毫无情感,竟一毛不拔,坐视姊姊饥饿,一粒小麦也不肯施舍。这一件事,伤透了窦老头子的心,父女二人,抱头痛哭。 有一天,窦芳与朋友同游报恩寺,看到寺内有一本经书,内载目莲救母的事。他又大发议论说:“一个人死了,哪有什么灵魂,更哪有什么地狱不地狱,何况目莲的母亲在世时,不过喜欢吃鱼,不敬僧人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大罪,何致堕落十八层地狱,受重重的恶报?经上所说,真是胡说八道。”说罢,把地藏经撕得粉碎。他一时困倦,借僧房午睡,梦中至一精室,门上悬一对联,上面写着:“地藏本愿经,无非行孝:菩萨光明藏,方是能仁。”一会儿,有一童子走出来说:“菩萨请你进来!”他跟着童子进门,看到地藏菩萨手执锡杖而立,装束与塑像无二,训诫窦芳说:“目莲救母的事实,载于佛经,佛是真语实语的至圣,怎有欺人之理!你把佛经撕得粉碎,那是大大的不敬。你看目莲救母于死后,那是何等的大孝,你却违逆父命于生前,与目莲相反,真是大大的不孝。像你这样的不敬不孝,何以为人!倘不立即忏悔,恐恶报难逃”。菩萨是这样慈悲恳切的教化他,可是恶业深重的窦芳,刚强难化,没有悔悟的表示。 窦芳一觉醒来,神魂颠倒,对于眼前的事物,不识不知,整天痴痴呆呆,与前判若二人。给他饮食,也不知饥饱,有时自言自语,不知所云,有时哭哭笑笑,不知羞耻。一个原来聪明伶俐的青年,忽然变成疯疯颠颠的神经病,这还不显明是忤逆不孝的恶报吗?(取材自太上宝筏图说) 06 侯二死后投猪 清代康熙年间,邯郸有一位侯老太太,秉性仁慈,乐善好施,就现生而论,可说是令人钦敬的好人。但或许由于前生的恶业,她生着一个忤逆不孝的儿子,名叫侯二。侯二的性情,恰与母亲相反,待人极为刻薄,吝啬异常,对于任何公益慈善事业,都是一毛不拔,因此他对于侯老太太的乐善好施,非但不加赞助,并且十分反对,常常予以阻挠。虽然侯老太太苦口婆心的晓谕儿子说:“布施是六度万行之首,能将财物布施给穷苦的人,一定能得好报。”可是悭吝成习的侯二,不听老母的忠言,反而恶声的责骂母亲说:“混账的老太婆,我们自己的钱也不够用,哪有什么力量布施,像你这样今天捐款救济穷人,明天捐药救助病人,浪费金钱,我是不能忍受的。”侯老太太受到儿子的责骂,欲哭无泪,只得暗自饮泣,从此以后,侯老太太捐款做功德,再也不敢给儿子知道,常常背着儿子,把省吃俭用节省而来的金钱,暗暗地做了很多济世救人的好事,还叮嘱受施的人,决不可把她布施的功德宣扬,也不许把捐款的收据或谢函寄到家中,深恐给儿子知道而受到责骂。 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面黄饥瘦的乞丐,行乞到侯家,适值侯二不在家中,侯老太太因无人阻挠,才大胆的到米仓中拿了二升白米,布施给乞丐,正当乞丐接受白米说声谢谢的时候,忽然侯二从外面回来,看到母亲又在把白米送给乞丐,不禁怒火中烧,当场大发雷霆,立即把母亲打了一拳,还殴逐母亲出门,侯老太太受到儿子的殴辱,痛哭失声,引起了邻人的围观。侯二的妻子在房中听到丈夫与母亲争吵,急急忙忙跑出门来,向侯二泣谏,苦劝丈夫不该殴辱母亲,但侯二还是不听妻子劝告,仍坚持着不许母亲进门。邻人都为侯老太太抱不平之鸣,然而侯二总是不改忤逆的恶行。 善恶到头终有报,有的报得迅速,有的报得缓慢。侯二的忤逆不孝,很快就得到了报应。不久以后,他遍体生了很多一颗一颗的毒疮,脓血淋漓,痛痒交加,痛的时候痛彻心肺,痒的时候痒入骨髓,终日呻吟呼号,有如置身活地狱一般。虽经名医诊治,投以清火解毒的药剂,可是侯二吃了很多苦水,病势不见减轻,日益加重,病了一个多月,竟全身溃烂而死。 侯二去世以后,不到一星期,他的儿子做了一个梦,梦见侯二对他说:“我生前因为对你祖母忤逆不孝,昨经阎罗王审判,说我罪大恶极,要罚我投猪。我犯了忤逆不孝的罪行,现已后悔莫及,希望你要好好的孝顺母亲,更应孝顺你年老祖母,不要蹈我覆辙。明天早晨京师宣武门张姓屠夫家中,有一只大母猪,就要生产小猪。其中最瘦的一只,那就是我,你速到张家去赎回,救救你的父亲。”说毕,痛哭流涕。侯二的儿子一觉醒来,想到父亲对祖母的不孝,认为这梦绝非虚幻,一定是父亲托梦求救,就决心要到张姓屠夫家去探问究竟。 第二天,侯二的儿子赶到京师宣武门去找张姓屠夫,说明要买小猪,张屠夫告诉他,刚好今晨母猪生了六只小猪,领他到猪栏中去观看,说也奇怪,其中最瘦的一只小猪,看到了侯二的儿子,昂首注目,好像是迎接的样子。侯二的儿子对屠夫说:“那只小猪前生是我的父亲!”,张屠夫听了,起先以为他是神经病的呓语,但看到那一只小猪好像认识侯二儿子似的,也觉得奇怪起来,就问他说:“你怎么知道那只小猪前生是你的父亲呢?”他就把父亲生前忤逆不孝的情形死后托梦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说来,并愿以十元金币的代价,把那只小猪赎回。(取材自香祖笔记) 07 温五夫妇的惨死 温五,是一个浓眉大眼,身躯高大的彪形大汉。性情横暴,行为粗鲁,乡人都畏之如虎。在家庭中,他常常辱骂父亲,殴打哥哥,他的哥哥是一无知乡愚,懦弱无能,绝对不敢与他计较,只得携着妻子,迁到遥远的地方居住,避免与他冲突。可是温五对哥哥还是不肯放松,常常寻到哥哥家中,坐索酒食,强借金钱,稍不如意,兄嫂都要受他的凌辱。 这样一个横暴的恶汉,倘有贤良的妻子予以劝导,或许稍可改变他的恶性。但不幸得很,他妻子对丈夫的恶行,不仅不加规劝,反而助纣为虐,协同他忤逆父亲。有一天下雨,他呼唤父亲上街买菜,父亲知道自己儿子脾气很坏,不敢不从,但雨天道路泥泞,无法行走,然恐触怒儿子,不得已宰烹自养母鸡供养儿媳。温五老实不客气地,带着妻子围坐而食,狼吞虎咽,吃个精光,并不留一些余食给父亲。锅中仅剩残余的鸡汁,父亲私取残汁尝尝,给温五看到了,拍桌大骂父亲口馋,盛怒之余,还连汤带饭倾入厕中。他父亲遭遇如此的羞辱,怨无可伸,只得跪在灶神前面泣诉,温五认为父亲是在灶神前咒他,更暴跳如雷的说:“你要咒死我吗?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有一天,父亲抱着孙儿嬉戏,偶一失手,不慎把孙儿跌倒在石台上,额部跌伤,温五认为伤害了自己的儿子,拿起棒来要打父亲,他父亲急忙躲入床下,他一棒打在床上,把床打得倾斜破碎。他父亲呼号求救,声达四邻,但邻居们都畏惧温五凶暴,闭户不敢过问。 初秋的八月,正是台风的季节。黑夜中,狂风怒吼,暴雨如注,接着大地震动,房屋摇摇欲倒,温五急忙携妻抱子,出外避难。年老的父亲,行动不便,拉着温五的衣袖说:“儿子救我!儿子救我!”可是残忍成性的温五,不管老父的危险,反把父亲推倒在地上,只顾自己带着妻子逃命,刚逃到巷口的时候,大地震动更加厉害了,巷墙倾斜,巷口两边砌着的大石磨相对着倒下,将温五夫妇拦腰夹住,墙上砖石倒如雨下,把这对忤逆不孝的夫妇打成齑粉。事情发生以后,很多人都看到石磨上斑斑的血迹,深信这是忤逆不孝的恶报。(取材自太上宝筏图说) 08 忏悔难灭不孝罪 张义,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翁。从表面上看来,张义这个人,还算忠厚老实,生平务农,克勤克俭,并没有做什么很缺德的事,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然一般人认为并不太坏的人,在一生之中,也难免有或多或少的过错,张义岂能例外。好人与坏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好人有了过错,能知道反省,自己认错;坏人做了恶事,不知反省,绝不认错。张义是有良心的好人,反省自己的生平,深深地感觉过错很多,因此他常在菩萨面前痛切忏悔,诚心改过。他年老多病,精神衰惫,有一年病中,他被两个冥使,带到冥府去,冥王拿出黑簿给他看,在那本黑簿上,把他生平的罪业,记载得巨细无遗,历历如画,像残杀生禽啦,虐待动物啦,欠缴官税啦,调戏妇女啦,借钱不还啦,恶口骂人啦,挑拨是非啦,妒忌贤能啦,诽谤好人啦,……等等过错,都已记得清清楚楚。可是由于张义晚年痛切忏悔,诚心改过,以上种种罪过,簿上都已一笔勾消。他看了那本黑簿,一则以惊,一则以喜,惊的是冥间对于人们的罪恶,竟记载得如此详细;喜的是幸而晚年诚心忏悔,勾销了许多的罪恶。可是当他再仔细看下去时,不由得使他吓得冷汗直出,原来黑簿上还记有一件恶事,独独的没有勾销。为什么其他许多的罪恶都已勾销,独有一件恶事不能勾销呢?那件恶事不是别的,就是他曾对父亲忤逆不孝。 说起张义的忤逆不孝,那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了。在大约五十年以前,张义只有十七岁,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他的家庭,世代务农,父亲是一位耕作十余亩田地的自耕农,那时科学不发达,在农业收获的季节,从割稻、以至打谷等过程中,一切全靠人力,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农具,所以旧时代的农夫,胼手胝足,是异常辛苦的。有一年秋收的季节,农夫们都忙着在田中割稻,秋天的气侯,普通说来,应该是凉爽的,可是有时到了秋天,气候的炎热,有时反而胜过夏天,俗语形容秋天炎热,称为“秋老虎”。那一年的秋天,气候就特别的炎热,火伞高张,偏偏又没有风,人们坐在家中,尚且汗流浃背,何况在烈日下的田中割稻呢?可是成熟的稻,倘不收割,会受到牲畜践踏和鸟类啄食的损害,所以不论天气如何的炎热,农夫们都要尽快的收割。张义的父亲,在那农忙的季节,十分紧张忙碌,不在话下,当时张义已是十七岁的大孩子,农忙中应该尽力帮助父亲,本是理所当然。岂知当他父亲命他帮助割稻时,他非但没有欣然受命,反觉得父亲不该在炎热的气候中命他做事,竟对父亲怒目而拒,好像要打骂父亲的样子。使他父亲受了很大的气,胃痛发作,饭也吃不下。张义不仅没有帮父亲的忙,且连父亲的工作效率,也因生气而受到不良影响了。就是为了这件事,在张义本人阿赖耶识的账簿上,记下了一笔染污极深的黑账。 张义看到黑簿上,记下了上面一笔黑账,尚未勾销,正在惊骇失色的时候,冥王对他解释说:“罪恶好比衣服上染了污色,忏悔好比用肥皂洗涤。浅的污色可用肥皂洗涤得掉,深的污色是无法洗除的。你生平所犯其他罪恶,都是不深的污色,得因痛切忏悔而洗除。但忤逆不孝,其罪最重,是极深的污色,虽经忏悔,亦不易洗除。这是你的黑簿上,其他罪恶都已勾销,独有不孝罪业尚未勾销的原因。好在你晚年诚心改过,所作功德很多,虽未能勾销不孝恶业,尚能延寿,让你回阳去吧!”说罢,冥差接着把张义的肩膀一拍,张义就苏醒回阳来了。 从此以后,张义把冥间所见所闻的经过,逢人讲说。使人们都知尽心尽力的孝顺父母,千万不可犯忤逆不孝的恶业。(取材自德育古鉴) 9 张继宝不孝遭雷殛 张继宝,是宋仁宗时的人。他本来姓薛,因为幼年时兵荒马乱,在避难逃亡中,与他的亲生父母离散了。幸而有一位张元秀,怜悯他的孤苦,收为养子,这个原为薛家的孩子,从此就改姓为张。张元秀夫妇因为没有亲生儿女,对待养子继宝,极为疼爱,如同亲生儿子一样,辛辛苦苦的把他抚育成人,并且延师课读,培养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有一天,继宝外出游玩,途中适逢自己的生母,他竟忘记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辞而别。 张元秀夫妇失了儿子,悲痛万分,终日在家盼望继宝归来,可是望穿秋水,不见爱儿的踪影,失望之余,老夫妇哭泣不已。后来家道中落,老夫妇沦为饥民,因此更渴求继宝的下落,四处探听,逢人询问。过了几年,得悉继宝赴京考中了状元,并且做了大官,老夫妇听到这消息,喜出望外,急忙借了路费,赶到京中去寻觅爱儿。好不容易见到阔别多年的儿子,哪知继宝看到二位老人衣衫褴褛,好像失了他的颜面,竟完全忘了抚育之恩,非但不肯相认,还饬令属下加以驱逐。老夫妇气愤填膺,头撞墙壁而死。一会儿,天空中阴霾四合,雷电交加,霹雳一声之下,张继宝在雷殛中毙命了。(取材自古病今医) 雷击不孝的事,不仅古今笔记载录很多,即近代报纸新闻,亦常有登载,如一九三九年六月六日上海申报载,海通社华沙五日电云:“波兰索里卡村,昨日发生骇人之逆伦惨案,有平民勃里斯图巴者,年三十二岁,因继承财产关系,与其母发生口角,竟以利斧将其母砍死,勃甫自家中逃出,即触雷电而死,乡人咸谓雷击逆子云。” 出苦飞航作者何侃如老居士说:“空中自然之电击,雷神借之以击恶人,科学神道,两不背谬。” 10 逆子断手而亡 邱太太丈夫的堂弟,服务于铁路局,刻薄寡情,人家都说他是一个毫无情感的冷血动物,对待他年老的母亲,不仅谈不上孝顺,并且忤逆之极。在他的眼里,简直看母亲连下女也不如了。 有一年夏天,他的母亲患了严重的痢疾,每天要登厕数十次,红白相杂的脓血,不断的从肛门中泻出来,痛若的情状,真非笔墨所能形容。可是他是一个铁石心肠无情的人,对于自己的母亲,也没有一些同情心。虽然他也延请医生为母亲治疗,但并不亲自在旁侍奉,也不雇人侍候。而老太太泻下的脓血,一股臭秽之气,薰得满房满室。他每天买了十余元的香水,洒在母亲卧室的门外,藉以驱除臭气。人家劝他说:“你为什么不把买香水的钱,雇一个人来侍候你的母亲呢?”他对人家善意的劝告,概不采纳。老太太因为久病身体虚弱,四肢无力,行动没有人扶掖,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竟跌了一跤,折断右手。不久以后,经不起病痛的磨折,一命呜呼。 就在这年冬天的某日,他办完了一天的公,乘铁路局的手摇车回家,哪知车行不到一里,驶来了一辆火车头,手摇车不及躲避,车上其他的人都跳车逃走,他来不及跳车,手摇车为火车头猛撞,翻落在铁轨的外面,他的右手给车轮辗断,一时鲜血淋漓,终因流血过多,急救无效而去世。 这是一件很明显的果报事实,可是这仅是大家看得见的报应而已。逆子去世以后,不知要轮回在哪一道里受苦,说不定投畜生,也可能堕地狱,那种肉眼看不见的果报,比较明显的断手惨死,更加要可怕万倍呢!(取材自真安居士笔记) 11 腹诽造下不孝业 俞麟,是山西太原的儒生。从外表上看来,温文儒雅,对人彬彬有礼,满口仁义道德,俨然以君子长者自命。在家庭中,也看不出有忤逆父母的不孝举动,因此人们还认为俞麟是一个正直的好人。 王用予是俞麟的同学,与俞麟的性情不同,并不专在外表上做功夫,而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切实的从方寸上修养,尤崇拜文昌帝君。每日黎明即起,漱口洗脸以后,整齐了衣冠,在文昌帝君像前,恭恭敬敬的焚香礼拜。到了晚上,又跪在帝君的像前,反省一日的言行,善者加勉,恶者悔改。 有一天,王用予梦见在文昌帝君的像前,帝君很恳切的对他训谕,告诫他举心动念,时时检点,不可动歹心,不可做恶事,因为善恶是有报应的。当王用予向帝君叩问自己的前途时,帝君说:“你自己的前途,完全把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你的心念言行是善良的,前途一定光明;反之,如果你起心动念,言语行动,为非作歹,那么前途的命运,一定是险恶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自己的前途,何必求神问卜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