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位比丘,心常被外境牵动。佛陀就告诉他修行方法:“比丘啊,你的心容易散乱,都是因为没有把‘死’字放在心头,如果你能知道人生无常,一切外境都不能诱惑你了。” 国王听到了佛陀的这番话,有些不相信,就准备找机会试试。 正巧,国中有个人诽谤比丘,当众发表高论:“比丘也是人,身虽出家,难道就不贪恋五欲之乐吗?” 国王把他捉来,以侮辱圣者的罪名要判他死刑,但又告诉他:要想免罪,就得端着满满一钵蜜,在集市上转一圈,如果一滴都不滴出来,就赦免他,否则,死罪难逃。 国王事先在集市路旁布置了许多歌舞伎乐,琴声悦耳,美女如云,见闻者无不动心。 罪人拿了一钵蜜走过集市,因为心中有个“死”字,战战兢兢,唯恐钵中的蜜滴出来。 等他走完集市,国王问道:“你在街上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没有。”罪人回答。 “你看见什么人了吗?” “没有。” “街上的歌舞伎乐你怎么没听到呢?” “启禀大王,我端着满满一钵蜜,滴一滴出来就要死,我把死记在心中,没注意周围的动静。” 国王若有所悟,说:“佛陀说得不错,把‘死’字放在心头,知道人生无常,那么,一切声色都不能诱惑人了。你说比丘也是人,这固然不错,但他们知道世事无常,生必有死,哪里会贪恋五欲呢?” 罪人也深有感悟,从此不再谤僧了。(《佛教故事大全》) (二) 帝须是阿育王的弟弟,信奉外道,对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的做法很不理解,尤其不相信出家人能够断除爱欲。 为了引导弟弟,阿育王想出一个办法,吩咐一位大臣依计行事。 傍晚,阿育王在池塘里洗澡,那位大臣和帝须走进王宫,见阿育王不在,王冠放在那儿。大臣就怂恿帝须试戴王冠。帝须虽然知道这是犯法的事,但在好奇心和虚荣心的驱使之下,他真的戴上了王冠。 就在这时,阿育王走了进来,看到帝须头戴王冠,非常气愤,命人推出去斩首。 大臣赶忙劝谏道:“大王!帝须并无二心,请大王赦免他吧!” 阿育王就问帝须:“帝须!我问你,你喜不喜欢做国王?” “喜欢是喜欢,但不敢妄想。”帝须小心翼翼地回答。 “做国王有什么好处?” “国王是一国之尊,有享不尽的快乐,谁也管不着他,这不是很好吗?” “好,既然这样,现在让你做七天国王,你可以随心所欲,不过,七天以后还要问斩。” 死亡的恐惧使帝须非常烦恼,非但生不起欲念,反而变得憔悴不堪。 第一个白天熬过去了,帝须回到寝宫。侍臣持刀站在门口,大声喊道:“时间过了一天,还剩六天就要受刑。” 日子一天天过着,帝须也一天天消瘦下去。第八天清晨,阿育王登上宝座,询问帝须:“你做了七天国王,想必享尽了快乐吧!” 帝须垂头丧气地回答:“根本谈不上快乐。看到持刀的侍臣我就害怕,哪有心情享受欲乐呢?” 阿育王顺势开导弟弟说:“帝须!出家比丘常常思惟生死大事,所以根本没有心情产生爱欲的念头──你现在明白了吧?” 阿育王耐心地用佛法开示帝须。帝须感动得流下眼泪,并发心归依佛教,剃度出家。 (《佛教故事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