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上巳日这天,一位城里的读书人,出城踏青。只见桃红柳绿,菜花金黄,蜜蜂飞舞,燕剪绿波,春意盎然。这时一群农夫农妇挑河泥从田边走过,他信步退避到一条田埂中间。不巧,迎面走来一位挑泥担的姑娘。读书人进退两难,左右又有淤泥阻挡,不知如何是好。姑娘肩挑重担,停歇不下来,一副冲前不退的样子,想逼读书人让路。读书人心想区区村姑,竟敢如此莽撞,便文绉绉地说:“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是读书人,你不过是一个区区村妞,理当给我让道。” 姑娘两颊微泛红晕,放下担子,扑嗤一笑,说:“你既是读书人,自当识事明理,为何不能礼让?如果会对对子,我倒可以让你先过。”读书人当即回答:“吟诗作对是我的看家本领,姑娘有什么妙对尽管说来。” 这姑娘虽然生于乡村,但也跟着作塾师的父亲读书识字。这天她吟得一句上联,苦于无处得下联,这时碰到个城里的读书人,倒要问他一问: 一担重泥挡子路; 读书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妙句弄懵了,“重泥”谐音“仲尼”,是孔夫子的名。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下联也必须两个含有古人名,要怎么对呢?正在思索的时候,两旁的田夫,见时近正午,纷纷挑起空担回家。读书人见此情景,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吟出应景妙对: 两行夫子笑颜回。 “夫子”本指田夫,又是“夫子”的谐音。子路和颜回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村姑听后连声夸好,心甘情愿地给那个读书人让了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