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李鸿章(1823~1901) 季鸿章,字少荃。清朝末期大臣,淮军首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安徽合肥人。道光年间进士。1853 年回籍办团练,以对抗太平军。1861 年奉曾国藩之命,依湘军编制编练淮军。曾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1870 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总理清政府军政、经济、外交。创办了江南制造局、上海织布局、招商局等一系列实业,为洋务派首领。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受曾国藩的影响,李鸿章也教子甚严,时以书信训诫。 谕文儿书 一 文儿来禀询文学,今为汝告。文字为思想之代表,思想为文字之基础,故二者之研练,相为表里者也。且夫思想为事实之母,今日学者听积之思想,他日皆将见诸事实者也。思想有不宜于事实者,则立身处事,安保尤自误误人之虑。是以读文宜先读纪叙文字,作文亦宜先作纪叙文字,参以文家法律,而平日要宜随时留心事物之实际。如此循序奋迸,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可预决焉。读文之选择,既以真确为标准,则八股既行以后,不如八股未行以前。(更细别之,道咸以前尚佳,道咸以后,乃每况愈下矣。)唐宋以后,尤不如汉魏以前,盖古之文字,于事实较切,后世之文字,于事实多疏,不足为表示思想之模范。而汉唐以上,文字抑又为本国人素所尊信,择其尤切于世者。阐明之,于全国人精神之联贯,大有关系也。读文之法,可择爱熟诵之。每季必以能背诵者若干篇为目的,则字句之如何联合,篇段之如何布置,行思坐思想,便可取象于收视反听之间。精神之研习既深,行文自极熟而流利。故高声朗诵,与俯察沉吟种种功夫,万不可少也。所以须熟读者,以吾国人素无普及教育,言语与文字,久离为二,非脑海中蓄有数百篇之佳文,三四千个可以分类(谓名代动静状介连助叹九类之文法)之字心,手必不能相应。(寻常人说话所用之字,大约三千多,但无规律耳。)秉资虽有敏拙,习性虽有文野,而此熟读功夫,则不可少耳。 二 汝兄弟来禀,以读书不得其法,颇为怅恨。要知读古文,须从头至尾,一气读完,万不可分段读。盖文贵气魄,忌散漫,分段读,势必失通篇精警处,而淡然无味也。既知读法,则一面读,应一面想。如李华吊占战场文,李陵答苏武书,能想到一幅凄凉图画,满纸生风。汉皇负德,只字泪寄千行,而为之声泪具下者,可谓得读书之玄奥焉。此层我与伯叔等,时时论及。汝可翻阅长上之日记,就近请教四叔。汝兄弟家居,宜听诸长训言,读书写字,刻苦用功。我以身体不适,不能多及,他日当反复论之。 三 顷见曾夫子涤笙书寄其世兄一笺,亦颇可为吾儿训,录以转示。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儿少蓄为官之志,颇好。惟行事尚未就于正轨,业师足为吾儿模范,惟友朋辈尚嫌未足耳。师长常具畏态之心,未敢朝亲夕近。虽有良师教训.难于转移学生性情。友朋等良则同席,出入同阶,惟有爱慕之心,不若师生间之敬惧而难于转移也。今尔友类都大家风气,习俗殊生厌恶。而有志为官者,亦所更忌者也。吾儿不可因侍父兄显贵而仗势欺人。尔知汝祖父穷乏之时,为人所凌暴,敢怒而不敢言。尔当念祖父之被困,而生反感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