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世界景点背后的故事 希特勒的迷宫藏在松林里
希特勒的迷宫藏在松林里 地下是纳粹军部地上是苏军兵营 江建国 出柏林,沿着96号联邦公路径直向正南方向驶去,路边松涛滚滚,一路上小镇一个连一个。本来不过是环绕柏林的勃兰登堡州的寻常景色,并无出奇之处,然而,就在离开柏林不过20公里的措森县,在这片密密的松林里,却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这里的温斯多夫镇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经历几个朝代,始终是欧洲最大的兵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威廉皇帝选中这个地方,建立练兵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又在这里大兴土木,建成德国陆军的通讯中心和陆军司令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占领德国的苏联红军又接管了这个兵营,在这里建立了苏联军队驻德国部队的司令部。直到1994年俄军最终撤退,德国人才撩起了遮蔽这里将近半个世纪的神秘面纱,让人们得以一窥究竟。 温斯多夫兵营之大难以想象,它占地为600公顷,约等于780个足球场连成一片。老实说要不是热情的主人为我们准备了一辆面包车,带着我们在这里穿行,我们非得在松林和荒草中迷路不可。 温斯多夫兵营的神秘之处在于它有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而这两个世界刚好代表了这个兵营的两个时代:地上的世界是二战后苏军驻德国部队司令部的时代;地下的世界是二战前和二战中希特勒陆军大本营时代。德国威廉皇帝练兵场的遗址大多已湮没或改变了面貌,只有从这里展出的老照片中还可寻觅到它的旧貌。 我们的参观从地上,也就是苏军时代开始。导游一一指给我们看,苏联军队的军官俱乐部、体育馆、飞行员宿舍……说当时这里是“国中国”一点不夸张,因为它不仅完全自成一体,甚至还有自己的专用火车站,每天从这里都有一班旅客列车直通莫斯科。导游告诉我们,苏联军队在鼎盛时期,仅这里的面包厂每天出炉的面包就达到200吨之多。而如今这里人去楼空,一片破败寂寥。由于撤退匆忙,苏军留下了4.5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51吨化学品和药品,2556吨报废的电器,1.4万只旧轮胎……着实让德国人收拾了一阵。 参观的高潮是希特勒时期兴建的地下迷宫。导游带我们在松林中穿行,在一座现已成为废墟的建筑物前,他打开了一扇并不起眼的大钢门,门前的水洼里顿时飞起一群蚊虫。门里就是纳粹为准备侵略战争而兴建的陆军最高司令部的通讯中心。它的代号是“齐柏林”。 希特勒自1933年上台后就谋划着称霸欧洲的侵略战争,并决定在这里秘密兴建指挥通讯中心。1937年至1939年间,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希特勒动用了多达2000名工程技术人员,建起了这个深入地下20多米的通讯中心,完工后不久,希特勒就发动了侵略波兰的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的各种命令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在寂静而陰冷的地下长廊里,导游指着一间大屋子告诉我们,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是在这个当年的地下会议室里最后确定的。名为“齐柏林”的地下通讯中心还不是希特勒在这个大兵营的惟一“杰作”,作为陆军最高司令部所在地,德国纳粹又在这个大兵营里修建了分布在两个区域的名为“梅巴赫一号”和“梅巴赫二号”的总共23座深入地下10米、高出地面15米的指挥中心。为了保密,这些建筑物外表都伪装成民居模样。指挥中心和通讯中心在地下相连,在“齐柏林”通讯中心内的一间屋子里的墙上,人们可以见到一排排的金属管,原来这就是指挥中心给通讯中心传递命令的“通信管”。书面命令塞进管内后,用高压气体把它们送到通讯中心,而后发往各个战场。 指挥中心的那些伪装成民居的楼房现在还在,但都已成为废墟。二战后苏军也曾试图炸毁这些建筑,但它们实在太坚固了,根本无法彻底摧毁。六七十年过去了,那些裸露出来的钢筋看上去仍然结实有力,没有多少锈痕,人们可以想象当年希特勒在梦想建立“千年帝国”时,是怎样顾盼自雄、不可一世的。 德国的重新统一给温斯多夫兵营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这块土地从1910年以来,84年后第一次成为一块没有士兵和武器的和平土地。如今,一幢幢漂亮的民居正在兴起,原来的几幢楼房已经改造成为包括古旧书店在内的“书籍城”、饭馆和旅馆。当年德皇时代的马厩现在是展览馆,士兵的大澡堂改造成了旅游接待中心。 告别温斯多夫兵营旧址时,蓦地想起一句古诗:“樯橹灰飞烟灭”。希特勒的军事机器当年是称雄世界的,但最终是“灰飞烟灭”了;苏联从前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军事机器令人生畏,然而,它非但没能保住其地位,连国家都解体了。温斯多夫这个兵营的变迁,值得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们去研究,也值得普通人去思索。当然,它更值得那些不愿意走马观花、每到一地仅仅拍照留念的旅游者一游。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