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赵云怎么死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1-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赵云征战无数无伤疤 传言死于妻子的绣花针】
    赵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谏,曾力劝刘备将本打算赏赐功臣的土地还与百姓。在刘备伐吴前,又进忠言,劝刘备以国仇为重、私仇为轻。在对他的谥书中,强调了他有贤者之风,能体恤民情,慈爱百姓。其高风亮节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传言他是死于自己老婆的一根绣花针下,也有人说在刘备死后不受重用最终抑郁而终。
    但赵云在三国里,并不是一个十分出彩的人物。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义释曹操,败走麦城,其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诸葛亮火烧新野,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巧使空城计,其故事可谓脍炙人口。而人们对赵云的印象似乎并不深。除了当阳道上七进七出,枪挑曹营五十六员上将之外,这个人物更多的时候都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
    关羽之死,留下大意失荆州的警言。诸葛亮之死,留下死诸葛走活司马之传奇。而赵云之死,却只以其儿子对诸葛亮报丧的几句话,一笔带过。就象死了一个山野村夫。那么,赵云是究竟是如何死得呢?
    赵云与文丑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而关云长使拖刀计,立斩文丑与马下。这样一比,似乎赵云的武艺不如关羽。其实这只是个错觉。在整个三国时代,武艺最高强的将军乃是常山赵子龙也。他身经百战,从未失过手。有打遍天下无敌手之美称。关羽厉害?对啊,是有点厉害,可是他中过箭伤。而赵云在其征战生涯里,却从未受过一点伤,流过一滴血。而这一点,竟成了他的死因。
    某日,赵云正在家里洗澡,他老婆就帮他搓背,发现他年纪虽大,皮肤却白嫩光洁。全身上下,竟没有一点疤痕。他老婆很奇怪,便问道:老公,你征战那么多年,竟然从来没负过伤吗?赵云傲然答道:当然,我身经百战,杀敌无数,可至今还未曾遇见任何人有这个本事让我受一点点伤,流一点点血。他老婆听了,心中童心顿起,偷偷地到外屋拿了一根绣花针,又悄悄地掩回赵云的身边,调皮地说:老公,我就有这个本领让你受点小伤,流点小血。说完,就在赵云的手臂上轻轻地刺了一下。赵云吃了一痛,蓦见一滴鲜血从手臂上流出,顿时惊恐万状,脸上肌肉僵硬,呼吸困难。不多久,就被活活地吓死了。
    一代名将,今天竟死在自己最爱的妻子的绣花针下!呜呼哀哉!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是怎么死的?】
    赵云自追随刘备后,直到刘备当了汉中王,可说是马不停蹄,无役不予。阿斗确是他在长坂坡救出的,史书虽没《三国演义》写得那么玄,但赵云救阿斗不是虚构的。进军西川,是赵云第一次没随刘备行动而留守荆州。可就是这次留守,他又干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 夺斗”,也是史有明文的壮举。两次三番救了后主刘禅的小命,赵云对蜀汉的汗马功劳还小么?可刘备得了西川后,对赵云就再没重用了。
    定军山之战,主谋是法正,而“亲冒矢石”强攻定军山的是刘备本人,赵云根本没上第一线。
    一出祁山,赵云也没当先锋,与邓 芝领偏师出斜谷策应主力。街亭失守全线大败,而“云与邓 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损。”《演义》中的“不损一人一骑”是罗老先生给英雄带的花环。而战后孔明上表检讨,自贬三级,有功无过的赵云却也糊里糊涂地跟着被贬了级。直至去世,赵云也未获封侯。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仪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历来读史之人有“汉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汉高帝刘邦,杀死了韩信、彭越、黥布;汉武帝时有飞将军李广的悲剧。到了最后三分之一的后主时,赵云好歹还是寿终正寝的。
    《演义》上写刘禅闻赵云死而大哭,又是罗老先生加的花环。那时的刘禅,早把救过他两次的赵云忘得一干二净了,连点“悼念”的意思都没有。到得后来,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来了,在给别人封侯时顺带也追封了赵云。可赵云要是知道追封的事,准得气得在坟墓里诈尸不可:那时距蜀汉亡国还剩下不到三年了!(文/百度知道)
    
    【赵云为何不受重用?】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
    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议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赵云是政治斗争失败者。
    刘备平定益州时,欲大赏封地,诸将默然,只有赵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今安居夏业,民心方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刘备只得大喜从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尽了。
    没有野心,不懂得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在那乱世之中,广张羽翼是何等重要得。关张自成一党 ,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世代公候,投刘备时又是带者全部家将,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亲信也肯定不少。独有赵云。。。。向来是单枪匹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
    为官清廉。从刘备,孔明几次欲大赏赵云,赵云不受或分赏诸军,可见赵云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没钱笼络家将,估计他也是蜀汉那些贪官的眼中钉。我在想,若是蜀汉统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话,恐怕赵云更不好过。
    第三个原因是赵云时运不济,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无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都是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
    等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经是十数年后了,谁都习惯了赵云警卫长这一职位,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一直到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那时的赵云,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赵云犯了为官的几大禁忌,又时运不济,故虽一生任劳任怨,也只能是死后封侯。当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于如此结局。
    关于赵云的统帅能力。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善内政,从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见忠贞种看出,赵云实有大智慧。若赵云统兵,辅以一智谋之士,我肯定谋士之言他能听得进。
    为将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将吴起亲自替士兵吸脓,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赵云,做战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难得的是,有大赏又不独自享受,而是分与诸军。这样的人不是帅才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帅才? 三国9中像张飞这种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统帅。
    统兵作战经验尤为重要,而经验是需要积累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天生的将军。若是赵云一开始就定位在统帅的位置上,我以为他的统兵能力不比关羽差。
    【赵云为什么会成为最受欢迎三国武将?】
    提起赵云,我们马上想到的是一个银盔素甲,白马长枪的玉面将军形象,这其实主要是受《三国演义》以及历朝历代的小说、评书还有我们当今的影视作品的影响,真实历史中的赵云,与我们心中的赵云形象差的很远。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会如此美化赵云呢?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真实的赵云什么样,做了什么。
    先来说说长相,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玉面将军形象,《三国演义》中说他“面阔重颐”,是大宽脸,《三国志》里是”姿颜雄伟“,应该还是一副粗壮样貌。总之肯定不会是个小白脸形象。再说年龄,正史没有记载赵云的具体出生日期,不过可以肯定一点,就是赵云比诸葛亮大了近二十岁,所以YY“亮云“的腐女可以退散了。
    赵云最初是公孙瓒的部下,后来在邺城跟了刘备。倒霉的是,刘备是个流浪军阀,五次易主,四弃妻儿,但是赵云始终不离不弃,赵云的第一个闪光点在长坂坡,刘备又一次逃走,赵云却往曹军方向去了,有人说赵云投曹操去了,刘备喝止“子龙不弃我走也”,后来赵云果然带着甘夫人和刘禅平安回来。有意思的是,这并不是刘备的命令,而是赵云主动去做的,可见赵云之忠心耿耿,还有高情商。不过,到底过程有没有那么惊险,有没有七进七出,不得而知。
    接下来,就是赵范嫁嫂,面对诱惑 不为所动。刘备娶孙夫人后,作为警卫司令的赵云负责看住孙夫人,后来又立一功,成功阻止企图带走刘禅的孙夫人。
    刘备取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入川,期间战场上中规中矩,并无出彩之处,拿下成都后,刘备打算将土地和房屋封赏给众人。赵云却建议刘备把土地房屋分给百姓,安定民心。体现出不同于一般武将的长远眼光和大局观。
    接下来,取汉中时,赵云唱了一出”空营计“,被刘备赞”一身是胆“,体现出赵云不光勇武,还是智将。
    刘备称帝时,封关张马黄为前右左后将军,封赵云为翊军将军。“翊”有护卫的意思,客观的说,赵云比之前面四位将军,官职上差了很大。所以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也认为,蜀汉实际上“四虎将”,没有“五虎将”这回事。
    221年,刘备伐吴,由于关羽被杀,刘备非常生气,所以群臣都不敢进谏,唯有赵云直谏,劝刘备,国贼是曹操,要先联合东吴灭了曹操,东吴自会归降。当然最后刘备没有听,夷陵大败。不过赵云的冷静直言令人印象深刻。
    刘禅继位后,赵云升官了,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228年,诸葛亮挥师北伐,命赵云、邓 芝为疑军,在斜谷阻挡魏军,兵寡败走,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诸葛亮因此赏赐绢布赵云军,赵云却说战败怎么能要赏赐呢,上交 府库。
    229年,赵云病逝,261年,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
    以上基本上就是我们可以从史书中找到的关于赵云的事迹了。客观来说,刘备在世时,虽然深受信任,但是,赵云主要作为刘备的警卫队长的角色出现,并没有多少上阵立功的机会,战场上也没有太多亮眼的表现。就军功而言,与关张马黄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与魏延相比也有所逊色。作为一个将军,战场表现不那么出色的赵云为什么还能获得《三国演义》推崇,从而为后世所欢迎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赵云的形象是武将中少有的完人形象。其一,赵云忠诚、靠谱。他作为护卫,两救刘禅,作为将领,攻克桂阳。其二,赵云目光长远有大局观,为人冷静。除了上阵杀敌之外,赵云还能两次劝谏刘备,这在三国中是绝无仅有的。不同于一般将领勇猛有余,智谋不足,赵云可谓是能文能武。其三,赵云兢兢业业,个人品德也很好。相对于自傲的关羽、粗鲁的张飞、反复的马超等将军形象,赵云的形象显得特别异类,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武将,更像是一个全能的儒将。因此《三国演义》选中他来进行美化加工。
    第二点:赵云一生,始终有些不被重用,他虽然勇武,却一直作为刘备的警卫队长,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一个如此完美的将领,终其一生,却没有被重用,后世多少有些为他打抱不平,因此,他的形象无形中就获得了加分。人们把同情转化为对他的喜爱。
    第三点:赵云的忠义、低调、兢兢业业的形象,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臣的定义,因此,他被历朝历代统治者作为典型树立起来。跟关羽被神话为“义绝”,诸葛亮被神话为“神人”是一个道理。
    当然,无论如何,历史上的赵云,虽然不似我们心中那么帅气、军功赫赫,但是作为一个将领,赵云绝对称得上是能文能武,一身是胆。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忠臣良将。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一生以失败告终】
    作者:余岳桐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史载其“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属于那种标准的河北汉子。现在很多人受演义和游戏的影响,往往将赵云视为文武双全的代表,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赵云与其说是智勇兼备,不如说他虽然武勇过人,但却缺乏统帅大军作战能力。若将他与同时代的武将相比较,他应该是和典韦、许诸较相像。
    赵云初出山时可以选择的势力有两个,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公孙瓒。可能是考虑到自己无显赫的身世背景,况且袁绍手下良将如云,较难会受重用,于是就率领当地的一些义勇兵投靠了公孙瓒。当然,史书上借他与公孙瓒的交 谈,将他选择公孙瓒的动机作了十足的美化。(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在跟随公孙瓒几年后,赵云终于遇上了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刘备。当时寄身于公孙瓒的刘备缺兵少将,对勇猛的赵云自然是礼遇有加,而赵云也看中刘备是成大器之人,双方很快便“情投意合”。不久,赵云便借口兄丧,离开了公孙瓒,临行前更是向刘备信誓旦旦的保证:“终不背德也”。果然,刘备转投袁绍不久,赵云即到邺与刘备会合。此时刘备为了取得赵云的忠诚,又使出他拿手的一套方法,与赵云“同床 眠卧”,以表示对他的无条件信任。受到如此恩宠 的赵云自然对刘备忠心耿耿,当时他奉刘备密令,私下里招募了数百人。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招募这些人的用意,但以常理推测,这些人应该是作为刘备的秘密警卫队而存在的,那么作为这支部队统领的赵云,他当时的身份应该是类似于刘备的警卫长之类。
    之后赵云跟着刘备东奔西跑,直到荆州。这期间内他显然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因为不但史书上缺少他这段时间的活动记载,而且最重要的证据就是赵云一直没有受封官职。再然后便是到了赵云一生中最辉煌的地点——当阳长阪。由于受到曹操精锐骑兵的连夜追击,刘备在长阪一败涂地,抛弃娇妻 幼子,独自与几个手下仓皇逃窜。史载赵云此时怀抱后主刘禅,同时还保护着刘禅之母甘夫人,在一片混乱之中将他们平安带出战区,并以此功劳受封为牙门将军。这一段经历其实是赵云研究中很重要的一段,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地方。其一,刘备当初逃窜时重臣如徐庶、诸葛亮、张飞等都在身边,独独赵云却和刘禅母子在一起,那么他在刘备集团 中的地位问题大可打个问号;其二,史书上至此才终于出现赵云受封官职的记载,而且还是品级很低的牙门将军,这更进一步应证了在此前赵云虽然跟随刘备多年,但始终是毫无功绩的推断。而如果依作者在前面文章中的臆断,赵云在刘备集团 中多是以警卫长身份立足的话,那么以上这两条都可以有较圆满的解释。正是因为赵云警卫长的特殊身份,他才会在长阪之战中待在后方负责保卫家眷,从而得以保护了刘禅母子,而徐庶、诸葛亮、张飞等应该是作为大本营成员与刘备共同迎敌,而后一同逃亡。作为警卫长,自然不象将领上阵杀敌般容易取得功劳,领受封赏,那么赵云多年来没有官职也是正常的了。www.gs5000.cn
    那么,接下来问题就又摆在我们面前,为何长期以来刘备只是将赵云作为一介警卫长使用,而不是让他上阵杀敌?以刘备用人之能,断无屈才之事,这应该能说明两点。其一,刘、赵关系密切,正因为对赵云的信任,刘备才会委以贴身警卫的重职;其二,刘备认为赵云擅长格斗而不擅长领兵作战,故不让他带兵。
    长阪之后,本书上直接转到刘备入蜀,而赵云则被留在荆州,关于赵云在赤壁大战以及随后的荆州攻略战中的表现如何,只字未提。倒是裴注所引的赵云别传中记载着赵云在荆州攻略战后受封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刘备入蜀时他出任留营司马,并随后与张飞一起“横江 截阿斗”。但该别传以史料而论并不严谨,所记载的多是与赵云相关的逸事,真实性有待商榷。虽然前文有几处引用了别传中的记述,但在涉及到赵云所立功绩,受封官职等重大事件上,还是依从本书。
    刘备在蜀中的攻略中遇到顽强的抵抗,损失惨重,陷入进退不能的窘境,只得急招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增援,此时赵云在刘备集团 中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正从单纯的贴身警卫而过渡为上阵搏杀的武将。乍看之下,这与文章前面的观点有所矛盾,但其实不然。一方面,此时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不再象以前寄人篱下时需要时时刻刻防备他人的暗害;另一方面,赤壁战后刘备势力急剧扩充,而身边旧部下人数太少,新归附的荆州人士又不放心将兵权交 付给他们。相比之下,赵云的忠诚是毫无疑问的,即使缺乏统兵的能力,但他的武勇始终是影响战斗结局的一个重大因素。因此,此后赵云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或领兵作后备,或在他人的指挥下参加战斗。以入蜀为例,赵云先是在诸葛亮率领下“溯江 西上”,到江 州后又领偏师“从外水上江 阳,与亮会于成都”,避开了与刘璋主力的正面交 锋,始终没有独自与刘璋大军交 战。蜀中平定后,赵云以援军之功受封翊军将军。
    这之后本书上对赵云的记载又有很长时间的阙如,而赵云别传中倒是记载汉中战役时赵云与黄忠曾共同作战,刘备东征伐吴时赵云被留在江 州为刘备后援等事。单以史料而言,赵云在汉中时遇曹操大军,在营地被包围的情况下以“空城计”吓退曹操一事的真实性相当可疑;而刘备东征前力谏刘备先魏后吴,以至于被刘备留在江 州一事则较有可能。
    建兴元年,刘禅登基后大行封赏,赵云受封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等职衔,不久又晋升为镇东将军。这些封赏,应该和当时赵云在蜀汉集团 中的地位密不可分。蜀汉政权的权力其实是在原从集团 、荆州集团 和益州集团 三者之间共同分配的。刘备死后,原从集团 中的元老级人物只剩下赵云一人而已,而新皇帝登基后,为了安定人心,对三个集团 的代表进行赏赐也在常理之中。
    原从集团 的代表人物,赵云这一特殊的身份在为他带来了荣誉和地位的同时,也意味着他要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蜀汉军制,分为内军和外军两种,内军由皇帝亲自统帅,在建兴年间,基本上为诸葛亮所掌控;外军是刘备推行都督制的产物,其代表为驻汉中的魏延以及驻永安的李严。赵云虽然身为镇东将军,但他并不属于外军之列,没有都督的官职就是最好的证据。当然,如依本文的一贯论点,赵云自身缺乏统兵才能,自然不会受封重要的都督职位。以此推论,赵云应该属于内军编制。而这也符合本书记载的“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即与诸葛亮同以内军将领身份北伐。而正是这次北伐,标志着赵云在内部权力斗争中的全面落败,也意味着他政治生命的结束。
    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派赵云、邓 芝领偏师出箕谷,吸引曹真主力,自己率大军往攻祁山。肩负重任的赵云在与曹真作战中失利,被迫据险固守,直到终战。回成都后,因此过被贬为镇军将军,直至建兴七年病逝,再无升迁。这段经历看似简单,但其中却大有可以推敲之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是本书所记赵云第一次独自领兵与敌人大军作战,而所负的责任又相当重大。作为偏师,目的是与曹军周旋,进可能的拖延其赶赴主战场的时间,甚至还可以配合主力部队对敌军前后夹击,其意义绝不能小视。就是这么一个关键的职位,诸葛亮却偏偏派给了缺乏统兵经验与能力的赵云,这个战略失误,不在其误用马谡之下。
    其实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的表现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不过这不在本文的范围内,暂且搁置。这次北伐的直接后果,即是以诸葛亮为代表,融合了荆州人士以及新进益州人士的新荆州集团 在蜀汉权力架构中站上了顶点,而原从集团 和原益州集团 逐渐趋向没落。尤其是原从集团 ,唯一的元老赵云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即病逝,劳苦功高的原从集团 也就此消亡。
    赵云虽然在最后几乎是以一个政治斗争失败者的身份病逝的,但他毕竟跟随刘备多年,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加上曾经于乱军之中救下刘禅,素为后主感恩。因而在他死后多年,蜀汉灭亡前的景耀四年三月,刘禅终于下诏追谥其为顺平侯。这在赵云别传记载的刘禅诏书里反映的很明显:“云昔从先帝,功积既着。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姑且不论该诏书的真伪,其中所叙的赵云得以受谥的原因则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其实,看一下赵云所受封的谥号就可以大致明白对他所谓的盖棺定论了:“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也就是说,赵云获此殊荣凭借的并不主要是战功。也正因功绩的不着,他才会成为蜀汉最后一批才追谥的宿将。
    另:其实陈寿对赵云的评价就足以说明一切了:“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能想象灌、滕等人文物双全的样子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