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二战日本伞兵空降作战:在冲绳的“敢死空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夺占万雅老机场--日海军空降兵的首次使用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对美国驻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实施突然袭击,接着对美、英、荷等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进行入侵。日军在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外围岛屿的作战中,分兵三路,东路于1942年1月进攻苏拉威西岛,日军从万雅老、肯达里和望加锡三地登陆。在万雅老登陆作战中使用了海军伞兵1个营。这是日军的第一次空降作战。
     1941年底,日海军伞兵营移驻菲律宾的达瓦奥,进行作战准备。1942年1月10日,伞兵营营长侯立鸟基率各连长在空中对万雅老进行了侦察,根据侦察和活动在万雅老附近海域潜艇的报告,日海军司令部确定第二天空降。10日晚,营长向全体人员下达了作战命令,全营500人,在万雅老城南的兰格安机场伞降,任务是占领机场及其周围的地区,保障航空兵使用机场和支援海军陆战队登陆。任务区分是:第1连、第2连第1批空降,夺取机场后,第1连迅速攻占兰格安城,并扼守通往万雅老公路上的重要目标;第2连沿通往卡卡斯的公路前进,占领并扼守卡卡斯水上机场。第3连为预备队。营长随第1连空降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二战中的日本伞兵
     1月11日晨,第1批340人,使用运输机30架(每架乘载20-25人),从菲律宾起飞。海上飞行时,遇到雷雨,机群降低高度,脱离雷雨区后,升高到6000米。接近目标前,伞兵在机上吃了干粮,喝足了水,脱下救生衣,背上降落伞。航行中由于自己驱逐机的攻击,运输机被击落2架。9时许,运输机以100-150米的高度进入目标上空进行伞降,伞降时遭到守军高射炮的射击,但飞机没有损失,9时44分,两个连全部着陆。由于着陆在守军阵地近旁,最近的仅30米,同时地形开阔,在守军机枪火力压制下,伞兵不能活动,空投的武器无法收集,伞兵以随身携带的手枪、手榴弹迎战,用伞刀及头盔挖掘单人掩体。接着守卫部队在装甲车掩护下开始向伞兵反击,伞兵处境非常不利。为了摆脱这种挨打的局面,伞兵在敌火下冒着生命危险,找来了空投的重机枪,对守军进行猛烈还击,不久预备队空降,伞兵力量得到增强后,向机场守军发起了进攻,经激烈战斗,中午占领了机场。占领机场后,按照预定计划,第1连攻占了兰格安城,第2连沿公路发展进攻,于当天下午占领了卡卡斯水上机场。12日第2批185人在机场机降。当日夜,海军陆战队在万雅老登陆,与伞兵会合,同时航空兵进驻兰格安机场。此后伞兵在万雅老担任搜歼任务。14日,日军控制了苏拉威西岛。
     在古邦的空降
     日东路部队占领苏拉威西岛后,于2月20日向南进攻帝汶岛。在进攻帝汶岛时再次进行了空降作战。帝汶岛又名的摩尔岛,当时由荷、澳军队防守,兵力3000余人。空降兵的任务是在海军陆战队登陆时,在岛的邦富伊机场附近空降,占领机场,保障航空兵进驻使用,同时切断守岛部队退路。参加作战的为海军1个伞兵营。根据万雅老空降作战经验,对组织准备工作作了改进。如轻机枪不再装在空投袋内,由伞兵随身携带伞降;伞兵不在机场跑道上看陆,而改降在机场外数公里的地方。空降兵编为2个梯队:第1梯队450人,由第1、3连和营部组成;第2梯队250人,由第2连等组成。连、排长分乘在各架飞机上,以便着陆后收拢人员,指挥战斗。空降出发机场为根达利机场,空降距离740公里。
     2月21日拂晓,日海军陆战队两个营在数辆坦克的配合下,在岛的南端古邦登陆。10时,日海军伞兵营的第1梯队在古邦以东28公里的邦富伊机场附近伞降,使用运输机30架。当时天气很好,航行中有战斗机掩护。接近目标时,运输机飞行高度由700米降到100米,空降兵从100米高度跳伞。由于是在远离机场的地区空降,地面守备兵力很弱,着陆后只遇到轻微抵抗,2个连很快集合起来,并收集了空投的武器弹药,而后向机场前进。此时日登陆部队已经上陆,伞兵为加快行进速度,放松了战斗警戒,在距机场3公里处遭到守卫机场分队的突然袭击,伞兵措手不及,损失很大,各连伤亡人数过半,所有排长都阵亡。伞兵无力发起进攻,当夜在原地休息。第二天拂晓发起进攻时,机场已为登陆部队占领。第2梯队在第1梯队向机场进攻时在原空降场空降,于22日上午来到机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