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景德传灯录》与禅茶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 沈冬梅 参加讨论

    一、关于《景德传灯录》
    《景德传灯录》,中国佛教禅宗史书,三十卷,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法眼宗僧人道原撰[1]。
    北宋初年,为了安定社会,稳固政权,宋太祖赵匡胤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文化政策,其中包括尊儒士、重文教、收编书籍、整理编印典籍文献等。宋初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一阁(崇文院秘阁)访书、藏书、编书、刻书,在太祖、太宗、真宗三帝时,共编成四部大书:《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册府元龟》。馆阁学士,待遇优厚,地位清高,是政府高级官员的必经之途,“公卿侍从,莫不由此途出。”[2]
    在佛教方面,宋太祖停止了后周世宗时的“显德(954-958)反佛”,下诏保存诸路未被毁废的寺院,新度僧尼,并于开宝四年(971)派人到成都雕印《大藏经》,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完成,共计1076部,5048卷,雕板达十三万片之多。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时在苏州承天寺弥勒院[3]的道原禅师,在太宗朝《大藏经》印板雕造完成之后,来到京城“诣阙借板印造”[4],借政府的藏经镂板印造佛经。因为有感于唐代圭峰宗密禅师(?-841)“集诸宗禅言”所撰《禅诠》“历岁弥久……不传于世”,“慨然以为:祖师法裔,颇论次之未详;草堂遗编,亦嗣续之孔易。乃驻锡辇毂,依止王臣,购求亡逸,载离寒暑。”[5]道原禅师留在了京城之中,依托于王公大臣,出资搜求亡逸的禅宗书籍,经冬历夏,而于景德年间(1004-1007)撰成《佛祖同参集》二十卷,咨序于杨亿(974-1021),杨亿为撰《佛祖同参集序》。
    杨亿为太宗、真宗时的著名文臣,少年成名,雍熙元年(984)十一岁时为宋太宗诏送阙下,就试诗赋词艺,“连三日得对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异”[6],授秘书省正字。后于同僚处得观佛经,从此“留心释氏禅观之学”[7]。咸平元年(998)九月出知处州,于其地参问临济宗广慧禅师,得悟禅旨。他曾在给友的信中自序师承本末:“去年假守兹郡,适会广惠禅伯,实承嗣南院念,念嗣风穴,风穴嗣先南院,南院嗣兴化,兴化嗣临济,临济嗣黄蘖,黄蘖嗣先百丈海,海嗣马祖,马祖出让和尚,让即曹溪之长嫡也。”[8]召还拜左司谏知制诰,景德初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景德二年判史馆,九月丁卯与王钦若等共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即宋初四大书之一的《册府元龟》)。景德三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同修国史。此时的杨亿,身居馆阁,位显名高,又得禅教三昧,道原问序,实可谓得其人矣。
    未详何种因缘——得杨亿建议的可能性最大,道原将所撰书《佛祖同参集》改名为《景德传灯录》诣阙进呈。(关于二者实为一书二名的情况,已有研究者从其内容与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9]。)宋真宗虽崇奉道教,但于释教亦颇用心,“为佛法之外护,嘉释子之勤业,载怀重慎,思致悠久”,诏翰林学士杨亿、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李维和太常丞王曙同加刊削、裁定,昭宣使刘承珪领护其事。诸人历时一年多,完成了刊定工作,“汔兹周岁,方遂成篇”。[10]大中祥符二年春正月庚辰,杨亿等人奏呈其书,真宗“命刻板宣布”,[11]“大中祥符四年诏编入藏”[12],将其“编入大藏颁行”[13],并“命翰林杨亿撰序以赐”[14],这就是现在冠于延祐本卷首的《景德传灯录序》[15]。——这也解释了《佛祖同参集序》与《景德传灯录序》内容的极其相近。
    《景德传灯录》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官修禅书,入录《大藏经》流传。全书记禅宗世系源流,“披弈世之祖图,采诸方之语录,次序其源派,错综其辞句,由七佛以至大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上起七佛,下止法眼文益法嗣长寿注齐,共五十二世1701人,载明各禅师之俗姓、籍贯、修行经历、住地、示寂年代、世寿、法腊、谥号等,其中951人有机缘语句,禅宗史上许多师承皆赖本书记载得以流传。
    而所谓传灯者,佛家指传法。佛法犹如明灯,能破除迷暗。六祖慧能(638-713)《坛经》有言:“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佛家以灯喻法,以法传人,如同传灯分照。传灯之语,沿用已久。唐释道宣(596-667)《广弘明集》卷十九所录梁(502-556)都讲法彪《发般若经题论义》:“义乖传灯”,卷二十二唐释明浚《答柳博士书》:“澄什嗣传灯于后”,卷二十八下陈宣帝《胜天王般若忏文》:“传灯流布,法轮踰广。”《释文纪》卷四十二释智顗(538-597)《四愿词》:“三微欲传灯,以报法恩。”玄奘(602-664)《大唐西域记》卷八:“自慧日潜晖传灯寂照。”释道世《法苑珠林》成书于髙宗总章元年(668),其卷一百二记“唐西京大庄严寺释慧因……受业弟子五百馀人踵武,传灯将三十载。”等等。唐五代以来,僧俗两界,经论、诗文之中,“传灯”之语,俯拾皆是。而禅宗所言传灯,似始自神秀弟子净觉于景龙二年(708)所撰《楞伽师资记》,其言曰:“自宋朝以来,大德禅师代代相传。起自宋求那跋陀罗三藏,历代传灯至于唐朝,总八代。”
    传灯录是介于僧传与语录之间的一种文体,为禅宗首创,庶几可以说是按谱录形式编排的语录之书。属于灯录之作而不名“灯录”的禅宗史传著作,有敦煌本伯2634《传法宝记》(京兆杜胐撰,约成书于唐开元元年约713年左右)、唐代智炬《宝林传》、五代南唐静、筠二僧《祖堂集》等,实则即已首开记述禅宗传承史传之先河。有论者以为《景德传灯录》就是以这些禅宗史书为基础,从中多所取材,并进一步搜集资料,经删选而成。而据杨亿《佛祖同参集序》,影响道原以灯录文体编纂《景德传灯录》的,主要是唐圭峰禅师宗密所著《禅源诸诠》。《景德传灯录》卷十三记宗密禅师“以禅教学者互相非毁,遂著《禅源诸诠》,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或云:一百卷),以贻后代。”[16]并照录宗密《都序》之文,宗密在其中所言编撰《禅诠》的意旨,或许就为道原所追随:“教也者,诸佛菩萨所留经论也。禅也者,诸善知识所述句偈也。但佛经开张,罗大千八部之众。禅偈撮略,就此方一类之机。罗众则莽荡难依,就机则指的易用。今之纂集,意在斯焉。”
    在《传法宝记》、《宝林传》、《祖堂集》等书尚未重新为世人发现之前,《景德传灯录》是禅宗最早的一部史书,面世以来在佛教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后引发出宋代一系列禅宗灯录、语录、评唱等类似风格禅宗著述,共有十馀种,它们对宋代禅宗思想与风格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影响,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
    

    《景德传灯录》
    

    三十卷
    

    法眼宗道原撰
    

    《天圣广灯录》
    

    三十卷
    

    临济宗李遵勗编
    

    《建中靖国续灯录》
    

    三十卷
    

    云门宗惟白集
    

    《联灯会要》
    

    三十卷
    

    临济宗悟明集
    

    《嘉泰普灯录》
    

    三十卷
    

    云门宗正受编
    

    《五灯会元》
    

    二十卷
    

    普济编
    

    《五家正宗赞》
    

    四卷
    

    绍昙记
    

    《古尊宿语录》
    

    四十八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