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观点 >

李萌:走进马鬃山——探寻月氏人足迹(2)

http://www.newdu.com 2017-11-0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李萌 参加讨论

    发现月氏人群文化遗存
    史书记载,月氏居“敦煌、祁连间”。据此,诸多学者认为,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应是月氏人的分布地区。王建新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认为史书上记载的祁连山实指今天山,并非现今所谓的河西走廊南侧的祁连山。古代月氏人居住的中心即今甘肃西北部至新疆东部一代的草原地带,而不应是敦煌至今祁连山之间的河西走廊西部地区。
    林梅村在《开拓丝绸之路的先驱——吐火罗人》一文中说:“在中国的史料中,匈奴、乌孙、塞人在中国的兴起较月氏晚得多。匈奴始见于《战国策》……直到西汉初年,中国北方草原还是‘东胡彊而月氏盛’。”到了汉文帝时期,匈奴老上单于(约公元前174—前161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始“逃遁而常怨仇匈奴”。此后,月氏才陆续迁到伊犁河、纳林河流域,这些西迁的月氏人在汉代史书中被称为大月氏,还有一小部分未西迁者,称为小月氏。匈奴则控制了月氏故地。
    可见,直到汉初,今甘肃西北至新疆东部都是月氏人活动的区域。2004年,西北大学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马鬃山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12个古代游牧文化遗迹分布区,结合东天山地区的考古调查资料,表明从甘肃西北部的马鬃山地区至东天山地区存在着两类文化遗存。
    一类代表了公元前1000年以后出现的当地传统的游牧文化遗存,其岩画多用石质工具敲凿刻划,造型简单、呆板,表现形式多为静态剪影式和粗线条式;墓葬形式为不起封堆的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竖穴。另一类代表了公元前2世纪在东天山地区出现的与当地原有文化迥然不同的外来文化,其岩画多用金属工具雕刻,刻划较细腻,造型生动,表现形式多呈动态剪影式;墓葬形式为有圆形石封堆的长方形或椭圆形竖穴。
    2005—2007年,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进行了调查发掘,揭示出以墓主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和以人牲为代表的本土文化同时并存的现象,这恰与文献中记载的匈奴于西汉初年在东天山地区击败月氏的历史相吻合。
    基于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我们认为上述两类文化遗存,或许正是月氏与匈奴文化的遗留。前一类(公元前1000年以后出现的当地传统的游牧文化)代表了月氏人群的遗存,后一类(公元前2世纪在东天山地区出现的外来文化)代表了匈奴人群的遗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