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近来明显增多,这让人产生中国周边关系是否一团糟的疑问。对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回答是。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开始奉行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政策。那时冷战的紧张刚刚消除,亚洲国家的海洋意识仍较朦胧,而且舆论不太发达,政府间对国家关系的调控能力很强。那的确是中国推行睦邻政策的黄金期。 如今亚洲外交的面貌在发生变化,各国民众参与外交的热情和途径都与20年前有质的不同。政府对外交态度的决策权都缩水了,官员们获得的解决纠纷授权尤其很有限,现在亚洲国家的纠纷基本被各国舆论之间的冲突主导,官方力排众议拍板的可能性很小。 东亚的气氛变得相当糟糕,但仔细看,这里的摩擦大多都是老问题,新冒出的热点鲜有。这些摩擦基本处在每个国家实际战略目标的边缘位置,但由于它们都多少“跟主权”沾边,很利于各国舆论斗气、斗态度。 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亚洲对中国快速崛起总体上采取了接受和适应的态度,心理上的不适和不悦朝行动上转化的不多。现在很难说中国同一些周边国家的关系是“好的”或者“不好的”,但这些关系显然都没有对中国国家复兴这一最大战略目标构成威胁。 长期奉行睦邻友好政策的中国,对一团和气的国家关系似乎有所偏爱,而且这很符合中国人的处世哲学。现在我们或许需要扩大对“睦邻”概念的理解,为周边外交创造更宽阔的思想和利益空间。 周边外交切不可有非睦即恶、非友即敌的想法。睦邻意味着能够共存及在基本国家利益层面合作。同时还能容纳摩擦和冲突。中国与周边的纠纷目前都离国家全面对抗还很远,没有突破地区和平与合作的容忍线。今天的东亚不能被认为是“危险的”。 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国家,对地区政治氛围还有一份独特的调控力。也就是说,中国大致可以调控与周边国家的争议强度,防止失控在环中国地区的出现。 美国“重返亚洲”增加了中国周边的政治不确定性,但亚洲国家因为美国因素而破坏中国崛起大势,或者在海上实际恶化中国领土安全形势的可能性几乎都不存在。 因此不能说中国今天的周边外交形势很糟糕,真实情形是中国今天的外交麻烦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多的,这是因为中国对周边的交往量空前庞大,接触面空前复杂,而我们的目标也不像过去那么单一,只要“友好”就行了。我们现在更追求不仅符合中国国家战略利益,而且符合中国具体社会单位利益的周边关系。 中国现在是同时算大账和算小账的大国。不算大账,中国继续发展、崛起的国家战略无以实现。但不算小账,有悖外交以人为本,公众舆论很难接受。中国必须在大账和小账之间做艰难的平衡。为此,中国需要逐步把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转换为能够影响具体办案过程的外交力。 中国本身就是大国,为此中国就得像个大国,既要自己做“君子”,也能镇住域外“小人”。中国决不能做“冤大头”,但算得“过精”也有可能反丢了大利益。这样的大考,将至少再煎熬中国人几十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