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必须提升“海洋国土”意识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社会观察》2010年第12期 金灿荣 参加讨论

    2010年的夏天,中国的黄海、东海和南海同时出现了某种安全上的紧张态势,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在中国和某些邻国之间,同时爆发了矛盾,甚至是某种对峙状态。上述事态促使我们对海洋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海洋与中国的关系做出新的思考。
    现代化的起点是大航海时代,它开启了工业化时代,使人们与海洋的关系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此之前,海洋是阻碍人类的天堑,之后,海洋却成为不同大陆的人们连结的纽带。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陆地被浩瀚的海洋所包围,海洋分割着陆地,也连接着陆地,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空间的一部分,正是人类的活动,使得海洋与陆地的关系有了社会价值,海洋依托于陆地,服务于陆地,作用于陆地,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海洋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人类的意义却是不同的,从最初的恐惧,到有所认识,到它的“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以及把它作为赖以防御的自然屏障,再到联通全人类的桥梁,在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海洋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
    海洋对于现代国际关系的意义
    从军事角度讲,强大的海军是军事优势的集中体现,海洋最便利于大规模的兵力投送和后勤保障。在当前,各国发展和运用海军实施海上战略控制的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立足于海军发展,大力加强海军力量建设与运用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各国为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纷纷进行战略调整,减少军队数量,但很少进行海军裁军,反而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海军规模、提高海军质量,在军事领域的国际竞争,海军力量的竞争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国家安全角度看,海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海上安全是国家陆上安全的扩展,不仅关乎国家的生存安全,更关乎国家的发展安全。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当前海洋作为国家陆地“护城河”的意义已经减弱,然而,海洋作为当前商品流通、国际贸易最重要的通道,已经使得传统的陆地安全边界扩展到了海上,亚丁湾各国的护航行动可以说明这一点。此外,作为可以认识和开发利用的“人类第二生存空间”,海洋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而言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目前认识和利用的海洋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海洋资源、海上交通的价值认识在不断前进,对海洋空间、地缘政治意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前进,海洋日益成为现代国家尤其是大国必不可少的发展空间,海洋安全就是现代各国重要的国家安全。
    从现代国际关系角度来讲,取得海上优势成为领导世界的前提,它决定了一国的国际地位,充分利用海洋发展经济也成为在现代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重要前提。马汉“海权论”的逻辑也可以反映这一点:(一个国家)通过发展海上力量(最重要是海军)获得海权——控制海洋(最重要是海上通道)——控制世界贸易——获得世界财富——获得世界霸权。纵观近代多数在国际关系中崛起的大国,它们都是拥有强大海军的,当海权强国和陆权强国竞争时,结果往往是海权强国获胜。16世纪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称雄海上,在世界各地巧取豪夺;17世纪的荷兰,以无与伦比的“海上马车夫”开辟了遍及亚洲、非洲、澳洲以及美洲的殖民地,控制了海上航道和世界五分之四的贸易量;后来居上的英国,也是通过大力发展皇家海军,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击败了荷兰,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彻底打败了拿破仑的大陆体系,获取海上霸权长达3个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而此后美国在海权论的指导和影响下,积极发展海军,争夺海上优势,使英国将海上霸权以和平方式禅让给美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洗礼,美国已经在海洋上树立了牢固的优势,强大的海军力量是其全球霸权的有力后盾,至今仍影响着国际政治战略格局。纵观近代国际关系的几次大的博弈,海权强大的国家总是笑到了最后,例如英法博弈、英德博弈以及冷战时期的美苏博弈,前两次博弈以英国的胜出而结束,美苏博弈也因苏联的解体美国全胜而告终;诚然,冷战时期的苏联也重视海军力量,在海权的争夺中同样表现抢眼,但美国在总体上以海洋性为特征,而苏联则以大陆性为主,美国在海权的争夺中处于上风。
    从经济发展的开放性来看,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效率更高,而海洋则寓于开放的国际空间,对国际秩序与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开放经济体的重要特点是强大的海外贸易能力,涉及海上运输、海外疆域的拓展以及对海洋通道的军事控制能力。海洋是一个开放的国际空间,任何国家进入海洋,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世界。在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群雄逐鹿于海洋,用坚船利炮争夺着海权和利益,而在当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在同样一片海洋上展开。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国家疆界概念,将国家的利益空间延伸至海洋上,国家在海上利益所到之处已经成为国家无形的新的安全边界,要保持经济的发展动力,开放是必然选择;重视海洋是一个国家追求开放的重要标志,海洋也能成为各个国家之间寻求合作、建构秩序的平台;如何利用海洋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自身经济成为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重要前提,而如何实现对海洋的战略控制以寻求在国际格局中的最有利地位成为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家们所孜孜追求的重要目标。
    海洋性与中国现代化
    从地理条件上讲,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既有海洋性又有大陆性;同时,中国也拥有成为海洋大国的天然禀赋——中国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岛屿和近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也拥有着成为海洋大国的文明基因——例如,早在6000年前,我们居住在浙江的先民就已经可以烧制出陶舟,而河姆渡文化遗址里出土的船桨,经测定为公元前4800年之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殷商文化遗存的海贝、象牙、鲸鱼骨以及刻有文字的龟甲骨,经考证来源于马来半岛,均可与克里特文化媲美;“海道出师始作俑于春秋时”,吴齐海战比希波战争中的萨拉米斯海战早5年;与古罗马帝国同时期的秦汉盛世,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西至印度、斯里兰卡,东至日本、朝鲜;而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也被公认为世界航海史的具有开拓意义的壮举。因此,说中国只是一个大陆性国家不是准确的历史事实,中国的这些海洋实践活动,伴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入以农为本的中华文明的主流,使得中国的大陆性特色压倒了海洋特色。进入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大的威胁都来自海上,禁海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关上了开放的大门,逐渐落后于现代文明进程,这种海洋性的弱化给中国的现代化构成了障碍。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使中国的海洋性与大陆性达到相对平衡,回归地理本性”——这是中国现代化成功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开放,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沿海的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批引擎,开放的中国用海洋与世界联通,中国逐渐深入国际市场,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环节。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飞速扩展,贸易总量居二、三位,出口量位居第一,经济的开放和贸易的扩展导致中国的海洋性凸显,海外利益在扩展,海上利益需求也在扩展,海洋经济的比重也在增加。总体而言,开放的中国离海洋更近了。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经济发展方式正在朝着更科学的方向转变,经济结构也在逐步优化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海洋性一定要进一步增加,海洋国土的意义也应进一步提升。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中国国内现有的资源储备不足以支撑14亿人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中国对国际资源、贸易市场的依赖在加深,为确保国家长期的发展能力,我们对海洋的控制利用能力应进一步加强——应加强对海洋的科学研究,更好地认识海洋;应加强对海洋的开发能力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海洋主导交通渠道的便利,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关系和远洋运输,开发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应加强国家的海上安全建设,加强海上军事力量,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同时还应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构建新型的海洋管理体系。国家的经济战略布局除了陆上的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还应强化海洋国土的开发与利用,将其纳入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中,使东部沿海地区继续强化内陆地区与海外联系纽带的作用,重视海上经济区的作用,发挥中国的海陆复合的特性与优势,进一步发挥海洋的价值与功能,这不仅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服务,更关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前途与命运。
    太空时代的海洋作用
    从大航海时代一直到20世纪航空工业开始,国际地缘政治的争夺焦点就是海洋控制权,但是到了20世纪,世界各国开始了空中优势的争夺,在21世纪,太空优势争夺也呈愈演愈烈态势,很多人开始怀疑海权的作用。
    海洋的作用在于它的一些物理的基本属性,它的物质存在形式,决定了它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的基本地位。陆地可以提供人类“脚踏实地”的运动和停留,支持、承受人类基本的生存活动以及社会活动;海洋虽可以成为人类短时间的活动空间,却只能供给有条件的滞留,因此,没有建立在海面上的国家,人类的海洋活动必须依托陆地,陆地是人类生存的第一空间;只有在陆地不能满足人类基本需求,或更高需求的时候,人们才去开拓海洋,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开拓利用海洋比开拓利用陆地要困难得多,开拓空天与太空更是如此。
    除了大量丰富的渔业与矿产资源,就现代的市场经济而言,海洋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海洋与陆地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属性——方便、廉价的水上公路,一个不直接产生财富却可以通过跨海越洋的商品流通带来财富的特性,社会越发展,海洋经济越发达,这一特征就表现得越鲜明,因为海上贸易、海洋经济具有天然的商品经济属性,它与陆地上春华秋实的农耕文明不同,后者遵循的是自然经济规律,而前者遵循的商品经济规律,而商品经济带来的财富增殖,是远远高于自然经济的。
    从陆权论、海权论到今天的空权论、太空战学说,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活动领域一步步拓展,对战略优势的争夺不断推向科技的最前沿领域。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正像20世纪对海洋的争夺服务于陆地优势那样,对空天的争夺以及对太空优势的寻求同样服务于陆地优势和海洋优势,海洋的价值并不会因空天时代的到来而下降,反而会随着商品贸易的繁荣和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逐步上升。而空天的竞争只有落实到陆地和海洋上去,这种竞争才有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