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元明时期的新疆”学术研讨会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西域研究》2011年4期 王旭送 参加讨论

    2011年7月19~20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的“元明时期的新疆”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新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9篇,涉及元明时期新疆历史研究的诸多领域。《新疆通史》编委会主任吴敦夫出席并致开幕词。
    元明时期新疆政治史是本次研讨会讨论的一个热点。陈广恩《元朝经营西北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刍议》一文认为,元朝经营西北的战略核心,是围绕着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及稳定进行的。元代西北地区的“舞台”上,往往可以窥见元朝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乃至厮杀,这里在某种程度上是元朝历史的一个缩影。刘刚《论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关系嬗变》一文认为,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其聚散离合对蒙古帝国内部乃至东西方的交流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蒙古帝国的国内形势对这两个汗国之间的关系演变有着直接的影响。此消彼长的实力才是真正决定其关系的关键所在。邱轶皓《蒙古草原传统之移入及其转型———基于对诸蒙古汗国制度比较的一个考察》一文,横向比较了金帐汗国、伊利汗国和元朝的政治制度,发现有四位与怯薛集团有关、代表部落组织与游牧政治传统的“核心官员”掌握着军队与国家核心权力的特殊制度,并且认为其是早期蒙古制度在已经实现了地方化转型的各蒙古汗国制度中的遗存。袁澍《元代兴衰与西域知识分子》一文认为,元代的兴衰与西域知识分子息息相关,并对此进行了深入阐述。马建春《明代入附内迁的西域人》一文通过对《明实录》等文献资料的分析认为,明朝西域人内附大致存在两个重要时期:一是洪武至宣德年间;二是自正统,历景泰、天顺、成化至弘治年间。进入内地的西域人,多来自于东察合台汗国分裂后逐步伊斯兰化的亦力把里、吐鲁番、柳城等地,不少人来自东部的哈密。地处北疆瓦剌治下的不少西域人,亦多有辗转入附内迁者。明朝对入附者在待遇、生产生活的安排上有一套管理制度。吐鲁番盆地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虽然有明一代,西域处在割据之中,但吐鲁番地面(东察合台汗国)与中原地区的人员往来及经济联系仍然极为密切。施新荣《明代吐鲁番与中原之人员往来及经济交往》一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元明时期新疆的民族分布格局和宗教、文化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对后来新疆的政治和宗教、文化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罗贤佑《元大都畏兀儿人聚落考述》一文认为,作为一个规模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帝国的政治中心,元大都数十万居民中有相当数量的来自今新疆地区东部的畏兀儿人。这些畏兀儿人身份不一,东徙之后,在大都往往聚族而居,遂形成了特征鲜明的畏兀儿人聚落。吐娜《哈萨克汗国大玉兹境内的蒙古部落研究》一文,论述了哈萨克汗国大玉兹境内的兀孙、都拉特(朵豁剌惕)、札喇亦儿、弘吉剌惕等蒙古部落的历史及其人数,通过史料证实了西迁的蒙古诸部是近现代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之一。新疆霍城县和中亚七河流域曾发现属于元代的叙利亚文景教墓碑,数量很多,牛汝极对这些墓碑及其铭文内容作了详细说明,在其《成吉思汗及其家族对景教的态度与西域的景教遗存》一文中认为,13~14世纪西域景教的盛行,蒙古初期汗廷的周围笼罩着很浓的景教气氛。杨富学、张海娟《蒙古豳王家族与河西西域佛教》一文利用敦煌、酒泉等地发现的各种文献,对豳王家族事佛活动进行了考证,受其影响,西域至敦煌间的佛教在当时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使河西石窟的营建活动在元末渐趋高涨。热合木吐拉·艾山《元明时期畏兀儿文字(回鹘文)文化的发展及其对西北诸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一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畏兀儿文字(回鹘文)研究的新成果,结合汉文史籍的有关记载,对元明时期畏兀儿文字(回鹘文)文化的发展及其在新疆、河西走廊地区、我国北方地区以及中亚地区各族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梳理。
    本次研讨会提交了关于元代历史地理研究方面的三篇论文。有元一代,在漠北蒙古本土和漠南汉地之间,漠南汉地与漠西察合台、伊利、钦察诸藩国之间,长期依赖帖里干、木邻、纳邻三站道和哈密力以西站道,往来交流通行。而这些站道上穿越大漠戈壁的部分,元人或称之为“川”。李治安《元中叶西北军队“入川”“过川”考》一文,对亦集乃路纳邻站道的元军“过川”、“入川”及元中叶哈密力附近的元军“过川”、“入川”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甘肃过川军”之“军”及所过之“川”进行了探讨。贾丛江《金山的名称》一文认为,早在突厥语和蒙古语的“阿尔泰”一词出现之前,可能已经存在着用其他语言意译为“金山”的名称。其后在《周书》、《魏书》等北朝汉文文献中又出现了“金山”的汉语意译名称。接着,作者将《后汉书》多次出现的“金微山”作为阐明“阿尔泰”名称的主要路径。对其名称的真实含义和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认为“金微山”不是阿尔泰山的最早名称,也不是汉人命名的山名,而是东汉或之前汉人对该山已有名称进行的意译。张志尧《蒙元时期阿尔泰的驿道及其源流》一文,对蒙元时期与阿尔泰相关的主要驿道进行了归纳,并对阿尔泰驿道之源———草原丝路、汉唐驿站和阿尔泰驿道之流———阿尔泰军台进行了阐述。
    文献资料是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对元明时期新疆历史文献方面的整理、研究是本次会议的又一热点。陈得芝《10至14世纪的新疆与中西交通———文献与研究概说》一文认为,公元10至14世纪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记录交通路程以及各方国情的资料十分丰富,留存至今者仍有不少,包括汉文及各民族文字,阿拉伯—波斯文、亚美尼亚文、叙利亚文以及欧洲文字等。作者对此做了深入阐述。畏兀儿人沙剌班是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时期的重臣。目前反映少数民族史学史内容的学术成果大多认为,元代的畏兀儿人沙剌班是《金史》的编修官之一。尚衍斌《沙剌班与〈金史〉编修》一文通过对《道园类稿》碑刻的深入分析认为,真正参与编修《金史》的沙剌班又名刘伯温,是张掖人,与同名的畏兀儿人沙剌班无涉。彭忠德《元代史家揭傒斯“心术”说论析》一文认为,元代著名史学家揭傒斯在论述史学家思想修养时首先提出了“心术论”。可惜目前通行本中华书局标点本《元史》标点之误,掩盖了揭傒斯“心术论”发展刘知几“史才三长”之说的理论贡献。艾尔肯·伊明尼牙孜《试论维吾尔族古籍文献和察合台文文献的研究》一文,对察合台文文献研究概况进行了全面介绍。海热提江《有关叶尔羌汗国历史文化的部分史料补编》一文,对新疆近年发现的叶尔羌汗国时期的九部史料进行了介绍。
    此外,本次研讨会还组织专家对《新疆通史·元明卷》试写稿进行了评议。闭幕式上,《新疆通史》编委会专职副主任苗普生同志作了总结,就与会代表的发言及《新疆通史·元明卷》的编写工作,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