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9·11”以来“东突”势力的新变化及其动因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 潘光 赵国军 参加讨论

    摘要:“9·11事件”以来,“东突”势力中的极端恐怖组织日趋边缘化并出现分化。其中一部分组织“圣战化”倾向日益突出,其威胁仍在上升;另一些组织则与相对较为温和的“东突”分裂组织合流,加快整合进程;与此同时,“东突”势力主流实行策略调整,试图扭转劣势。由于与极端恐怖势力藕断丝连以及内部的权力斗争,“东突”的这一轮“转轨”努力成效有限。本文剖析了这些新动向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东突”分裂势力的发展趋势,认为“东突”组织中“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出现边缘化、“圣战化”趋势,而“世维会”的影响则呈不断扩大之势,有可能确立其在境外“东突”分裂势力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9·11事件”;“东突”;“世维会”;恐怖组织;分裂组织
    2008年,“东突”恐怖组织又趋活跃,其突出表现是在较短时间集中实施了若干起暴力袭击,试图破坏北京奥运会。与此同时,“东突”主流势力加紧整合、转轨,“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简称“世维会”)格外活跃,继续在国际上大肆进行分裂活动,且有可能确立其在境外“东突”组织中的主导地位。要解读“东突”近期这些活动,就要研究“9·11”以来“东突”势力的分化、重组和策略调整。本文试图对“9·11”以来“东突”势力的发展态势加以梳理,并分析其背后深刻的动因及未来走势。
    一、“东突”恐怖组织的边缘化、分化和“圣战化”
    “9·11事件”发生以后,以“东突伊斯兰运动”(简称“东伊运”)、“东突伊斯兰解放运动”(简称“东突解”)等为代表的恐怖团伙遭到国际反恐联盟的沉重打击。2001年10-11月,在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中,“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在阿富汗的训练基地被摧毁,22名“东突”分子被美军俘获,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直接支持“东突”的证据也被曝光。[1]此后,“东伊运”等恐怖组织被联合国以及中国、美国等世界大多数国家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纷纷将“东突”恐怖分子引渡回中国。2003年底,“东伊运”一号头目艾山·买合苏木在巴基斯坦被击毙。在这样的形势下,“东伊运”等组织的残部不得不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流窜在阿富汗、克什米尔、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和一些中亚国家。
    与此同时,其他“东突”组织也与“东伊运”等恐怖组织拉开距离。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东伊运”曾经是得到境外维吾尔流亡分子资助最多的一个组织,[2]但现在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因为那些与西方关系密切的流亡分子不愿被戴上“支恐”的帽子。同时,由于“东突”分裂势力主流的“转轨”,暴力恐怖方式不再被认为是与西方合作反华的最佳手段,因而“东突”分裂势力主流不得不与“东伊运”等组织及其暴力恐怖活动“划清界限”,这使恐怖组织在“东突”分裂势力中渐渐滑向边缘。[3]当然,“东突”极端恐怖组织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相反,为了改变被边缘化的命运,它们沿着两个方向出现了分化,其中一些“东突”恐怖组织开始向宗教极端主义的“圣战化”方向发展,另一些则与相对较为温和的分裂组织合流。
    这里着重考察“东突”恐怖组织“圣战化”发展的几个主要表现。
    首先,它们与全球“圣战”恐怖主义合流。“9·11事件”发生以前,“东伊运”等组织基本上还是世俗性恐怖组织,有时也打出西方“自由民主”的旗号。但“9·11”以后,“东伊运”等组织受到国际恐怖主义日趋意识形态化的影响,逐渐融入全球“圣战”恐怖主义潮流之中。[4]值得注意的是,“东伊运”等恐怖组织与旨在建立所谓“哈里发”国家的国际圣战组织“伊扎布特”(Hizbut-Tahrir)逐渐合流。[5]后者在中亚国家发展迅速,并在中国新疆积极开展活动。2008年以来,以“东伊运”为首的恐怖组织4次在互联网上发布视频声明,极力煽动进行全面“圣战”。[6]2008年1月和3月,中国警方破获以阿吉·买买提和阿不都热合曼·吐尔逊为首的两个恐怖犯罪团伙,从它们的住处搜出了大批“圣战”宣传品。2008年7月,乌鲁木齐警方捣毁了一个名为“圣战培训班”的恐怖组织。该组织宣称其目的是杀死汉族“异教徒”,建立自己的“哈里发”国家。它通过秘密举办“圣战培训班”或“讲经”的方式发展成员。该组织10名成员中有5名妇女,她们互称“圣战姐妹”。
    其次,它们将自杀式袭击频频用于恐怖袭击。“9·11事件”以前,“东突”恐怖组织多采用发动骚乱,趁乱破坏,或者袭击后马上逃逸的方法。如今,由于受到全球“圣战化”极端思想的影响,一些“东伊运”成员也开始运用基地组织的自杀式攻击方式发动袭击。[7]从最近破获的恐怖案件看,“东突”组织近年来开始培训青少年包括年轻妇女充当“人体炸弹”,2008年内发生的好几起恐怖事件都说明了这一点。在袭击库车县公安局事件中,两名加入恐怖组织的维吾尔少女驾驶机动三轮车冲进公安局,同时引爆车上的液化气罐。当警方在追捕暴力恐怖分子时,又有两人引爆身上的爆炸装置,自杀身亡,她们也是维吾尔族少女。这是典型的自杀式袭击。
    第三,它们将袭击目标从平民转向政府执法机关。在“9·11事件”以前的10年间,“东突”恐怖袭击的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各族无辜群众和爱国宗教人士。“9·11”以来,虽然针对无辜民众的袭击继续发生,但针对政府执法机关和人员的袭击更为频繁。特别是最近一年来,先后发生的“5.23”袭击霍城县三宫派出所案,“8.4”喀什袭警案等等,都是针对政府执法机关的。恐怖分子的动机在于,把恐怖袭击目标对准政府机关,既可以减少来自民众的反感,又可以逃避国际舆论的谴责,甚至可以赢得西方反华势力的同情和支持。但是,恐怖分子的这一策略并未完全奏效。在“8.4”喀什袭警案发生后,美国、西班牙等国纷纷表示谴责。
    可以看出,“东伊运”等极端恐怖组织虽在“东突”分裂势力中被边缘化,但其极端性和疯狂性丝毫未减,制造更多的“轰动性”袭击事件的可能性显著增大,对中国的威胁更趋严重。同时,另一些“东突”极端恐怖组织如“世界维吾尔青年大会”、“东突信息中心”等开始向德国、土耳其等地的一些相对温和的“东突”分裂组织靠拢,希望藉由后者长期蓄积的形象资源重新聚合力量。
    二、“东突”势力主流加紧“转轨”
    在“东伊运”等“东突”恐怖势力边缘化、“圣战化”,更加恐怖化的同时,以“世维会”为代表的“东突”主流势力则出现加紧“转轨”迹象。所谓“世维会”,成立于2004年4月。当时,由“东突民族大会”和“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牵头,来自13个国家的“东突”分裂组织齐聚德国慕尼黑召开秘密会议,组建了这个“东突”新组织,自命为所谓“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世维会”作为极端恐怖组织和相对温和型分裂组织的合流,在其章程中自诩为“国内外东土耳其斯坦人民在国际上唯一最高合法机构”。[8]“世维会”的成立预示着“东突”势力的主流开始了一个“转轨”进程。这里的“转轨”有三层含义,一是组织整合,二是策略调整,三是加大国际化进程力度。
    首先,“世维会”是“东突”主流试图整合各种“东突”势力的体现。冷战结束以来,“东突”分裂势力一直试图对所有分裂组织加以整合,以便在国际上形成一股统一力量来对抗中国政府。但一直到“9·11事件”发生前,“东突”分裂组织仍分散在世界各地,尚未形成一股统合力量。[9]“9·11事件”后,“东突”分裂势力的某些头面人物认为:“面对新的形势,‘东突’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协调功能的统一组织。”[10]从“世维会”的组织构成看,“东突”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实现了分裂势力的暂时联合,它除了包括被中国公安部门认定为恐怖组织的“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东突信息中心”外,还包括了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维吾尔流亡分裂组织,如“维吾尔人美国协会”、“维吾尔人加拿大协会”、“维吾尔人澳大利亚协会”等等。这些协会的头目在新的“世维会”中出任从副主席到秘书长等大大小小的“官职”。另外,从人员构成来看,“世维会”突出体现了“东突”的分裂性质。其头面人物都是些顽固从事分裂活动的积极分子。该组织首任“主席”艾肯·阿尔普泰金曾长期为设在慕尼黑的“自由欧洲电台”服务,后来曾参与创立并担任“无代表国家及民族”(UNPO)组织的秘书长。此人一直以“维护维吾尔人的人权、民主和宗教自由”自居,在流亡海外的维吾尔分裂分子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世维会”的其他头面人物主要是些出生在新疆,在中国国内生活过一段时期的年纪很轻的流亡分子。其中很多人受过大学教育,并能流利地运用外语。这些人员构成使得“世维会”更具一定的国际视野,更熟悉如何与西方国家打交道,提升了该组织在“东突”分裂势力中的影响力。
    另需指出的是,炮制“精神领袖”是“世维会”增强凝聚力、显示整合“东突”势力成功的重要手段。为使“世维会”在“东突”势力主流整合进程中更具影响力和代表性,该组织希望能炮制出像达赖喇嘛那样的“精神领袖”。“东突”分裂组织曾经想利用阿尔普泰金,因为此人曾“被普遍看作是下一个可能成为维吾尔人的达赖喇嘛的人物”。[11]不过,“世维会”现任主席热比娅正在取代阿尔普泰金的影响力,成为“精神领袖”的备选人。2005年,热比娅因病被保释到了美国,成为“东突”分裂势力的代言人。她在“东突”分裂势力的统合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分裂分子正在刻意把她吹捧成“维吾尔之母”,就是为了把她塑造成“东突”分裂势力的“精神领袖”。对于“东突”分裂势力的“造神”运动,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予以积极配合。例如,“大赦国际”就鼓吹热比娅为“人权活动家”,“维吾尔人的达赖喇嘛”。[12]
    其次,“世维会”开始实行策略调整,而这也正是“东突”策略调整的集中表现。“世维会”的策略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所谓的“渐进疆独”战略议程。“世维会”的头面人物清楚地认识到,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可能冒与中国对抗的危险来支持他们的独立,“在当前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独立只不过是一个几乎不能实现的梦想”。[13]因此他们只能暂时将目标定得更加低调一些。[14]于是,“世维会”提出了体现“渐进主义”和“实用主义”策略的“渐独”方针。这一方针策略被冠之为所谓“五十年战略计划”。作为实用主义的行动策略选择的体现,该计划把“疆独”看作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长期推行的一个政治议程,认为为了实现独立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以“人权、民主和宗教自由”为诉求,在国际上广泛宣传所谓维吾尔人被打压的虚假事实,赢得国际同情。在这一阶段,它努力把自己打扮成维护维吾尔人权利的政治流亡组织。它在成立宣言中刻意回避“独立”一词而着重强调“人权、宗教自由和民族自决”就是例证。[15]以此,“世维会”巧妙地将“独立”这一最终目标隐藏在了“追求维吾尔人自由、民主、人权”的短期纲领之中;第二步就是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以待内外条件成熟之后最终实现分裂图谋。“世维会”并没有放弃独立建国的目标。在2005年7月的第二次会议上,“世维会”就亮出了其“终极目标”——“独立”,即宣布将来要建立所谓“维吾尔人的国家”。[16]在此前后,该组织发言人迪里夏提多次宣称,该组织“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追求摆脱中国,争取独立”,并坦言“这是无可非议的”。[17]可见,最终实现分裂国家是“世维会”的长期战略规划,“渐进疆独”只是策略。为了打消西方的顾虑,热比娅在接受西方媒体访谈时否认他们将来会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强调“东突”独立后建立的国家将会更像哈萨克斯坦或吉尔吉斯斯坦那样的世俗国家,而不会成为像巴基斯坦或沙特阿拉伯那样的受原教旨主义影响的国家。[18]
    另一方面,“世维会”宣称坚持以非暴力活动方式来实现其政治诉求。自成立以来,“和平、非暴力和民主的方式”是“世维会”向国际社会传递最多的宣传信息。它反复强调自己是一个非暴力、以和平民主方式推动维吾尔民族的民族自决权的团体,与恐怖主义毫无牵连。它宣称其基本理念是“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获取民族自决权的同时,解决东土耳其斯坦的政治未来”。[19]“世维会”的这些宣传,在西方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把“世维会”作为一个单纯的人权组织来对待。应当说,“世维会”的上述策略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境外“东突”分裂运动的活动能力与空间。[20]
    最后,由于“世维会”的积极活动,“‘东突’问题国际化”进程出现新动向。使“东突”问题国际化一直是境内外“东突”分裂势力的目标之一。“9·11”之前,由于中国政府一直对“东突”恐怖活动进行低调处理,“东突”问题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局限在国内。“世维会”2004年成立以来,开始加紧在国际上进行宣传,扩大国际影响。“世维会”第二次会议提出,为了实现现行目标,首先应使“东突”问题国际化,应特别注重国际舆论和思想导向。该组织秘书长多里坤宣称,“我们的工作就是使维吾尔问题向国际化演变”。[21]该组织主张既要与美、英、德、俄等国寻求合作,同时还要同联合国、欧盟以及国际大赦组织和人权观察等人权机构进行密切合作。[22]
    “世维会”推动“东突”问题国际化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其中一个途径是通过会见西方政要、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以及网络宣传等方式,扩大“东突”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例如,2006年10月31日,“世维会”秘书长多里坤·艾沙在日本国会介绍新疆维吾尔人权问题。2007年1月31日,“世维会”在德国召开所谓纪念“2.5伊犁事件”十周年新闻发布会,对中国政府进行无端指责。2008年3月,热比娅带着50多名维吾尔族妇女走访美国国会山庄,寻求议员们的支持。“世维会”在国际上的造势活动取得了一些混淆视听的效果,一些国际人权组织大肆指责中国政府“利用‘9·11’后的气氛使对维吾尔人的认同以及公民权的压制正当化”。[23]另一个途径是与海外反华势力加紧勾结,特别是与藏独、台独等合流。2006年9月,多里坤试图参加由魏京生基金会、藏独等海外反华势力组建的所谓“亚洲民主同盟”。2007年7月22日,热比娅在德国汉堡市进行政治分裂活动之前会见了达赖喇嘛。2008年拉萨“3.14”骚乱发生后,“世维会”马上发表声明予以声援,指责中国政府武力镇压西藏和其他地方的和平抗议者。[24]热比娅还特地在《华盛顿邮报》撰文,声称中国政府“对宗教表达的严厉压制,对异议者的不能容忍,它的歧视性的经济政策,以及它对移民政策的支持,已经把西藏和‘东突’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因此,“维吾尔人将坚定地支持西藏人民的事业”。[25]
    总之,“世维会”等“东突”主流势力通过上述组织整合、策略调整以及加大国际化进程,希望能够摆脱“东突”恐怖势力自“9·11”以来所面临的困难局面,重塑国际形象。而“东突”近来重又活跃的事实似乎证实了这一点。“世维会”对于自身的转轨也颇有些自鸣得意,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则随之起舞,对其寄予很高期望。“世维会”在其成立公报中指出,本组织的成立,“标示东土耳其斯坦境外运动基本完成统一化、组织化以及东土耳其斯坦问题国际化的进程”。[26]多里坤表示,2004年是“一个转折点”,“世维会”的成立对于“东突”运动有相当大的鼓舞作用。[27]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亚洲项目官员格雷夫则宣称,该组织的成立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应该得到认真对待”。[28]
    三、“东突”势力新发展的动因
    “9·11”以来“东突”势力内部出现的上述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动因有以下几个。首先,国际反恐斗争对“东突”极端恐怖势力形成的制约,是“9·11”以来“东突”分裂势力出现新发展的总体原因。“9·11”以来,无论是“东伊运”等“东突”恐怖分裂组织的边缘化与分化,还是“世维会”等“东突”主流势力的整合和策略调整,都与这一外部国际环境的变迁有着根本的联系。随着国际反恐联盟的形成和国际反恐斗争的全面展开,“东突”恐怖团伙遭受沉重打击,整个“东突”分裂运动处于强大国际压力之下,它们不得不想方设法为自己“辩护”。[29]恐怖组织“东突新闻信息中心”的发言人承认,“9·11事件”后,“东突”组织承受了国际社会施加的强大舆论压力。[30]为了应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一些“东突”恐怖组织急急忙忙出来宣称不支持恐怖暴力活动,甚至“东伊运”也公开否认其与基地组织有联系。[31]此外,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担忧以及加大对国际国内恐怖活动的监控,使“东突”分裂势力主流认识到应更加强调它们斗争的非暴力性质。“世维会”的成立也表明,多数“东突”分子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改头换面、迅速“转轨”,任何辩解都是徒劳的。于是,“世维会”便伴随着“东突”主流的“转轨”应运而生。
    其次,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东突”势力公开或暗中支持,是“世维会”等分裂组织逐步壮大的直接原因。“世维会”在德国慕尼黑得以如期成立是与德国政府的纵容分不开的。德国政府不仅拒绝中国政府要求其对“东突”活动予以限制的合理要求,而且在“世维会”开会期间,还有德国警察在会场外维持秩序。美国对“东突”的支持更是卖力。“世维会”发言人坦言,其获得的最大支持来自于美国方面。[32]该组织“执行长”阿里穆也不讳言“美国支持我们的独立运动”。[33]热比娅还承认,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的慷慨的财政资助”是其组织能够在华盛顿生存下来并得以在世界各地进行分裂活动的重要原因。[34]
    美国对“东突”势力的支持有如下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把“东突”分裂活动与恐怖活动相切割。2001年12月5日,布什总统的反恐大使泰勒宣称,美国与中国在“东突”问题上有分歧。美国方面并没有将东突分离分子当作恐怖主义者看待。[35]此后美国之所以把“东伊运”列为恐怖组织,主要是因为美国掌握了“东伊运”危害美国安全利益的确凿证据。但是,对于其他“东突”恐怖组织,如“东突解放组织”[ETLO],美国仍然网开一面,奉行双重标准,不将它列入恐怖组织黑名单,还反过来指责中国以反恐为由侵犯人权;二是把中国的反分裂行动转化为“人权”问题。美国国务院称:“新疆出现的恐怖暴力活动是因中国忽视当地民族人权要求的结果,是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表现。”[36]美国主管人权与民主发展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拉纳在新疆大学作报告时公开表示,美国关注新疆地区的人权状况。[37]2004年2月,美国国务院在其发布的《2003年国别人权报告》中指责中国“以国际反恐怖战争为理由严厉镇压以和平方式表达不同政见的维吾尔分裂主义嫌疑者和独立的穆斯林宗教领袖”。[38]2007年9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第497号决议案,要求中国政府停止“对维吾尔人在文化、语言、宗教领域的打压”。
    最后,中国多边外交的成功和国力的增强,也有助于解释“世维会”实行的“渐进疆独”的策略转变。苏联解体后中亚新独立国家的出现,一度使“东突”头目们误以为建立“东突”国家的时机到了。然而,“9·11”以来中国的多边反恐外交取得巨大成功,特别是中国-俄罗斯-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友好合作关系的迅速发展;使“东突”的“急独”梦想破灭。中国-中东关系和中国-欧洲关系的稳步发展,又使“东突”在土耳其、德国等国的活动空间大大缩小,以致被迫不断向西转移。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力的增强,特别是新疆的繁荣和发展,使境外维族人对“疆独”的支持下降,[39]也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均明确反对“疆独”。在这种形势下,“渐独”成为“东突”势力的主要战略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东突”分裂势力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东突”分裂势力演变将呈如下趋势。
    其一,“世维会”将进一步确立其在境外“东突”分裂势力中的主导地位。由于有美国等西方国家从意识形态出发对其进行支持,“世维会”将有可能发展成为像达赖流亡集团那样的分裂团伙,长期在国际上制造分裂活动。特别是在热比娅成为主席后,该组织的影响力日趋上升,大有成为“东突”分裂组织“总部”之势。“世维会”自称,它现在已经成为“从中亚、阿拉伯半岛、欧洲一直到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的维吾尔人运动”的最高协调中心。[40]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东突流亡政府”在“东突”势力中的影响要小得多。因此,尽管境外“东突”分裂组织的分化和整合是个伴生现象,“世维会”能否最终成为“东突”分裂势力的总代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从其发展势头看,它极有可能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境外“东突”分裂势力最有影响的代言人。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尽管“东伊运”等极端恐怖组织对我们构成了现实威胁,但“世维会”等打着“人权”旗号的分裂组织对于我们的国家统一构成的则是长期挑战。
    其二,“世维会”的所谓“转轨”努力将面临重重困难。一方面,它宣称的“渐独”策略受到以“东突流亡政府”为代表的“急独”势力的有力挑战。“世维会”成立后不久,一些“东突”分裂分子就对其表示极度不满,认为“世维会”将短期目标设定为“谋求维吾尔人更多的自治权”是无原则的妥协,是牺牲维吾尔民族利益的“背叛”行为。这些人顽固地坚持,“除独立以外,任何其他目标都是毫无意义的”,宣称“‘东突’民族和文化的生存只能依赖于不屈不挠和不计代价地寻求独立”。[41]它们为了显示对“急独”目标的渴望,于2004年9月在华盛顿成立所谓的“东突流亡政府”。就实质而言,“渐独”与“急独”之间的斗争仍属“东突”内部权力之争,是对“谁能够代表东突分裂势力正统”的主导权之争。尽管“东突流亡政府”的成立被许多媒体称为“东突”上演的一出“闹剧”,但“急独”分子另起炉灶表明,“东突”内部在分裂运动的短期目标、策略等问题上仍然存在重大分歧,“世维会”希望一统天下的“美梦”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世维会”将会继续与“东突”恐怖势力藕断丝连。尽管“世维会”把自己打扮成非暴力组织,标榜它是“一个非暴力、以和平民主方式推动维吾尔民族的民族自决权的团体,与恐怖主义毫无牵连”,[42]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它都无法真正摆脱与恐怖活动的牵连。“世维会”的一些组织单位和个人至今仍列于中国公安部的恐怖组织黑名单上,其下属组织“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和“东突信息中心”仍是受监控的恐怖组织。“世维会”的多位头面人物也都是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热比娅是“人权活动家”光环掩盖下的分裂分子和恐怖分子,新疆自治区政府认定她是“恐怖”事件背后的“真正元凶”。[43]多里坤曾经是恐怖组织“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前主席。此外,“世维会”对“东突”恐怖活动的态度也表明它是支持恐怖分子暴力行动的。“世维会”认为,恐怖活动是因为中国政府没有通过政治对话解决新疆问题造成的,中国政府应对恐怖袭击的发生承担直接责任。例如,迪里夏提针对南航客机事件声称,中国政府的指控没有“有效证据”,有“不可告人的目的”。[44]可以预见,未来“东突”势力仍将继续在意识形态宣传和恐怖袭击两个方面互相配合,致力于分裂祖国的行径。
    其三,“东突”活动中心可能进一步向美国转移。历史上,境外“东突”分裂组织活动中心的迁移经历了从中亚到土耳其再到德国的轨迹,现在开始越过大西洋向北美地区发展。欧洲特别是德国仍是“东突”分裂势力活动的中心,但自“9·11”后,一些“东突”分裂分子在向美国转移。华盛顿地区聚集了不少“东突”分子从事分裂活动,他们认为美国对他们的活动“不仅表示同情,而且还在行动上给予了真正支持”。[45]热比娅当选为“世维会”主席后,美国已成为其主要活动平台。她到美国后一直居住在华盛顿特区,由其担任主席的“美国维吾尔人协会”的办公室离白宫仅一个街区之遥。另一分裂组织“东突流亡政府”把成立地点选在美国国会大厦,其所谓“总理”艾尼瓦尔·玉素甫·土拉尼还拥有美国国籍。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以及中国向土耳其、德国等国施加的外交压力,是“东突”势力不断向美国转移的原因之一;此外,美国对“东突”或明或暗的支持是另一重要原因。热比娅甚至不无夸张地声称维吾尔流亡者“是被美国收养的世界上的孤儿”。[46]美国一联邦地方法院最近裁定释放17名关押在关塔那摩基地的“东突”恐怖分子,并考虑允许他们定居美国,这可能增强“东突”分子把美国作为其最后庇护所的信心。[47]可以预见,随着美国对“东突”势力的进一步纵容,“东突”在将来有可能更多地把美国作为其活动中心。
    结语
    “9.11”以来,“东突”势力最为重要的发展是一些“东突”恐怖组织的“圣战化”倾向不断加强。同时,以“世维会”为代表的“东突”主流加紧整合、改变策略并越来越把美国作为最后的依靠对象。针对这一变化,中国在严厉打击“东突”极端恐怖势力的同时,应当在国际上展开与“世维会”等组织争夺话语权的斗争。此外,我们必须更加注意“东突”分裂运动中的美国因素。美国为寻求中国的反恐合作,会在形式上对“东突”分裂势力做出某些限制;而且,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美国不会在支持“东突”分裂势力上走得很远。但从长远看,美国仍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主要挑战者,美国国内一直有不少声音质疑美国由于反恐而忽视中国的崛起,主张遏制中国。鉴此,在美国反恐战争告一段落后,不排除它会抬高支持“东突”分裂势力的调门,利用所谓的“维吾尔人权”问题对中国进行敲打。美国将此问题作为遏制中国的一张随手可用的牌将会是一个较为长期的现象,中国对此必须未雨绸缪,有所防范。
    注释:
    [1]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2002年1月。
    [2]K. G. Pereire, "Jihad in China? Rise of the East Turkestan Islamic Movement (ETIM)", IDSS Commentaries, No. 56, 22 June 2006.
    [3]Yitzhak Shichor, "Fact and Fiction: A Chinese Documentary on Eastern Turkestan Terrorism",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narterly, Vol. 4, No.2, 2006.
    [4]Rohan Gunaratna and Kenneth George Pereire, "An Al-Qaeda Associate Group Operating in China?"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Vol. 4, No. 2,2006; "China Given Warning on Xinjiang", BBC News, September 30 2005, 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4297070.stm.
    [5]Christopher Bodeen, "China claims to bust radical Muslim gang", The Associated Press, July 9, 2008.
    [6]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互联网在传播极端主义思想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圣战分子”是通过互联网接受基地组织的宣传的。[德]《明镜》周刊网站,2007年4月11日;此外,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前主任内维尔·琼斯认为“这确实代表了宣传战的一种动向,而宣传战是我们不应忽视的,这毕竟是一场关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路透社伦敦2008年1月15日电。
    [7]Rohan Gunaratna and Kenneth George Pereire, "An Al-Qaeda Associate Group Operating in China?"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Vol. 4, No.2, 2006.
    [8]"Foundation of the World Uyghur Congress", http://www.web.radicalparty.org/pressreview/print_right.php? func=detail&par=9784.
    [9]据不完全统计,“9·11事件”发生前,“东突”分裂组织有50余个,主要分布于中西亚和西欧北美。20世纪90年代,它们曾在伊斯坦布尔召开过两届“东突国民大会”,但未能产生统一的领导机构来协调各组织的行动。Yitzhak Shichor,“Virtual Transnationalism: Uygur Communities in Europe and the Quest for Eastern Turkestan Independence",in Stefano Allievi and Jorgen S. Nielsen, ed., Muslim Networks and Transnational Communities in and across Europe, Leiden: Brill, 2003, pp.281-311.
    [10]艾克林:“东突问题:现况和未来”,第六届台湾与中亚论坛国际学术会议论文,http://www.w3.cyu.edu.tw/centralasia/chinese/ new6-4/1-2東突問題-現況和未来-艾克林.pdf.
    [11]“世界维吾尔大会主席倡导非暴力”,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4-07/a-2004-07-01-19-1.cfm.
    [12]Jehangir Pocha, "Rebiya Kadeer: The Uighur Dalai Lama", In These Times, December 7, 2006.
    [13]Yitzhak Shichor, "Limping on Two Legs: Uyghur Diaspora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spects for Eastern Turkestan Independence",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No. 6(48), December 2007.
    [14]以色列的希霍教授认为,该组织诉诸“民主、人权和民族自决”等价值观以及宣称放弃暴力活动,这种具有实用主义的暂时性的战略议程对于许多西方国家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因为一方面,它符合美国领导的“民主圣战”,有利于把维吾尔人的独立梦想与美国的“扩展民主”战略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它把宣传重点放在“人权”而不是“独立”上面,降低了分裂问题的敏感性,不会严重影响到支持它的那些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外交关系。Yitzhak Shichor, "Changing the Guard at the World Uyghur Congress", China Brief, Vol. 6, Issue 25, December 19,2006.
    [15]Yitzhak Shichor, "Limping on Two Legs: Uyghur Diaspora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spects for Eastern Turkestan Independence",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No. 6(48), December 2007.
    [16]艾克林:“东突问题:现况和未来”,第六届台湾与中亚论坛国际学术会议论文,http://www.w3.cyu.edu.tw/centralasia/chinese/new6-4/1-2東突問題-現況和未來-艾克林.pdf.
    [17]“维吾尔人:民族自决与独立”,http://www1.chinesenewsnet.com/gb/Ma..._14_1_113.html.
    [18]Jehangir Pocha, "Rebiya Kadeer: The Uighur Dalai Lama", In These Times, December 7, 2006.
    [19]"Foundation of the World Uyghur Congress", April 4, 2004, http://www.web.radicalparty.org/pressreview/print_right.php? func=detail&par=9784.
    [20]“世维会”的成立及其策略调整,为维吾尔分裂分子寻求西方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媒体的支持提供了更大的平台。Richard Rice, "Uyghur Ethnicity and Human Rights Discourse in Post 9/11 China", Virginia Review of Asian Studies 2007, http:/www./vcas.wlu.edu/VRAS/2007/Rice.pdf.
    [21]杨素兰:“中亚反恐的政治现实——以东突为例”,http:// www.w3.cyu.edu.tw/centralasia/chinese/sub/1207/09-12月論壇-楊素蘭.pdf.
    [22]"Foundation of the World Uyghur Congress", April 4, 2004, http://www.web.radicalparty.org/pressreview/print_right.php?func=detail&par=9784.
    [23]Erik Eckholm, "China Muslim Group Planned Terror, U.S. Says", The Newyork Times, August 31,2002.
    [24]"Uyghurs support Tibetan cause", http://www.rfaunplugged.wordpress.com/2008/03/18/newsdesk-uyghurs-support-tibetan-cause/.
    [25]Rebiya Kadeer, "Not the Torch of Liberty", The Washington Post, April 1, 2008,A17.
    [26]“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公报”,2004年4月19日,http://www.uyghurcongress.org/cn...sp? ItemID=549669318.
    [27]杨素兰:“中亚反恐的政治现实——以东突为例”,http://www.w3.cyu.edu.tw/centralasia.
    [28]“世界维吾尔大会主席倡导非暴力”,2004年7月1日,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4-07/a-2004-07-01-19-1.cfm.
    [29]John Pomfret, "Muslim Chinese fear for rights",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13,2001.
    [30]邱永峥:“中美合力打‘东突’”,《中国青年报》,2002年12月25日。
    [31]Davide Giglio, "Separatism And The War On Terror In China's Xinjiang Uighur Autonomous Region", http://www.unitarpoci.org/theses/giglio.pdf.
    [32]“维吾尔人:民族自决与独立”,http://www1.chinesenewsnet.com/gb/Ma..._14_1_113.html.
    [33]杨素兰:“中亚反恐的政治现实——以东突为例”,http:// www.w3.cyu.edu.tw/centralasia/chinese/sub/1207/09-12月論壇-楊素蘭.pdf.
    [34]Jehangir Pocha, "Rebiya Kadeer: The Uighur Dalai Lama", In These Times, December 7, 2006.
    [35]"US, China Agree to Fight Terrorism, Differ over Xinjiang", AFP, Dec. 6, 2001.
    [36]U.S. Department of State, "Patterns of Global Terrorism 2001", Released by the Office of the Coordinator for Counterterrorism, East Asia Overview, May 21, 2002, http://www.state.gov/doouments/ organization/10290.pdf, p.17.
    [37]Lorne W. Craner, "The War against Terrorism and Human Rights",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19, 2002, http://www.state.gov/g/drl/rls/rm/16222.htm; Lorne W. Craner, "U.S. -China Human Rights Dialogue",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December 20, 2002, http://www.state.gov/g/drl/rls/rm/16221.htm.
    [38]美国国务院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发布:《2003年度各国人权报告》,2004年2月25日。
    [39]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曾组团拜访居住在许多国家的维吾尔族华人华侨,并安排他们回国参观访问。这些维族同胞都为祖国的发展和新疆的繁荣感到鼓舞,并表示要为中国的统一和故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40]“维吾尔人:民族自决与独立”,http://www.uyghuramerican.org/forum/showthread.php? t=5612.
    [41]Yitzhak Shichor, "Limping on Two Legs: Uyghur Diaspora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spects for Eastern Turkestan Independence",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No. 6(48), December 2007.
    [42]“世界维吾尔大会主席倡导非暴力”,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4-07/a-2004-07-01-19-1.cfm.
    [43]“努尔·白克力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新疆日报》,2001年9月11日。
    [44]“恐怖攻击?疆独组织:中国栽赃的”,台湾《联合报》,2008年3月10日。
    [45]Yitzhak Shichor, "Limping on Two Legs: Uyghur Diaspora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spects for Eastern Turkestan Independence",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No.6(48), December 2007.
    [46]Joshua Kucera, "Uighur Activist: China Is Making 'A Frontal Attack on Our Ethnic Identity'", http://www.eurasianet.org/departments/insight/articles/eav030708.shtml.
    [47]“美联邦法官悍然下令释放‘东突’分子”,《环球时报》,2008年10月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