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国外蒙古问题研究的进展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 恩和 参加讨论

    蒙古问题研究在我国从60年代中期起步,已经历了30多年的途程。本文拟概括地介绍、分析国外蒙古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主要成果、发展趋势,提出从国外同类研究得到应有的启示,加强我国蒙古问题研究的若干建议。
    一、国外蒙古问题研究的进展
    国际问题研究出现于本世纪初,随着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生存和发展日益受到国际局势变换的制约而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蒙古长期处于前苏联“卫星国”国际地位,蒙古问题并未引起西方大国的关注。如将蒙古本身和前苏联的研究除外,世界各国对当代蒙古的研究,进入60年代后才起步。在1961年蒙古加入联合国后不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蒙古学家欧文•拉蒂默尔(Owen Lattimore)访问蒙古,出版了他的个人专著《游牧人与革命者》。之后,美欧一些国家对蒙古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现状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根据美国牛津大学、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大学和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学共同参与,由克利俄(Clio)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世界文献学丛书,关于1992年底前蒙古问题的西文论著(包括蒙古、日本、俄罗斯学者编著,后译成西文的少量论著)有489部(篇),其中1965—1979年间的有206部(篇),1980—1989年间的有123部(篇),1990—1992年间的有60部(篇)。这些论著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可靠的资料价值,有相当一部分著作是撰写者深入蒙古社会,经长期实地考察和理论分析后写成的有分量的成果,从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我们不能不加鉴别地接受和承认作者们所持的立场、观点,但不能因此而笼统地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
    应当指出,在克利俄出版社搜集的论著中并没有包括联合国有关组织、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不少国家的研究机构所撰写的专题报告,以及数量可观的非西文成果。众所周知,蒙古的北部邻邦——俄罗斯(1992年前为苏联——作者注)、前经互会成员国,在同蒙古“兄弟般合作”的几十年间,对蒙古问题的诸多领域都有过系统深入的研究;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设有蒙古研究室,曾撰写、发表、出版过大量论著。西方在70年代前对蒙古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俄文资料的西方翻译入手的。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俄国内的经济下滑造成的出版业不景气,致使蒙古问题论著发表、出版数量明显减少。但是,该领域的研究并没有断线,仍有一些论著相继问世。例如,Г.С.雅斯吉娜的研究报告、俄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报告、俄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出版的论文集,集中反映了俄罗斯学者对蒙古社会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水平和趋向。
    日本对蒙古问题的研究着手于1972年蒙古建交后,到80年代中期开始步入系统研究阶段。自大阪外国语大学教授小贯雅男的专著《现代游牧社会》于1985年由东京青木书店出版以来,日本学者独立完成或同蒙古学者合作撰写的论著、研究报告不断问世。仅以90年代以来出版的小贯雅男、野延行、青木信治等人的论著为例,足可说明蒙古问题在日本学者们学术视野中处于何种地位。
    二、国外学者主要成果及研究工作若干特点
    30多年来,国外学者们在蒙古问题研究领域已取得重大进展和众多成果。为从国外研究中加以借鉴,对已取得研究成果和开展学术研究的特点进行初步介绍分析,对国内同行了解和分析国外研究所达到水平,今后此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也许有所裨益。
    1.主要成果
    国外学者的众多成果,可以分为涉及构成主权国家各主要领域问题的系统研究成果——综合性论著,具体针对某一特定领域问题的专题论著两大类。前者多为专著和论文、研究报告集;后者多为单篇学术论文。本文作者这里指出的“主要成果”,不是单纯按论著学术水平区分高低的概念,而只是从个人认为国内学者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一些成果中,举例性地选择了为数很少的若干部(篇)而已。在此原则之下,除拉蒂默尔的专著外,可以提到的综合性论著有:A.J.K.桑德斯、T.N.杜普依、S.札哈其得、J.S.梅杰、R.L.沃尔登等人的专著。这些著作以其论题的广度和深度,常被西方学者们所引用。随着蒙古问题方面学术交流活动的逐年频繁,已有多本学术会议文集出版。仅以西方出版的论文集为例,具有广泛影响的有:J.斯库伯特、H.G.施华兹、S.阿基诺等学者主编的学术会议文集。
    自进入90年代,东北亚区域合作问题受到有关国家关注以来,以区域合作为背景的蒙古问题研究方兴未艾。日本川和平基金会三次立项研究的成果已先后由S.Kuribayash、H.Takahash等人主编、出版;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立项研究的成果也已印行。这些文集中反映当今蒙古对外经济关系现状与趋势的论文、研究报告,很值得一读。
    此外,还有涉及该国政体演变、政党制度、法制体系、对外国关系以及部门经济、内外贸易、财政金融、人口与就业、民族宗教、社会文化等问题的数百篇专题论文,散见于学术刊物。为使国内同行了解国外学者近年间的关注热点,这里仅介绍80年代末以来发表的若干篇论文。例如,A.J.K.桑德斯、J.诺德拜、M.米利沃吉维克、L.霍尔斯特罗穆、M.法伯、伊.米勒纳、P.柯林斯、P.布纳、T.金斯博格、P.默里勒等学者的论文、研究报告,对我们了解西方学者关于蒙古局势剧变的立场、观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国外研究进展的若干特点
    从学术信息载体的形成,将蒙古问题研究确立为稳定的科研方向,以及所采用的方法论等几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特点。
    经常报道蒙古问题发展信息的西文大众传媒有:香港发行的《远东经济评论》、美国技术信息服务局主办的《外文资料研究服务报告:东亚,蒙古》、英国广播公司办的《世界广播摘要第3部分:远东》等;刊载蒙古问题研究成果的西文专业期刊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办的《亚洲综览》、印第安那大学主办的《蒙古学研究》,英国剑桥主办的《英—蒙协会杂志》,德国威斯巴登市主办的《中亚研究》、《中亚研究杂志》,法国Nanterre主办的《蒙古与西伯利亚研究》。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也曾主办过《加拿大—蒙古评论》。
    作为国际问题研究的一个分支,在50年代就有学者以蒙古问题为研究方向,攻读学位,到70、80年代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学者逐渐增多例如获得博士学位的如表:
    
    从方法论角度分析,国外学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强调和注重社会调查方法。一些学者常年累月深入蒙古社会各阶层,访察和体验社会变迁、公众心理,并同官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而掌握了较系统的现状资料。目前,美、日、欧主要国家的不少研究机构已同蒙古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因此,他们的工作比较扎实,研究成果也容易转化为政府行为。
    其次,把蒙古问题置于其周边环境中,作为区域问题的一部分加以研究,是近年来国外研究进展的一个趋向。除上述和平基金会、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的几次立项研究外,韩国庆熙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与蒙古科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以“东北亚在世界新秩序中的地位”为主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亦属此例。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中关于蒙古对外经济关系的文章也是值得一读的。多国学者共同参与,是此类研究的特点。以这几次研究为例,有美、日、韩、蒙及我国研究人员参与了研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蒙古问题研究已进入国际合作阶段。
    国外学者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创新。除采用社会调查、抽样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外,也开始采用模型技术和计算机手段,注意运用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