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3-4世纪昌黎鲜卑胡姓群体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东北史地》2010年第1期 黄河 参加讨论

    提要:3世纪后期慕容鲜卑兴起并占领辽东后,昌黎成为其政治活动的中心,大批被其征服的鲜卑各部落也被迁徙到昌黎定居。在3世纪后期至4世纪中后期昌黎的长期定居生活中,有的鲜卑部落通过改姓被慕容鲜卑纳入到其统治集团之中,进而与其结为一体,成为其所建各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魏统一北方的军事政治压力下,昌黎鲜卑胡姓与慕容氏的联合体迅速崩溃,纷纷投奔北魏,最终融入到北魏统治集团。
    关键词:3-4世纪;昌黎鲜卑;胡姓;慕容鲜卑
    昌黎最初是曹魏为了安置鲜卑而设的县级行政区,据《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载:“正始五年九月,鲜卑内附,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以居之”,后升级为昌黎郡辖昌黎、宾徒两县,在行政上归曹魏在辽东所置的最高军事长官东夷校尉管辖,西晋咸宁二年(276)又划归平州管辖。[1]昌黎的地理位置“犄角范阳,襟带辽、碣”,是“内抚燕代外怀群夷”的战略要地,[2]为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麓的慕容鲜卑从辽西到辽东乃至南下中原的必经之地,因此3世纪后期慕容鲜卑崛起后就将昌黎作为侵掠的主要目标,“复掠昌黎,每岁不绝”[3]。元康四年(294)慕容廆率部落迁徙到昌黎大棘城。西晋永嘉之乱(308-311)爆发后,西晋无力顾及东北边境,慕容廆乘机控制了昌黎,从此昌黎成为慕容鲜卑政权的政治中心。在此期间,慕容鲜卑先后征服了周边的宇文、段部、慕舆、素连、木津、库莫奚等鲜卑部落,并将他们安置在昌黎及其周边地区,鲜卑各部开始在昌黎定居下来。
    据苏庆彬先生统计,昌黎的鲜卑胡姓共有慕容氏、谷氏、屈氏外、卢氏、仇尼氏、悦氏6家。[4]由于鲜卑属于游牧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很大的游动性和分散性,因此慕容鲜卑并没有能力控制定居在昌黎的鲜卑各部。如鲜卑酋长吐谷浑部原为慕容廆庶长兄,在迁徙到昌黎后可能是因为草场的问题,双方产生了矛盾,从而远徙阴山,定居到今青海河湟谷地。据《晋书》卷九七《四夷·吐谷浑传》载:“廆嗣位,而二部马斗,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斗!’吐谷浑曰:‘马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于人!乖别甚易,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于是遂行。吐谷浑谓其部落曰:‘我兄弟俱当享国,廆及曾玄才百余年耳。我玄孙已后,庶其昌乎!’于是乃西附阴山。属永嘉之乱,始度陇而西,其后子孙据有西零已西甘松之界,极乎白兰数千里。”而没有跟随吐谷浑西迁的部落成员则继续定居在昌黎,改姓为谷(浑)氏,[5]加入慕容氏的政权之中,如谷衮在后燕官至广武将军。[6]此时被慕容鲜卑征服迁到昌黎的鲜卑各部往往是与吐谷浑部一样,除了远徙他方脱离慕容鲜卑的控制外,大多数则定居昌黎,改换姓氏,融入慕容鲜卑所建的各政权当中。如昌黎原为屈突氏,鲜卑库莫奚在被慕容皝征服迁到昌黎后改姓为屈氏,[7]屈氏在前燕中有屈突铁侯为将帅[8]、屈氏在西燕中有屈遵为尚书仆射[9]、仇氏在后燕政权中有仇尼归任御史、仇尼遂为卫尉、仇尼慕为抚军将军、仇尼倪为镇东大将军营州刺史;[10]悦氏在前燕有悦悺为尚书右仆射、在南燕有尚书悦寿:[11]卢氏在后燕卢副鸠为尚书令、临泽公,[12]从上列史实可见,被慕容鲜卑征服迁徙到昌黎的鲜卑部落通过改姓氏,成为慕容鲜卑所建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各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慕容鲜卑最先建立的前燕政权在公元370年被前秦灭亡之后,慕容鲜卑处于被统治地位长达13年,而昌黎其他鲜卑胡姓在公元383年前秦肥水之战崩溃,后燕、西燕建立后,仍然能够出现在慕容氏政权之中并出任官职,说明昌黎的其他鲜卑胡姓在前燕灭亡后仍然与慕容鲜卑保持着密切的政治联系,昌黎鲜卑胡姓在3世纪后期至4世纪中前期在昌黎的长期定居生活中已经结为一体。
    然而昌黎鲜卑胡姓与慕容鲜卑的利益联合体其存在的政治前提是十六国北方长期分裂的状态和慕容氏能够建立政权的军事实力,一旦北方中原出现长久统一的局面,而慕容鲜卑出现分裂的状态,其群体就必然会发生分裂。公元395年北魏道武帝在参合陂歼灭后燕军主力、在北魏大规模进攻后燕的政治压力下,昌黎鲜卑胡姓为了家族政治利益纷纷归附北魏。其中昌黎屈遵在投附北魏时对所属吏民的一席话颇具代表性,据《魏书》卷三三《屈遵传》载:“太祖南伐,车驾幸鲁口……遵独告其吏民曰:‘往年宝师大败,今兹垂征不还,天之弃燕,人弗支也。魏帝神武命世,宽仁善纳,御众百万,号令若一,此汤武之师。吾欲归命,尔等勉之,勿遇嘉运而为祸先。’遂归太祖。”屈遵在西燕政权的地位较高,为慕容永尚书仆射,而西燕被慕容垂灭亡后,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仅为博陵令,因此其投靠北魏也实现政治地位提的目的。北魏道武帝十分清楚昌黎鲜卑胡姓在慕容氏政权中的政治影响力,因此对于主动投附的昌黎鲜卑胡姓给以较高的政治待遇,如屈遵“太祖素闻其名,厚加礼焉。拜中书令,出纳王言,兼总文诰。中原既平,赐爵下蔡子”[13]。又如谷浑在跟随其父谷衮投奔北魏后,“太祖时,以善隶书,为内侍左右。太宗世,迁前锋将军,从幸河南。还,以选给事东宫。世祖即位,为中书侍郎,加振威将军。丛征赫连昌,为骁骑将军。迁侍中、安南将军,领仪曹尚书,赐爵濮阳公”[14]。再如卢氏奔北魏后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卢鲁元“太宗时,选为直郎。以忠谨给侍东宫,恭勤尽节,世祖亲爱之。及即位,以为中书侍郎,拾遗左右,宠待弥深。而鲁元益加谨肃,世祖逾亲信之,内外大臣莫不敬惮焉”,而且卢鲁元子卢统又和北魏太武帝的舅舅杜超女通婚。[15]此后上述三家的子孙也世代为官,最终融入到北魏统治集团之中。慕容氏则在北魏军队的打击下被迫投奔北魏,其政治地位明显要低于上述3家,如《北齐书》卷二○《慕容俨传》载:“慕容俨,字恃德,清都成安人,慕容廆之后也。父叱头,魏南顿太守,身长一丈,腰带九尺。”有的慕容氏出于避难的考虑则将姓氏改为豆卢氏,据《周书》卷一九《豆卢宁传》载:“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前燕之支庶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避难改焉。”
    综上所述,3世纪后期慕容鲜卑兴起占领辽东后,昌黎成为其政治活动的中心,大批被其征服的鲜卑各部落也被迁徙到昌黎定居,有的鲜卑部落通过改姓被慕容鲜卑纳入到其统治集团之中,成为其所建各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与其结为一体。在北魏统一北方的军事政治压力下,昌黎鲜卑胡姓与慕容氏的联合体迅速崩溃,纷纷投奔北魏,北魏出于瓦解慕容鲜卑政权的考虑,给以其群体较高的政治待遇,最终使其成为北魏统治集团的一部分。
    注释:
    [1]《恶书》卷14《地理志》。
    [2]参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8北直九。
    [3]《恶书》卷108《慕容廆载记》。
    [4]参见苏庆彬:《两汉迄五代入居中国之蕃人氏族研究—两汉至五代蕃姓录》,香港:新亚研究所,1967年,第185-205页。
    [5][7]参见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97页,第151页。
    [6][14]《魏书》卷33《谷浑传》。
    [8]《晋书》卷114((符坚载记》。
    [9][13]《魏书》卷33((屈遵传》。
    [10]《晋书》卷124《慕容宝载记》、《慕容盛载记》、《慕容熙载记》。
    [11]《晋书》卷110《慕容儁载记》、卷128《慕容超载记》。
    [12][15]的《晋书》卷34《卢鲁元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