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从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看珲春的历史地位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 薛篁 参加讨论

    摘要:本文依据《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阐述了珲春因面临俄日帝国主义的侵略所具有的特殊历史地位。论及在当时繁纷复杂的形势下,中朝关系的变化,以及在中朝关系方面珲春的历史地位。档案资料表明,有清一代珲春历史地位不断提高,直至成为军事要塞、通商要埠、交流窗口。
    摘要:边防史;珲春;清代;中朝边界
    “珲春”为满语音译,意为“边远之城”,位于吉林省东端,濒日本海,东南以通肯山延伸向西南的山脊与俄罗斯分界;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珲春一带三四千年前就居住着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战国、秦、汉时期,北沃沮人活动于此,西晋以后,肃慎后裔繁衍于此。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置乐浪、临屯、真番、玄菟4郡。玄菟郡西迁后,延边曾属乐浪郡东部都尉管辖。唐代渤海国强盛期,设5京15府62州,东京龙原府治设于珲春八连城,领庆、盐、穆、贺4州。公元785至794年渤海王大钦茂以东京龙原府为都城。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在其地建东丹国。辽时,珲春隶东京道。金灭辽,延边地区设海兰路,属上京路辖区。金末东夏国割据政权时,珲春属率宾路辖区。元灭东夏,珲春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统一后,珲春隶奴儿干都司。
    入清以后,珲春地区渐为人所关注。缘于珲春地处边陲,毗俄连朝,东望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对该地区予以特殊的重视。本文仅就清代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管窥珲春在有清一代的历史地位。
    一、防俄前哨
    珲春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必然成为中俄交涉的敏感地区而为清政府所重视。早在1644年世祖福临灭明建清后,划兴京(今新宾)以东、伊通州以南、图们江以北为封禁区。置盛京将军、宁古塔将军、瑷珲将军,珲春隶属宁古塔将军辖区。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乌拉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于延边设珲春协领,隶属于宁古塔副都统。《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以下简称《珲档》)有载:“珲春地方于康熙五十三年将库雅拉人等编为三佐领,设立佐领三员、骁骑校三员、兵一百五十名,本年由宁古塔移驻兵四十名,共兵一百九十名、协领一员、防御二员、笔帖式二员。雍正五年添设无品级教习官一员。乾隆十七年从三姓地方移驻兵六十名,乾隆二十五年裁减吉林打牲乌拉两处兵丁缺额添设之兵一百五十名,二十六年裁减吉林打牲乌拉两处兵丁缺额添设之兵五十名,共兵四百五十名,内领催二十七名。内于乾隆二十七年选放废官九名,道光六年移驻阿勒楚客、拉林两处之兵缺二十名开除,现有共兵四百三十名,内领催二十七名。以上三佐领俱系满洲旗分,并无蒙古汉军旗分”。这是清军在珲春地区驻防的大致情形。
    19世纪中叶,中国处于战祸频仍、强邻环伺的险恶境地,沿海及周边屡遭侵扰。当此之时,沙俄欲壑难填,《瑷珲条约》和《天津条约》远不能满足其胃口,又向清政府提出补续和约八条。第一条就提出中俄东部边界沿乌苏里江、松阿察河、兴凯湖、珲春河至图们江口划分的无理要求。对中俄边界的我方土地、河流,设谋夺取,尽现饕餮之相。并不断派遣军队庇护所谓移民非法大量涌入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珲档》中关于此时期边事日蹙的载记颇丰,仅举二件为例。
    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二十八日吉林将军行辕札文:“吉林将军行辕为飞行札饬事。案照六月二十七日途次赫尔苏站,准吉林将军衙门飞咨内开(缺文)日,本衙门会同黑龙江奏报:夷官夷众不遵理阻,强行察看地势,并在乌苏里江东岸建房垦地,(缺文)珲春沿海地界派员前往督兵防范等因各一折,均奉到朱批,‘另有旨。钦此。’并随折接奉上谕:特等奏:俄夷由水路分赴珲春,并夷众强赴黑河口查看地势,及在乌苏里江建房垦地情形此时定已行抵吉林,著会同奕等将俄夷如再有人船下驶应如何妥为开导拒阻,其建房垦地之人,如何驱逐筹划办法,奏明为要。夷情渐行桀骜,或竟恃强用武,所称相机防堵及多备余勇操纵等事悉心商办等因。钦此,钦遵前来,遵查该夷近来蔓延日甚,桀骜愈彰,即应先行筹画,以备不虞。除饬属三姓副都统衙门遵照文内事理设法拒绝,速将存营兵丁及挑备余丁,招募团练乡勇共得若干,将来能否得力之处造具切实年岁清册,先行咨送备核可也须至札者。”
    咸丰九年(1859年)七月初十日吉林将军衙门的密札:“将军衙门,为飞行密札事。承办处案呈:准三姓副都统衙门咨据黑河口防夷委员协领倭克锦等报呈,查前此声报欲进松江之夷商瓦尔佛罗米幅等,曾经职等抚慰,该夷已言暂候火轮船不日由瑷珲折回再入松江,当在岸下停泊,派兵看守等情,业经飞报在案。续于六月二十六日申刻据戍守毛力上口六品蓝翎塔明阿报称:有夷商玛克西木斐耻等五名,乘坐小舟一只由黑龙江潜入松花江北岸停泊,欲向上游等情,飞报前来。职等随即乘船往阻,该夷遣人前来相阻,夷商等会面,职等赶至相问,该夷并不答言,亦即开船悬帆向上而往,随即督同弁兵各乘小船赶阻追至,遂前登船,即向拒绝,开导其黑龙江入松花江上往,虽有尔国船只经过,概不准入松花江上游等语,百般抚慰。该夷怒称:我们系奉命前来,定入上游。江上游(缺文)饬令兵丁夺其撑船杆篙,该夷立时怒目横眉,肩腰带洋枪等械,言说:我们拼死定入松花江上往,万难回。俱露启衅凶形,持械再不容前进,欲向拼阻,尤恐激烈衅端,意欲跟踪往阻,兼值夷船糜常往过,尤恐贻误,随即一面派甲兵德安尾随,一面具文飞报。伏思职等既受重委,敢不竭力拒阻,无如该夷(缺文)意不遵理阻,拼死上游,职等万不得已,罪不可赎,现当夷船纷驶之际,虑恐嗣后再有夷人接踪潜入,则向深阻攸关滋启衅端,又当何(缺文)。夷商不遵理阻,航入松花江上驶情形合并飞报等因,声复前来,本署副都统参领巴彦布再四思维,嗣(缺文)下驶,夷人会同前报夷商瓦尔佛罗米幅乘船拼命闯入松花江西上肆行。既见应即以兵堵御,方免分窜之虞,惟时势攸关,拒恐因而启衅,总有筹计抚之尤难。虽正言理阻,万不足恃为羁縻。况该夷抵姓人数愈多,更必滋意窜扰,将来不知何所底止。是以据情飞报将军衙门,呈请查核指示。如该夷来城安分循理,自应相机合应。倘有桀骜妄为不驯,究应何以制遏,乞速见复,遵照办理可也。等因前来,查夷商既敢恃强闯入,尤虑拥众分窜,尔时再议筹防,岂非事后无济,相应吴请飞饬署副都统协领富尼扬阿作速驰抵黑河口,相机拒绝,并咨三姓副都统衙门刻即分布严防,极力阻回,断不准任其分窜各处自取罪戾。倘该夷设敢咨意扰害,即行绑赴黑河口以待夷酋迩来理论,是为至要。惟该夷辄称拼死定入松花江上往,即应以拼死不准擅赴之言驳斥阻回,何得借恐启衅为词,听其上游无忌,若仅纵恿了事(缺文),本应从严参办,姑念该员等初莅防务,嗣后如有续来夷人无论如何拼命,断不准任其闯入,(缺文)定行从重究办,既密咨宁古塔、伯都讷、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并札珲春协领遵照严防,并(缺文)飞咨宁古塔副都统衙门遵照办理可也。等因前来,相应抄录原文,呈请遵照严防,勿任该夷分窜可也。须至札者:右札暂署珲春协领,遵此。”
    俄人蛮横之相在上引文中活现于字里行间—“怒目横视”、“俱露启衅凶形”,船擅入航,且随意在珲春一带公然非法盖房定居。珲春地区之所以为沙俄所垂涎,笔者认为缘于以下几点:其一,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列强把侵略的目光集中于中国沿海地区,沙俄当此中国面临瓜分豆剖之时不甘人后,急于侵吞中国领土,占领中国市场,故而恃强横行。其二,清政府虽对珲春地区甚为关注,但在兵员配备、边境布防诸方面难尽人意,面对强敌,珲春地区人力物力均有捉襟见肘之感,难以拒阻沙俄的侵略行径。加之沿海地区战事频仍,清政府忧急之至,对无暇总体筹划,沙俄则乘机肆行无忌。对此,中国方面唯有设法力阻。
    咸丰九年(1859年)七月十八日《珲档》载:“将军衙门,为飞行札饬事。承办处案呈,案据珲春协领台飞英阿报称:职亲诣海沿复查,当据海防官弁报称,摩阔崴切近停泊夷人火轮船一只,不时又外洋往返搬运木植卸在该处,现将运来木料搭架板房六所尚未盖完,复有垒窑烧砖,测其意抑或必来多人,并查以前装煤开行之船迄今并未旋回等语。据此,合将据报夷情,先行飞报将军衙门查核可也。等因前来,当奉宪批:摩阔崴地处海内,刻下难以施为。然盖房、烧砖意在久居,殊与珲春有碍。如俟冻结,能否驱逐之处,着该协领体察地势,竭力布置设法办理,呈报可也,等谕。遵查前据该协领差员探报,绥芬河口迤东夹道子地方有夷人在彼伐木,而摩阔崴又时有火轮船一只来往,是其藏头露尾试步而行,不问可知耶。然珲春地处沿海,又无城垣,万难任其久居,以防变生不测,奈以岛屿之间措施不易,除咨行宁古塔副都统衙门,即饬委员常升等届时协剿,勿任玩延,致于重咎凛遵之外,相应呈请飞行札复珲春协领台飞英阿遵照,期于冻结以前勘明地势布置妥协,一俟届冬冰固,步履处处可通,即行断其归路,使彼首尾不达,连夹道子地方占据夷人一齐歼除,毋遗余孽可也。须至札者:右札珲春协领,遵此。”
    然而俄人贪欲与日俱增,无视我国主权,非法侵入之举频频发生,珲春当局数令所属恪尽职守,严责玩忽职守之员,尽力维护我土我疆。
    《珲档》咸丰十年(1860年)珲春协领的呈文称:“于七月二十日恰喀拉保玉等恳称,伊等暂往绥芬、岔沟等处山场挖参,如能获利以为过冬之需。此际倘经俄罗斯夷人侵入,保玉急将所来恰喀拉俱各带回大营等语。伯兴等一时糊涂,即令伊等旋回。复因时值秋凉,且又断绝口费,职等是以暂行回城收拾衣履,备办口食属实等情呈递前来。惟查前据佐领松恒报称,曾经夷人由陆路窜越绥芬,且绥芬河口东岸海参崴地方,已被夷人占有据。迩际屡奉将军衙门札饬剿办之际,该员等既将恰喀拉人等抚恤招来,理宜在绥芬一带就近捕猎刨采,协同该处巡防官兵、西丹等一体堵御,而该员等因何任其各去入山复又自行回城饰词,实系玩懈之至。除一面札饬该员等星夜赶赴岔沟等处,收集恰喀拉人等,并会同佐领松恒、尽先防御富勒杭阿等务将海参崴占据夷人设法歼除外,查委笔贴式阔布通武一人带领有枪恰喀拉二十名先到霍勒吞洪阔,次经骁骑校伯兴、委官城安二人带领有枪恰喀拉二十名后到霍勒吞洪阔,而该员等实属玩延之至。职不敢擅专,呈请将军衙门查核,分别示惩以观后效之处,暨飞报副都统衙门可也。”
    1860年以后,俄国向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所谓移民骤增,其武装部队亦越发蛮横凶残。珲春首当其冲。为此,清政府赏加珲春协领为副都统衔以重事权。
    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十六日,吉林将军鉴于边事日繁,且珲春协领办理对外交涉事件日臻完善,为慎重边防,奏请清廷:“窃前以宁古塔所属之珲春,远处极边,额兵较少,拟请裁撤副甲,酌添官兵,改为八旗,以重防守。并声明珲春原设协领,系属三品武职,现与外夷交涉,互有会商事件,请赏加副都统衔,俾与外夷会商事件品秩较崇。现任珲春协领讷穆锦,办理外夷交涉事件,一切均臻妥善,拟请赏加副都统衔。嗣后珲春协领一缺,永为定章,俾资镇摄,等因具奏。奉旨:该部妥议,具奏。嗣准兵部咨照,该将军所请珲春地方边防紧要,酌添官兵,改为八旗,保防边疆各等因,应准如奏办理。至所称珲春现任协领讷穆锦,及嗣后珲春协领一缺,于补放时,请赏加副都统衔之处,惟系二品职衔,应否准其戴用,恭候钦定等因,具奏。第准部咨谨以裁撤副甲,拟添官兵各节,曾经奉旨:依议。钦此。等因,咨照前来。至珲春协领一缺,请赏加副都统衔之处,是否奉旨允准,奴才等未便含混遵办。第查珲春地处边隅,孤悬东南,现在添改八旗,且与外夷时有会办交涉事件,在在均关綦重。现在珲春原设协领,系属三品职衔,每与外夷交涉通商,一切率以官秩微末,无所观瞻。是以奴才等,仍恳天恩,照前请珲春协领讷穆锦赏加副都统衔,庶酝边防重务有裨。如蒙俞允,嗣后珲春协领一缺,作为副都统衔协领永为定制之处。奴才等系因慎重边防起见,是否有当,理合附片具奏。伏乞两宫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遵行。谨奏。请旨。”
    面临强贪之邻,珲春诚为“吉林全省最要之区。”副都统衔协领,擢为副都统势在必行。
    礼部于光绪七年(1881年)五月初九日的咨文称:“礼部为知照事。仪制司案呈:光绪七年四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铭安等奏请添设副都统暨建造衙署各折片,吉林珲春地方辽阔,向归宁古塔副都统管辖,相距遥远。该将军等请添设大员以资统率,系为因地制宜起见,著照所请,添设珲春副都统一员。其应铸关防并支给俸廉等项,改设官缺建造衙署各节,均著照所议办理,其余未尽事宜,著该将军等体察情形,详议俱奏该部知道。钦此。钦遵到部,查此案应由兵部主稿,会同本部办理。相应知照吉林将军可也。须至咨者:右咨吉林将军。”
    兵部于光绪七年(1881年)五月二十九日的咨文称:“兵部为咨行事。武选司案呈:光绪七年五月初七日内阁抄出,铭安等奏,窃谓设官分职本系因地制宜,而事异势殊尤在因时通变,以今日之珲春而论,实在吉林全省最要之区,体制不遵不足以资镇守,事权不重不足以专责成,拟请添设珲春副都统一员,请旨简放。如蒙特旨允准,应请敕部另铸珲春副都统关防一颗,颁发应用,以昭信守。查各城副都统所管均设协领二员,惟阿勒楚喀协领一员、佐领委协领一员,珲春原设协领一员,毋庸更改。应请援照阿拉楚喀之例,于佐领六员内,改设佐领委协领一员,先换顶戴,其余防、骁、笔贴式均可毋庸更易。该处原有额兵六百名,至珲春与宁古塔地段本有分界,自应仍照原辖地方划归珲春副都统专管,如宁古塔所辖有与珲春相近之地,应否酌量拨珲春,当由臣等咨商宁古塔副都统德平阿体察情形,再行详细核议具奏。所有添设珲春副都统每年俸廉津贴等项,应仿照吉林各城副都统一律支给,俾资办公。其余官弁兵丁无所增减,应请仍照原领俸饷支给,毋庸另添,以节糜费,合并陈明谨奏。光绪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内阁奉上谕:铭安等奏请添设副都统暨建造衙署各折片,吉林珲春地方辽阔,向归宁古塔副都统管辖,相距遥远。该将军等请添设大员以资统率,系为因地制宜起见,著照所请添设珲春副都统一员,其应铸关防并支给俸廉等项,改设官缺建造衙署各节,均著照所仪办理,其余未尽事宜,著该将军等体察情形,详议具奏该部知道。钦此。抄出到部,相应行文吉林将军可也。须至咨者:右咨吉林将军。”
    吉林将军于同年七月初八日咨行珲春副都统衙门遵照。
    清廷慎加遴选,调任前呼兰副都统依克唐阿为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少壮从戎,勇谋兼俱,为清廷得力骁将。累积勋绩,以功擢佐领、协领、副都统,赐号“法什尚阿巴图鲁”(诚勇)。清廷把这样一位得力骁将任为珲春副都统,充分体现出对珲春的高度重视。
    珲春的改制标志了珲春的历史建置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副都统衙门是清代驻防八旗的地方军事组织,兼管地方行政事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珲春副都统衙门的设立,对捍卫疆土,维护主权具有应急之需,亦具重大历史意义,无疑大大提高了珲春本已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钦命依克唐阿加“帮办边务等事”衔。次年依克唐阿会同勘界大臣吴大澄与俄方交涉勘界,同年五月二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中俄于边界岩杵河进行八次勘界会议。依克唐阿以“一寸山河尽寸心”的精神,据理力争。吴大澄亦凛然陈词,迫使俄方归还非法占据的黑顶子地区,且就图们江口土字牌的设立达成协议,与俄使滨海省省长巴拉诺夫等签订《珲春东界约》。在珲春中俄边界竖立了“土”、“萨”、“啦”3个界牌及16个边界记号,在长岭子立一铜柱,上刻吴大澄书铭文正文14字:“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铭文前刻序42字:“光绪十二年四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澄,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奉命会勘中俄边界,即竣事,立此铜柱。”事竣,依克唐阿奏报朝廷。《珲档》载:“帮办吉林边务珲春副都统,奴才依克唐阿跪奏为勘界事竣,恭折复命,仰祈圣鉴事。窃奴才奉命与臣吴大澄会同俄官,查勘东界重立牌博,所有前后办理情形,业经与吴大澄随时会衔奏明在案。现于九月十八日将各段分图记文,悉皆画押钤印讫,界务一律告竣。除一切详细情形,并地图、记文各件,由臣吴大澄赴阙面陈复奏外,奴才职在边疆,未便擅离,所有勘界事竣,复命缘由,理合恭折由驿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于十月三十日奉到回折,军机大臣奉旨,知道了,钦此。于次年七月十九日饬交委笔贴式文奎呈交省”。  《珲档》中关于俄人强行入境,恣行不法,我方或据理力争,或折冲交涉,或行使主权的档案资料甚多,尤以清中叶以后为丰。关于1900年沙俄侵略珲春无恶不作,珲春爱国将士和人民群众奋然而起,与沙俄侵略军浴血奋战的档案更为珍贵,充分体现了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和珲春不可轻视的历史地位。档案资料中,多次提到珲春为“吉林全省最要之区”,说明地方与中央对珲春的重要性皆有共识。再者珲春驻防由协领奏加副都统衔,继而正式增设副都统,增兵员、设八旗,后又钦命加帮办“边务军事街”,在在诸端都说明珲春的历史地位日趋重要。
    二、邻朝边陲
    珲春在中俄边界交涉中的历史作用十分重要,与朝鲜仅一江之隔,故在中朝关系史上,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事无巨细,关涉重大。
    清初,朝鲜与清朝订约,向清纳岁币贡物,承认为清属国。中朝边贸素有往来。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涉足中国的同时,先后同朝鲜订立通商条约。是时,清政府自顾不暇,不能给朝鲜以佑护,不得已而鼓励朝鲜与各国订约,以期互相牵制,达到所谓以夷制夷的目的。当此之时,朝鲜部分上层人士亦要求实行政治革新和开放,摆脱清朝控制的欲望溢于言表。因而在中朝边界,贸易往来、领土等诸多事端纠葛不一而足。与朝鲜隔江相望的珲春,自然成为矛盾多发地区。
    迫于生计,朝鲜向珲春一带的越界垦民与日俱增,虽清廷一再申禁,然难阻其势。《珲档》关于查禁朝鲜人越境的档案展卷即得。
    同治六年(1867年)宁古塔副都统的札文:“档册房案呈:为札饬先行查禁事。照得珲春地方与朝鲜隔江为界,每经俄人进街购买零星货物,而朝鲜人等亦不免借端越界。若不先行查禁,诚恐酿成巨患。相应札饬查界官等,刻即带兵,务在所属界内实力严查。遇有朝鲜人等私行越界在于各屯游历,即行拿获解交该国查办外,设有所属不肖之辈,希图互做招引容留,不论旗民人等,一律拿送本衙门加等惩戒。倘若不实不尽,定将尔该界官等一并严参不贷。慎之毋违,为此特札。”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三月初九日吉林将军衙门的咨文:“为咨还事。本年三月初八日准贵帮办咨开,前准函覆,以南岗沿江一带朝鲜人民偷种荒地,应即拨兵弹压,免其再种等因。现已就近饬令右路统领保成,转饬该路左营营官骁骑校魁英,带领所部队伍前往该处沿江一带,节节巡察,以免朝民越界仍旧偷垦。除一面双衔分行外,合将原稿咨会书行盖印发回存案,为此合咨,请烦查照施行等因,准此,合将会稿书行盖印附入封筒,备文咨还。为此合咨贵帮办请烦查照施行。须至咨者:右咨钦命帮办吉林边务事宜珲春副都统依。”
    时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以后,朝鲜人樵采种田越境者,屡驱屡来。清廷三令五申,一再严禁其潜越入境。珲春副都统衙门,由《珲档》中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珲春副都统为严禁朝鲜人越境樵采种田的札文可见一斑:“左司案呈:为札饬严禁事。窃查朝鲜,现即改为自主之国,而越境樵薪、种田分粮尤属违犯边禁,自宜遵章查禁。况当春令,江水成蹊,处处可通。若辈更易潜越采运。除晓谕所属各屯嗄山达、乡、地一体遵照外,合亟备文札饬。为此,札仰查界官遵照。嗣后,凡韩民越入我境采伐柴木,务须实力查禁。倘有抗违不遵者,即行拿解来辕,以凭究办。如该界官徇纵置之不理,定行严议不贷,切切,特札。右札仰查界官云骑尉庆喜遵此。”
    再者,珲春与朝鲜之间的边贸由来已久,实有必要保护本区、本国利益。1882年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规定的中朝陆路贸易地点,有中国的珲春和与图们江相隔的朝鲜会宁一组。次年《吉林朝鲜商民贸易地方章程》又就有关问题拟定详细章程。签约前后,在中朝贸易中,珲春的地位一直至关重要,因而《珲档》中关于处理这方面事物的档案也甚丰富。
    光绪六年(1880年)十二月十五日,珲春副都统为严禁携带洋货前往朝鲜贸易的札文称:“将军衙门,为札严行饬禁事。兵司案呈:案查本衙门遵照奏定章程,按年由吉林、宁古塔、珲春等处派员带领兵丁与部派通事前往朝鲜贸易,不准携带私货等因,历注在案。兹届应行派员监视之期,本衙门当派花翎佐领恩龄等前往,另文咨札遵照外,惟查洋货一项,亦不在朝鲜贸易之内,自应严饬各员弁不准私带前往,以免滋生事端。除札饬花翎佐领恩龄照遵严禁,如有随带人等带洋货者,即行查出呈送,从重惩办,不准稍涉徇隐外,相应札饬珲春协领衙门遵照可也。须至札者:札珲春协领准此”。
    韩俄陆路通商后,中朝商民往来交易事件日趋繁杂,对珲春地区产生影响。《珲档》中吉林将军衙门为韩俄陆路通商后交涉事务繁重速筹良策的咨文称:“为咨商事。光绪十五年九月初四日准北洋大臣直隶阁爵部堂李咨开,据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升用道补用知府袁世凯禀称,窃照本年八月初四日,韩廷派庆兴府使金禹铉监理庆兴府韩俄陆路通商事务,当即电禀宪鉴并奉电谕各在案。伏察朝鲜之庆兴、吉林省之珲春等处,密迩接壤,现在韩俄既订约,在该处通商,并已派员监理商务,则与珲春一带商民往来交易事务,渐增繁重,而随时探访该处情形,亦关紧要。理合禀请宪台鉴核,转咨吉林将军查照,就近遴员察勘经理,实为公便等情,到本阁爵大臣。据此,除分咨外,相应咨会,请烦查照察酌妥办见覆,等因到本督办将军准此。查韩俄陆路通商,既经举行,该处与珲春接壤,一切交涉事务,势必渐臻繁重,防微杜渐,亟宜速筹良策。贵帮办副都统躬临其境,闻见确真,应如何筹办之处,相应备文密商,为此合咨贵帮办副都统,请烦查照察酌,望速见覆施行。须至咨者:右咨珲春副都统恩。”
    当彼纷繁复杂之时,为谋私利而犯禁者大有人在,为保护本国利益,珲春副都统衙门再三严申厉禁谷米等出口,《珲档》中此类文件甚多。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珲春副都统衙门札文:“左司案呈:为札饬一体严禁事。查珲属境内本年旗民所种田禾,夏秋之间雨水失调,且被虫灾,秋冬以来粮价日昂,足征收成欠薄。通盘详核,乃所出之粮竟不敷所需,若不事先预防,申明禁令,将恐民食不济,为患非轻,应将食米照章严禁出境。除张贴晓谕,并分饬查拿,有犯即获解究外,合亟札饬。为此,札仰水师营查街、查界,二道河卡、招、越两局等官遵照一体认真巡缉,毋论华、韩人民,敢将谷米希图渔利潜行运贩出境,立即查获,并其粮石及载运之车马一并解送本衙门,依例分别从严科惩不贷,幸毋视为具文,致干未便。切切,特札。右札仰水师营管带、街道厅查界官、二道河卡官、招、越垦局等遵此”。
    更为重要的是珲春在中朝界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中朝界务虽不似中俄界务之繁险,但亦甚复杂。折冲外交,护疆卫土之责,历史地落在珲春之肩。《珲档》中关于此方面的档案,量大事详。如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初三日吉林将军衙门为由珲春副都统拣派委员速赴交界地方详慎会勘划定界限的咨文:“钦命督办吉林边务事宜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兼理打牲乌拉拣选官员等事一等继勇侯希、头品顶戴吉林副都统恩为咨行事。边务承办处案呈,本年九月初三日准北洋大臣直隶阁爵督部堂李咨开,光绪十一年八月十八日准朝鲜国王咨开,照得光绪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准本年七月二十七日准贵大臣照会内开,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开,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日本衙门议奏图们江界址请饬吉林将军派员与朝鲜官员会勘一折,本日奉旨:依此。钦此。相应恭录逾旨,钞录原奏咨行贵大臣遵照可也等因,到本爵阁大臣,准此。查本年七月间准吉林将军来咨,以朝鲜民越界占种,恐滋事端,业经本爵阁大臣转咨贵王派员知会吉林地方官,定期认真会勘,分明疆界,妥商办理在案。兹准前因,相应钞录折稿咨会贵国请烦查照,派员会同办理施行等因,准此,查图门勘界一事,屡经边官请期,未奉贵大臣照知,未便派员,刻已饬派安边府使李重夏会同吉林地方官勘审疆界,妥为办理,相应备文照覆,请烦查照施行等因,到本阁爵大臣,准此,相应咨会贵将军请烦查照,迅派妥员,速赴交界地方详审会勘,划定界限,妥商办理,仍望见覆施行等因,到本爵将军,准此,除札饬督理吉林朝鲜商务委员秦令煐遵照外,相应咨行贵副都统查照,就近由珲春拣派妥员,速赴交界地方详慎会勘,划定界限,妥为商办,仍希将所派官员衔名即行咨覆,以凭转咨可也。须至咨者。右咨珲春副都统依”。
    关于珲春属境中朝界牌——“华夏金汤固,河山带砺长”诸界牌的位置,光绪十九年(1893年)《珲档》有明确载记:谨将珲属分设吉朝界线牌博开列于后:
    一、华字碑立于小白山顶。
    一、夏字牌立于小白山东麓沟口,距华字碑十五里。
    一、金字碑立于黄花松甸子头接沟处,距夏字碑二十二里。
    一、汤字碑立于黄花松甸子尽处水沟口,距金字碑五里。
    一、固字碑立于石乙水水源出处,距汤字碑十二里。
    一、河字碑立于石乙、红土两水汇源处,距固字碑四十一里。
    一、山字碑立于长坡浮桥南岸,距河字碑八十八里。
    一、带字碑立于石乙、红丹两水汇源处,距山字碑二十三里。
    一、砺字碑立于三江口之图们江、西豆水汇流处,距带字碑三十六里。
    一、长字碑立于图们江、朴河汇流处,距砺字碑三十一里。
    珲春既要与朝鲜往来通商,又要禁止违章贩运;既要护土守疆,又要不激化矛盾。在有清一代,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珲春在中朝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引档案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拒日要地
    珲春紧邻日本海,距海最近处仅15公里,与日本隔海相望。日本当局自甲午中日战后,继续攫取辽东半岛,霸占整个东北之心不死,对三国干涉还辽耿耿于怀。1905年,日俄战事以重新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朴次茅斯和约》画上了罪恶的句号。日本当局野心勃发,欲壑难平,急于1905年11月2日任命外相小村寿太郎为全权大使前往北京,会同被任为全权代表的日本驻华公使内田康哉与清政府会议。中日双方自是年11月17日至12月22日,议会22次,缔结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3款,附约12款。日本不仅全部承袭了俄国在东北的地位,且攫取诸多利益。
    上述形势波及珲春。日俄战后,日本侵略势力立即指向延边,1907年8月,兵进延吉县(今龙井)龙井镇,设“朝鲜统监府派出所。”1909年胁迫清政府与其签订所谓《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即臭名昭著的《间岛协约》,夺吉会铁路兴修权,并改统监府派出所为日本总领事馆。继在珲春等地设日本领事分馆及其他侵略机构,如警察署、派出所等。
    此期前后,《珲档》中有关日人在珲活动的档案弥足珍贵。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二十日珲春副都统为呈报日人大增根诚二等出境日期的咨文记载:“钦命头品顶戴镇守珲春地方副都统军功花翎恒为咨报事。承办处案呈,案查游历日人大增根诚二、鬼头为辅、荻野清造、村上宇吉、佐佐木定观等五名,持照游历,抵珲日期业已咨报在案。兹于七月十四日,据吉宁军右营管带德顺呈,据右哨哨官依力明阿哨长全福德呈称,奉饬派兵保护该日人大增根诚二等五名赴白石砬子、河口、大肚川、黑顶子、伯力灯一带地方测画地图,该日人等于七月初八日返回至河口过江赴韩国去讫。等情呈报前来。据此,合将日人等游历出境日期理合备文咨报。为此,合咨贵抚部院、督部堂、副都统查照施行。须至咨者:钦命副都统衔署理吉林巡抚部院朱、右咨钦差大臣陆军部尚书衔都察院都御史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徐、钦命吉林副都统赏戴花翎成。”
    同日吉林将军衙门为不准游历日人擅竖旗帜的咨文:“为咨覆事。交涉总局案呈: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十四日奉宪台发交、准珲春副都统咨称日人到珲绘图、竖旗标记,现已派员拔去,并有抵境之日人无游历公文等因,当奉宪批,来牍阅悉。查珲春虽已宣布开放,尚未划界,该游历日人自不能藉绘图为名竖立旗帜,致起他人猜疑。仰交涉总局察核备文咨覆,等因到局。查日人绘图,并无此项明文,乃又擅竖旗帜,殊属不合,现既派员拔去自可作为了事。惟无游历公文之日人,仍宜按照约章办理,以免漫无稽查,理合呈请咨覆等情,到本大臣、部院。据此,相应备文咨覆贵副都统,请烦查照办理施行,须至咨者:右咨珲春副都统。”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签订后,日本高度重视取得的权益,肆行其虐,力催珲春速开商埠,勘定租界,且扬言不日拨兵保护领事馆及日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初八日珲春副都统为开埠通商及日方请求勘定租界事的咨文,翔实地记载了这一史实:“钦命头品顶戴镇守珲春地方副都统军功花翎恒为咨报事。承办处案呈,案准贵抚部院、督部堂、副都统咨开,户司案呈,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六日窃奉札开,交涉总局案呈,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接奉发交,准外务部咨开:案查中日《会议东三省条约》第一款载:中国应允俟日俄两国军队撤退后,将奉天、吉林、黑龙江省各地方,中国自行开埠通商。所有奉天省之新民屯、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吉林省之长春、吉林省城、哈尔滨;黑龙江省之齐齐哈尔、满洲里,均经本部先后宣布开放在案。兹查奉天省之凤凰城、辽阳;吉林省之宁古塔、珲春、三姓;黑龙江省之海拉尔、瑷珲,日俄两国军队各已撤退,自应由中国开埠通商。应即照案先行宣布开放。除照会各国使臣查照并声明洋商租地仍俟中国订有租建专章方可开办外,相应咨行查照可也等情,到本督部堂、署部院。据此,除分行外,拟合咨行,为此合咨贵副都统查照可也等因,前来,除分行咨会查照外,现于本年九月初六日准驻韩咸镜道日本宪兵队长奥村惠者来珲,遂即至署晤面,声称近准驻吉日领事官文称,珲春地方既由中国开埠通商,是以派彼来珲勘定租界,不日拨兵保护领事馆暨日商等语。案查洋商租地业经外务部照会各国使臣,应俟定有租建专章方可开办等因,当以尚未奉准如何外租明文,所有勘定租界并拨兵保护各节未便率行办理各情答复,伊即旋回韩国去讫。合亟呈请备文咨报,为此合咨贵抚部院、督部堂、副都统查照施行。须至咨者:钦命副都统衔署理吉林巡抚部院朱、右咨钦差大臣陆军部尚书衔都察院都御史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徐、钦命吉林副都统赏戴花翎成”。
    在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外敌强悍的大形势下,珲春险相环生是必然的。《珲档》既反映了当时的总趋势,也从侧面记载了爱国军民的正义斗争。
    综言之,有清一代,清政府经历了由盛转衰,地接俄朝,隔海邻日的边陲重镇珲春,也同样难脱此运。从丰富的《珲档》看,珲春堪称军事要塞、边陲重镇、通商要埠、交流窗口,其历史地位不可低估。本文所引仅为《珲档》一小部分,粗粗勾勒清代珲春历史地位,以期引起关心珲春史地者瞩目,并盼深入研究大作问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