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比较中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1-03 中国民族报 吴楚克 参加讨论

    我一直想写一个带有总结性的东西,让读者多少概括性地知道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不同之处。尽管中哈两国的可比性不明显,但是,哈萨克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性格,哈萨克民族鲜明的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以及它们在国家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正如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性格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一样,是可以比较的。
    首先是关于民族性的问题
    哈萨克斯坦本土的哈萨克人处在中亚,又长期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其性格有鲜明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地方来的哈萨克人。这种差别感在与中国的哈萨克人相处后,再与本土的哈萨克人相处的过程中不由自主产生,或许就是他们提到的“俄化哈萨克”。到底是“哈化俄罗斯”还是“俄化哈萨克”,真有点说不清楚。因为很多哈萨克人说俄语,所以,说“俄化”似乎更可靠。也就是说,“俄化哈萨克”和“哈化俄罗斯”都是存在的。不过,文明同化有一个不变的规律,就是低的趋向高的。这是一个不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规律。如果文明程度接近,那么靠近哪一个就会受哪方面的影响大。比如蒙古国的政治家们认为他们最好是远离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学习美国、印度的文明方式,结果,北方的蒙古人还是像俄罗斯,南方的蒙古人还是像中国的内蒙古,他们没有把自己变成美国人或者印度人。哈国北部的哈萨克人受俄罗斯影响深远也是自然的,正如哈国南部的哈萨克人深受中亚其他民族的影响。
    这种南北文明中心差距造成的结果,就是北方哈萨克人的性格更趋向俄罗斯人,南方哈萨克人的性格更趋向传统游牧哈萨克人,东方哈萨克人与中国哈萨克接壤,自然有中国哈萨克族的特征。这种状况,才使如何塑造统一的民族文化特征成为独立后哈萨克斯坦面临的首要任务,他们从传统游牧民族生活的特点、共同爱好和习俗中提取出被所有哈萨克人接受的成分,强化为哈萨克人的民族象征,以此彰显哈萨克人的民族性。
    事实上,中国人很久以来就自己分成“南人”和“北人”,也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南方人和北方人,他们没有明显的界线,有着宽泛的过渡带,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由于以少数民族为主,所以有更加明确的民族性格。然而,无论是中国南方人还是中国北方人,都没有出现周边中心文明的影响产生的“同化”现象,始终以中华文明为中心,周边少数民族历史上也一直趋向内地文明。换句话说,中华文明圈的影响始终是东方文明的核心,这使中国人免除了寻找、塑造、维护自己的文化及由此形成的民族性的焦虑和不安,也正由于此,中国人不像哈萨克人那样努力塑造和维护自己的民族的特性。
    哈萨克人的民族性格是十分复杂的,有很多对立的特征和因素同时存在于一人之身,如豪迈与细腻、粗犷与小心、大胆与谨慎、冲动与隐忍、诚实与奸诈,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好面子”。现实生活中所有排位置、论名次、看穿着、观举止都与面子直接相关,没有面子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有时需要用全身力气去维护。这也导致哈萨克人与他人交往受限制,非常烦琐而且容易不满,只在至亲好友间往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和人之间的冲突竞争是直截了当地拼“面子”,金钱和权力便主宰了当今哈萨克人的社会。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尊重知识人才、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诚仁礼致信”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关于国家与个人关系的理解
    每一位哈萨克人都把独立的哈萨克斯坦看得很重,因为,他们需要一个能够自豪的祖国。因此,哈萨克斯坦需要不断创造辉煌与奇迹,才配得上哈萨克人这种自豪。
    一是国家利益高于人民利益,一切以国家名义要求和提出,每个公民不能质疑,而是必须执行。但是,人民是具体的,具体到每个公民都有个体的特殊利益和要求,国家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却是笼统的、模糊的,甚至只是部分人的利益,但所有人都必须服从。尤其当国家还处在成长阶段,强化国家权利和集团利益就是自然而然的了,现阶段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利益远远高于普通人民的需求。比如,技术要尖端、高档,产品要高端、名牌,设备要一流、全新,教育要西方、快乐,孩子要从上顶尖幼儿园开始。其实,这脱离了哈国实际。这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情景类似,因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曲折。
    二是哈萨克斯坦的“国家面子”问题被绝大部分民众认可,无论是在体育比赛还是唱歌比赛中,无论是产品还是人才,只要是排名论次的事情,哈萨克斯坦都要有绝对的大国风范。于是,举国家之力举办各种世界运动会和国际会议、展览会。这有点像以前的中国,不考虑回报率,只要争得面子,就算成功。现在中国还有这种事情,但各级政府主动接受监督以后,情况已经好多了。
    三是来源不同的哈萨克人的利益之间与国家利益之间时有冲突。尽管哈萨克斯坦号称有100多个民族,但哈萨克斯坦的国名就确定了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正如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所言:赋予这个国家名称的那个民族当然是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可是,即便是哈萨克族内部,也因不同部落和移民国家不同而不同。因此,在构筑社会关系网络和利益划分方面就必然存在不同利益,有时,这些利益代表之间的冲突是如此的严重,以致需要其他国家的介入。哈萨克人历史上就是如此,16世纪开始的中亚各汗国之间的争夺,就不断引入周边强大邻国介入,直到18世纪引入沙皇势力,最后臣服于俄罗斯帝国。事实上,这种传统斗争在今天仍然以别样的形式存在于哈萨克人内部,干扰着哈萨克民族的团结和发展。中国人历史上曾被南北分割成许多部分,在南方划分出不同地域和宗族,在北方也同样被少数民族区域和黄河流域所分割,出现众多特色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集群,他们相互间差别明显,存在利益冲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才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登上历史舞台,结束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中国历史怪圈。其实,只有真正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和国制度,才把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真正统一起来,国家才能够真正强大,人民才能够真正富裕。
    其三,从俄罗斯看哈萨克和从汉族看少数民族
    在俄罗斯人眼里,中亚少数民族始终处在纷争当中,即便是在今天,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之间也争来争去。目前,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各国中最强大和发展最快的,但在中亚其他国家看来,有点暴发户的感觉。比较这些情况:
    一是俄罗斯人比中国人更了解中亚国家和民族,这恐怕可以追溯到金帐汗国时代蒙古人与中亚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在蒙古帝国灭亡以后,经过近300年长期不懈的努力,直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才得以真正控制中亚各汗国。在此期间,大量的俄罗斯人早已经开始移居中亚,筑城建堡,居民相互往来,贸易相互促进,文化自然相互影响。时机一到,俄罗斯先进的制度和思想就直接进入,特别是从教育和文化方面占据优势,培养本土知识分子为俄罗斯服务,并支持他们在当地政治舞台上占据主导。所以,尽管十月革命为各民族解放提供了大好时机,中亚各汗国并没有争取独立。中国封建王朝时期对待周边藩属国的政策是“朝贡制”,你当你的皇帝,到时间来表示臣服就可以了。在文化上采取,主动接受者给予“教化”,差异悬殊的民族就是主动也不愿意被教化。
    二是中亚各现代民族形成的历史是与各现代国家出现的历史相关的,也就是先有国家,后有主体民族,及至中亚近代各汗国相互攻灭,被俄罗斯沙皇一一收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苏联时期明确了中亚各加盟共和国的版图和体制,明确了中亚各加盟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和文化,给予了现代工业和现代教育,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也就是说,即便是十月革命时期,中亚各主要民族还没有达到自觉要求民族解放和独立的高度,他们只能随着俄罗斯人的革命要求来实现民族自身的解放。否则,中亚出现的可能还是封建部落式的“汗国”。因此,从任何角度来看,我们都需要肯定俄罗斯历史和文化对中亚各国各民族的影响;从任何角度来看,独立后的中亚各国出现的“反俄罗斯”倾向都是独立成长的必然项目。从未来角度看,俄罗斯依然是对中亚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因为,当独立的民族主义热潮和强化主体民族的爱国主义需求稳定下来以后,中亚国家会发现,俄罗斯就在身边,俄罗斯依然强大。当中亚国家内部出现严重纷争的时候,或许就是俄罗斯重新展示其影响力的时候。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占人口的多数是问题的核心,而且汉族始终处在发展的前列,解放了的少数民族与解放了的汉族同样获得新的国家,他们的发展水平有差距,正像汉族地方也存在发展水平差距一样,并不是民族的,而是地域的。所以,不存在苏联时期的加盟共和国的制度需要和民族文化压抑。
    三是争取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富裕应该是中亚各国的头等大事。目前,中亚各国的政治形势还不十分稳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尤其严重,哈萨克斯坦相对好一些。因此,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上,所有以那个民族命名的国家的主体民族都希望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主人”的含义在游牧民族的语汇中除了具有一家之主的意思外,一般被称为“主人”的意思表示他们是有钱或者有权的人。独立20余年来,主人似乎并没有富裕起来,富裕起来的是极少数。不但如此,生活似乎也更加艰难和复杂,物价飞涨,社会动荡,金钱成为社会运转的惟一润滑剂。中亚各国稳定的前提就是实现政治公平和人民富裕,所有事件的背后都是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大引起的。所以,哪一国没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那一国就会出现动荡。
    中国的问题在逐步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富裕的过程中拥有了解决的前提条件,这也是中国展现光明未来的基础,现在中国人民对国家的前途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