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在本期《书林》上刊登我国著名史学家黎澍同志和陈旭麓同志两篇遗作。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生前交给本刊的,但万万没有料到文章尚未付梓而两位史学家却几乎同时遽然仙去(黎澍同志去世于1988年12月9日,陈旭麓同志去世于同年同月1日)。噩耗传来,令人愕然,久久难以相信。两位史学家毕生执着地追求真理,为我国的史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生前对本刊都曾予以热情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对他们的不幸去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本刊编辑部 我大约是在1953年或1952年就获知毛泽东主张对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取“百家争鸣”的办法来解决。当时由中宣部出面约请历史学家翦伯赞、邵循正、胡华三人合作写了一本名为《中国历史概要》的小册子,准备提供给苏联大百科全书备用。书稿交来以后,请示毛如何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讲如古史分期问题等等。毛回答说,把稿子印发给全国历史学家讨论,实行百家争鸣。(后来没有专就此事开讨论会,而是根据毛的意见裁决的。)不久,又传来毛的指示说:“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作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三个历史研究所合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我当时认为“百家争鸣”是指研究古代史而言,所以并不感到惊异,因为古史去今已远,随便发表什么意见,与现实无关。1955年9月或10月,陆定一向毛请示关于中共党史编写问题的意见。毛回答说:“百家争鸣。”而且他反对定一本统一的党史教材。我当时怀疑我听错了,反问说:“党史也百家争鸣吗?”陆说:“是的。”语气非常肯定。当时参加谈话的只有我和田家英二人。田问了些情况,没有提其他问题,似乎已有所闻。 此后毛本人在1956年4月25日和28日两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谈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说:“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956年5月2日毛又在最高国务会议谈到这个方针。最高国务会议有许多著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参加,因此是第一次公开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对待艺术和科学问题的方针。毛的态度使陆定一感到鼓舞。1956年5月26日,陆在中南海怀仁堂向学术文化界一千多人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这个方针。他在这个报告中特别谈到党史问题,说:“大家在等待中共中央编出一本党史教科书来,然后根据党史教科书来写各种近代史。现在请你们不要等待了。中共中央不准备编党史教科书,只准备陆续出版党的大事记和文件汇编。……在近代史的研究中,也应该采取百家争鸣的政策,不应该采取别的政策。”6月13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这个报告。人们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感觉政策难以掌握适当。人民日报在1957年1月7日发表陈其通、陈亚丁、马寒冰、鲁勒四人联名写的《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就表现了这样一种忧虑。实际上,人民日报的同志也感到对这个方针的宣传没有把握,不知怎么办好。1957年2月毛在最高国务会议讲话,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陈其通等人的声明和人民日报的态度都表示了不满,批评邓拓“过去书生办报,现在死人办报”,要求坚决贯彻这个方针。 毛泽东的坚决态度和人们的观望不前适成对比。人们愈是观望,他愈是坚决。当时在农业合作化和私营工商业改造方面取得的出人意料的进展使他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合作化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工商业改造消灭了资产阶级,可以说,所有私有制社会的各阶级在一个短短的时间里全消灭了。天下事如此容易,其令人踌躇满志,自不待言。早几年讲百家争鸣,因为是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无关宏旨;后来眼看阶级都消灭了,区区学术问题固然不算什么,就是其他一切问题也不在话下,可以百家争鸣,所以贯彻这个方针的态度越来越坚决。毛在最高国务会议讲话题目就叫《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其意义就是阶级消灭了,阶级对抗不存在了,剩下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就行了。这个讲话广泛传达以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几个大城市的民主人士和文化科学工作者中间果然起了鼓舞作用。他们被邀请在一些座谈会上发言。可是,即使在这个时候,这种场合,发言者也还是心存顾虑。毛本人在《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中说,人们“怕钓鱼”。这篇文章是反击右派进攻的信号,既然直到此时人们还说“怕钓鱼”,可见直到反右派斗争开始时,也并没有什么资产阶级猖狂进攻,需要“打退”。然而进军号已经响了,一场斗争已经不可避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们目瞪口呆。毛本人也难以自圆其说。结果在1957年6月19日公开发表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正式文本虽经反复修改,也还是不免自相矛盾。这个文本肯定说“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紧接着又说,“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阶级斗争到底结束没有呢?始终是一个问题,谁也作不出明确的回答。 由于这个问题没有明确回答,反右倾就成了制约“百家争鸣”的法码。果然纷纷其说,就反右倾;反右派反到鸦雀无声,又说还是要百家争鸣。如何适得其平?手持法码的人都想加码。稍一加码,又使百家为之钳口结舌,不知如何是好。此所以“百家争鸣”是毛泽东的一个最令人捉摸不定的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