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临沂凤凰岭一件铜器的定名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徐倩倩 参加讨论

    1982年,为配合兖石公路的建设,当时的兖石线考古工作队清理了临沂凤凰岭东周墓。此墓规模大,出土遗物多,墓葬由三部分组成:车马坑、器物坑、墓室,还发现殉人14具。墓葬虽早年被盗,但是仍然出土青铜礼器、兵器、玉石器、骨器等300余件。发掘者根据出土器物认为是春秋晚期鄅国的墓葬 。
    
    墓中出土一件管状青铜器,报告称为II式铜鐓,圆筒形,体上部饰变形蟠魑纹,下部饰两周倒三角形纹、内填变形线条云纹,底为三只尖足,足尖圆钝。长6.5厘米、径2.80厘米,重0.110千克。此件器物虽然小,但是纹饰精细,制作精致。检索报告的平面图,未发现鐓在平面图的位置,可能是由于体量较小,被别的器物压住,所以平面图无法表示。
    此件器物报告称为鐓。从器形看中空圆筒,体量较小,应当是安装木柄,不论大小与形制均与鐓类似。但是检索相关文献之后,我们对此件器物的名称、用途有不同的看法。
    文献中在曾经对一种车马器胁驱进行描述。胁驱:驾车马子鞁具。在服马之外协,有一皮革,一端系于衡,另一端系于轸。用以防骖马入内 。古人《诗经》、《梦溪笔谈》中也有对此种器物的描述。在考古发掘中,也曾经有实物发现。
    在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发掘中,发现8件III式骨管,发掘者根据其出土的位置与形状,判断为胁驱上的骨饰件。其中8号车左服马颈下和臀后的淤泥层上各出土一个丁字形木构件。前一丁字形构件,横木残长20厘米,宽、厚各3厘米,竖木圆形,末端套有三个带尖齿的骨管,通长19.2厘米,径2.7厘米。其中骨管长4.2厘米。后一丁字形构件,横木残长13厘米,宽厚各为3厘米,一侧有皮条痕迹,竖木圆形。末端套着三个带尖齿的骨管。通长19.8厘米,径2.5厘米,其中骨管长4.8厘米 。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发掘中发现多处这种丁字形的木结构,末端套着三个带尖齿的骨管共发现8件。发掘者根据其所在的位置及形制,判断为胁驱,也就是置于马之间,防止马在奔跑过程中因距离过近而发生相互碰撞的情形。
    由于俑坑中均为木质和皮革制,保存状况不佳,无法得知其全貌。在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中,可对胁驱的具体形制有所了解。在一号铜车马的左右服马的外胁(肩胛的下侧),各悬一件铜胁驱,形制与结构完全相同。胁驱呈丁字形,如一只展翅翘尾的飞鸟。扁平的两翅向两侧延伸,两翅的下端平齐成为一条直线,上侧两角收杀呈弧形。长14.6厘米,宽2.3-3.6厘米,厚0.5-0.8厘米。尾扁圆柱形,上细下粗,颈部有四个尖状的锥齿,直立于双翅的中部,呈90°角。尾长13厘米、径1.2-2.4厘米。首作鸟头形,伸颈张口,口中衔着扁平的条带,象征着吉祥的绶带。鸟形胁驱的首向上,双翅左右展开紧贴于马的外斜,带锥齿的柱形尾与翅呈丁字形横于外。发掘者还根据整个胁驱的大小,判断马车奔跑起来,服马与骖马的距离不小于13厘米(图二、三) 。二号铜车马上也发现形制类似的铜胁驱 。
    上文中的带有三个尖状齿的骨管应当就是胁驱的组成部分,并不是胁驱上的骨饰件,而是胁驱上以尖状齿向外锥刺马身,防止马与马之间相距太近,此骨管应当称为骨胁驱构件更为恰当。
    将凤凰岭的上述“铜鐓”与秦始皇一号俑坑出土的多件骨胁驱饰件相比,形制类似,大小相似,均为直壁筒状,带三个尖齿,只不过凤凰岭的为铜制,尖齿较钝,器身纹饰制作精细。那么这件器物应当定名为铜胁驱构件。
    翻阅已经发表的考古资料,此类器物似乎发现数量很少。分析或许有以下的原因:1、发掘者一般将其判断为鐏或者鐓;加之此类器物多为小件,器型不甚特殊,可能在报告中并未多加描述。2、使用胁驱的马车应为四驾马车,发掘中的车马坑以二驾马车为多。3、此种器物或许材质多样,除了铜、骨之外,也有可能是木质的,发掘中不易发现。对于此类胁驱构件的研究,还需要今后发掘中更加仔细清理与甄别。
    另外,在使用过程中,胁驱构件的形制也应是多样的。本文所列举的材料都是三齿状的,一些在服马和骖马之间发现的尖状器、多齿状器的此类器物或许均有可能为胁驱上的构件。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6月27日8版)
    责编:李来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