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科技考古 >

全新世早期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橡子和水稻的开发利用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人类学学报 newdu 参加讨论

    摘要:最近发掘的浙江上山和小黄山遗址(11400—8000 cal BP)是长江下游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村落遗址。这两个遗址均出土有大量磨石,而有机物遗存保存很少。本文对7件石器进行了淀粉粒、植硅体以及矿物残留物的初步分析,以便检验这些方法在复原古代生计形态和器物功能研究中的可行性。鉴定出的淀粉粒包括橡子、根茎类、薏苡以及疑似菱角等,但是没有发现水稻。在发现的水稻植硅体中,来自茎杆和叶的密度较高,而来自颖壳的密度较低。矿物分析表明残留物来自工具的使用以及周围的土壤基质。结果显示这些磨石曾经用于加工富含淀粉的植物和制陶用的羼和料。我们认为,对富含淀粉并且适于长期贮存的植物特别是橡子的大量开发利用是全新世早期长江下游地区生计形态中采集策略的特征。本研究显示了淀粉粒和植硅体分析在古代生计重建中的巨大潜力。对这些遗址残留物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从采集经济到定居农耕经济的转变。
    关键词:磨石;淀粉粒;植硅体;橡子;长江下游
    在全新世早期和中期之间,世界上很多人群都经历了从迁徒的狩猎采集经济到定居的农耕经济的转变。考古学证据显示中国是经历这一转变的中心地区之一。近年来,长江下游地区已经成为水稻驯化起源研究的一个焦点。对浙江跨湖桥、河姆渡和田螺山(6000—4000BC)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已为该地区定居农耕村落的发生提供了重要证据。但一直缺乏这些定居村落建立之前的信息,以理解这一地区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过渡阶段。最近对浙江省上山和小黄山遗址的发掘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作为长江下游全新世早期遗址中最早的旷野聚落,这两处遗址提供了研究这一重要时期考古遗存的难得机会。本文对这两处遗址出土的一些石器进行了残留物分析(包括淀粉粒、植硅体和矿物等),以期揭示该地区全新世早期先民的生计形态。
    浦江县上山遗址和嵊州市小黄山遗址位于杭州湾南部,这里有众多丘陵环绕的小型盆地。这两处遗址均坐落在盆地中的冲积平原上。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包括房屋遗存、柱洞、窖穴、陶器、碾磨石器以及磨光石器等,是中国迄今最早的显示新石器早期文化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组合。
    上山遗址共划分出8个地层,其中第5—8层属于全新世早期阶段,年代测定为距今11400—8600 BP之间,被称为上山时期。而第4、3和2层则归属河姆渡时期(c.5000—4000BC)。有大量灰坑存在,其中一些可能用于窖藏。石器组合以打制石片石器和碾磨石器为主,磨盘和磨棒超过400件。磨棒的形状不一,有球形、方形和长方形;据初步观察,可能用于碾磨和臼捣。
    小黄山遗址的文化堆积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在近2000m2的发掘面积里已经发现了贮藏坑、墓葬、房屋基址及大量的石、陶器。对来自不同地层的8个样品进行的测年结果显示该遗址年代为距今9000—7700年。下层出土有类似上山的器物组合,属上山文化晚期阶段。中层和上层为小黄山文化。该3期遗址已出土900多件石磨盘和磨棒,其形制与上山的同类器物相似。
    这两处遗址所出土的夹炭陶中均发现有水稻的谷粒、茎杆及叶片。依据小穗轴的形状,一些水稻的小穗被鉴定为野生型和栽培型。然而,目前的证据尚不能明确这些水稻是否为驯化类型。
    长江下游地区位于亚热带北部,气候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强烈,四季分明。受新仙女木事件的影响,该地区在距今约13000—11670年间经历了一个相对干燥寒冷的时期。随后经历了全新世早期和中期的温暖潮湿阶段,中间穿插着一些稍微干冷的时期。但是,气候的变迁并没有改变这一地区亚热带的一般特征。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为主,包括栎、青冈、栲、石栎、榛、铁木等。除此之外,此地也生长着一些湿地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莎草科和香蒲科等。
    坚果类树木及其它各种经济植物在这一地区的繁盛与上山及小黄山聚落的出现以及随后新石器时代村落的发展在时间上是吻合的。这些环境方面的信息也反映在浙江省其它一些水浸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植物遗存中。比如,在跨湖桥(c.8000—7000 cal.BP)、河姆渡(c.7000—6000 cal.BP)和田螺山(c.7500—6000 cal.BP)等遗址中,富含淀粉的重要经济作物遗存很常见,包括橡子(栎属Quercus spp.和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spp.)、栲属(Castanopsis spp.)、菱属(Trapa spp.)、芡实(Euryale ferox)、薏苡(Coixlacryma-jobi)等。其中尤以窖藏中发现的橡子和菱角为多。稻谷也大量出现,既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由于全新世早、中期具备相似的气候和植被,上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绝大部分植物很可能也被上山和小黄山的先民开发利用。
    研究植物遗存是了解古代社会生计形态的重要途径。鉴于这两个遗址中有机遗存保存不佳,石器中残留的植物微化石可以提供有关其使用功能的信息。这两个遗址均出土有大量磨石,据此推断,用这些磨石所加工的对象应该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因此,分析这些石器上的残留物就可能找到了解这一过渡时期生计策略的关键线索。
    ……
    全文阅读下载
    原文发表在《人类学学报》29卷
    刘莉1,玖迪丝•菲尔德2,爱丽森•韦斯克珀夫3,
    约翰•韦伯1,蒋乐平4,王海明4,陈星灿5
    (1.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墨尔本VIC 3086;2.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悉尼N.S.W 2006;
    3.英国伦敦大学考古研究所,伦敦戈登广场31—34;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310014;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10071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