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科技考古 >

兴隆洼文化是否饲养家猪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考古网 朱乃诚 参加讨论

    兴隆洼文化是否饲养家猪,是研究兴隆洼文化经济形态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以往曾提出当时还没有饲养家猪,后来经动物考古分析,有的提出当时已经饲养了家猪。从考古学现象这一角度分析,我认为当时还没有饲养猪。这种认识上的分歧,主要涉及到对两类关键材料的分析与认识。这里略作分析阐述。
    第一类材料是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F180房址中M118居室葬墓。
    兴隆洼遗址F180房址中M118居室葬墓是目前论证兴隆洼文化是否饲养家猪的最为重要的材料。F180房址的面积约42平方米,室内有一座居室葬墓和4座窖穴,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骨角器等。居住面上出土的遗物中,有石工具22件,其中锄形器2件、石刀4件、砍砸器2件、盘状器2件、锛1件、斧1件、饼形器2件、凿1件、磨盘2件、磨棒4件,残器1件;另有陶罐6件、骨锥4件,以及陶片、石块、鹿角等。该房址的石工具种类构成,表现出原始农业工具与生活及手工作业活动有关的工具大体对等的状况,鹿角则反映的是狩猎经济活动。
    F180房址中的居室葬墓M118,墓主仰身直肢,长1.82米。男性,年龄约20~25岁。其中肋骨凌乱,脚骨残缺,在人骨架侧旁有两具猪骨架,为一公一母(见图)1
    M118随葬了两头猪,是家猪还是野猪?没有做过鉴定。
    如果简单的分析,将两头整猪随葬的现象,似乎应是理解为是家猪。因为在龙山时代发现有用整猪随葬的,都是家猪。另在仰韶文化阶段用猪下颌骨随葬,也都是家猪。由此来推测兴隆洼文化墓葬中随葬整猪现象,也应是家猪。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M118的考古学现象,即有两头猪随葬的M118墓中的随葬品特点,则反映的是狩猎经济活动的特征。
    如M118墓中出土随葬品有细石叶715片,石斧、磨石、陶杯各1件,石管9件,小石块4件,骨梗石刃镖3件,骨两端器2件,骨针、骨叉状器、骨料各1 件,牙饰品8件,短管状玉玦2件,圆形蚌饰1件。该居室葬的随葬品,除部分为装饰品外,主要表现为狩猎经济活动的特色。
    再联系到M118墓主人为身材高大的男性,正值青壮年,但肋骨凌乱,脚骨不存。这是否与狩猎活动中的不幸事件有关。若从这一角度分析,推测随葬的两头猪应是野猪,是为不幸的狩猎能手随葬的。
    此分析推测若能成立,那么这说明当时的原始农业经济远没有发展到饲养家畜以供肉食的程度。
    第二类材料是兴隆洼文化发现有许多猪的骨骼。
    在兴隆洼文化许多遗址的房址中发现有许多猪的骨骼,是论证兴隆洼文化是否饲养家猪必须进行解释的重要现象。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F171房址有1个猪头2;敖汉旗兴隆沟遗址F5房址有12个猪头、3个鹿头,有的在头的前额钻孔3。兴隆沟遗址F17、F33房址有完整的猪头4。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存的许多房址中有猪骨5。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的许多房址内也有猪骨。如在1994年清理的查海遗址16座房址中,每座房址内都发现有猪骨。1992年清理的查海遗址10座房址中,有的房址内也有猪骨,F20房址的灶址旁出完整的猪上颌骨,F16房址内出两块猪盆骨。在1994年发掘的墓葬区及祭祀坑内也发现较多的猪骨。在仅有的几座有随葬品的成年人墓中,M8墓中出有猪骨6。这些猪骨的发现,无疑也就提出了它们是野猪还是家猪的问题。
    对这些现象,如何理解?
    从查海遗址发现的一些现象分析,如出猪骨的M8墓中随葬的石工具有石斧、凿、刀、球、砺石等,既有原始农业工具石刀等,也有狩猎工具石球等,不易对猪是否家养的性状做出肯定的解释。
    如果说将每座房址都有猪骨的现象解释为饲养的家猪,那么其家猪的饲养应有相当的规模,这显然与兴隆洼文化原始农业工具粗糙所反映的粗放的原始农业经济是不合拍的。而经鉴定的猪骨,成年猪与老年猪的比例很大。这似乎说明当时还没有饲养猪。
    如果我们从兴隆沟遗址发现的一些猪头与鹿头前额钻孔现象分析,当时对猪的处理与对鹿的处理方式是相同的。从这一角度说明猪与鹿一样,都是野生动物,而不是饲养的。另外,我们还看到,在出土猪骨的房址内,同时也有鹿骨等其他动物骨骼。鹿骨等其他动物都是狩猎所得(狗可能除外),猪亦可能是狩猎所得的野猪。
    所以,结合前面对敖汉旗兴隆洼遗址F180房址M118居室葬墓葬猪现象的分析,我认为兴隆洼文化还没有饲养家猪。
    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距今七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是否饲养家猪,对出土的当时的猪遗骸进行精确的鉴定与深入的分析研究,即动物考古分析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研究途径与方式;而对与猪遗骸共存的诸多考古学现象进行仔细的具体分析,即传统的考古学分析,亦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可能是研究早期家畜或家畜起源过程中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的方面。
    
    兴隆洼遗址F180M118居室葬墓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1期。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1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兴隆沟遗址发掘获重要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3期,2002年1月。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聚落遗址2002~2003年的发掘》,《考古》2004年第7期。
    5.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6.辛岩、方殿春:《查海遗址1992~1994年发掘报告》,《辽宁考古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
    原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20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