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曹操墓现象”成因与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考古网 杜金鹏 参加讨论

    安阳发现曹操墓!
    似一声春雷,神州为之震动!
    一时间,国人议论纷纷,一项考古发现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对象。由此引发的一个社会现象很值得我们注意。
    一、曹操墓现象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部门在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一座古代墓葬,被有关方面认为是曹操高陵,消息一经披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而巨大的反响,一时间,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竞相报道;街头巷尾、酒席饭桌,议论充耳。笔者把这个现象叫做“曹操墓现象”。其特点是:
    第一,全民关注。
    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公开以后,全国不分地区、不分行业,大家都很关注,都在追问几乎相同的问题:“安阳真的发现曹操墓了?”笔者在新年期间到饭店用餐,饭店高管在探知客人来自考古科研单位后,追出店外很虔诚地探问:“曹操墓是真的吗?”而相同的问题笔者已经回答过无数遍了。
    第二,内低外高。
    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公布之后,考古界的反应有些低沉——没有喧嚣的欢呼,没有苛刻的责问,大家都在等待更多、更专业的考古资料的发表。而考古学界之外,倒是一片沸腾,欢呼者有之,暗喜者有之,懊恼者有之,质疑者有之,跟考古搭边不搭边的人,纷纷站出来发话。
    第三,质疑颇多。
    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报道之后,立即引来一些质疑、批评之声。提出质疑的人有文化名人、知名学者,有文史家、收藏家,等等。而且,肯定性的意见一般都是被质疑性意见逼出来的被动表态。
    第四,国际轰动。
    中国的一项考古发现,在国内的轰动波及到了世界各地,尤其在东亚地区更是颇受关注。
    二、成因分析
    “曹操墓现象”其实并非孤立、偶然现象。因此很值得我们分析探讨。
    笔者认为,纵观当前曹操墓考古发现成为大众焦点,其成因大致有六条:
    其一,曹操历史地位特殊。在中国历史人物中,像曹操这样深入人心、妇孺皆知的,并不多见——尽管在推动社会改革发展方面曹操并不是贡献最大的。他是汉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后来因为一部小说成为历史上奸诈权臣的代表。当今人们关心他的陵墓之考古发现,顺理成章,并不奇怪。
    其二,文化遗产意识增强。随着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成为重要国策,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迅速增强,几乎人人关注考古,关注重要文化遗产的命运。像曹操墓这样特别重要的文化遗产,怎能不被大家重视?
    其三,信任危机漫延。近年来,国际国内屡有各种“造假”事件被揭露,人们对于“造假”十分敏感。社会对学术界、新闻界、政府官员的信任度屡受考验。因此,每当发生重大事件,人们总要习惯性地从反面思考追问,“曹操墓”考古发现亦难例外。在此背景下有人发问“曹操墓”考古发现是否是考古版“华南虎照片门”事件,便不足为奇。但实际上,有的质疑本属猜测,至少不是科学讨论;有的质疑本身缺乏科学依据,不足以推翻发掘者的观点。
      其四,考古工作动机引发疑问。在不少报道中,都提到“曹操墓”的考古发现,缘于对帝王陵墓的“渴求”,以及当地政府破除常规拨款支持考古发掘。在有些人看来,既然“动机不纯”(不纯粹是科学研究,或至少最终目标不是科学研究),其结果必然可疑。加上有人“计算”出“曹操墓”的旅游价值每年数亿,更“坐实”了“曹操墓”考古发掘动机不纯的怀疑。其实,无论考古目的多么复杂,这项发掘终归是依照考古规程进行的学术活动,虽然地方政府历来很少对来本地进行考古工作的科研单位给予经费支持,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原本就肩负着这项责任,现在财政宽裕了,向考古事业投资无可厚非。
    其五,考古信息发布时机引发质疑。中国考古界本是比较“保守”、“封闭”的,几十年来默默地、辛勤地耕耘着自己的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考古界日益开放,考古发现日益走近民众。但“曹操墓”考古信息发布存在缺陷,主要是信息发布时机不当——田野考古发掘尚未最终结束,考古资料尚未全面整理,有些问题尚未深入讨论,且时值年末。在信息不完整、不确切的情况下,人们表示某些疑问是完全正常的。
    其六,媒体过度关注。“曹操墓”的发现有较强新闻价值,媒体予以高度关注可以理解。但媒体在报道过程中,顺势推动甚至有意催生了种种质疑,使得问题复杂化。
    三、几点启示
    “曹操墓现象”对于考古学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正面作用,这就是促使考古学家更加严谨、谨慎。但在另一个方面,它损害了考古学的严肃性,损害了考古科研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公信力。
    纵观“曹操墓现象”,我们至少应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不要低估了考古学的科学性、严肃性。
    考古学是一门讲求实证的科学,有着自己的科学理论和学术规范。就现有考古资料而言,有学者得出安阳西高穴村大墓可能属于曹操陵墓之结论,符合考古学研究规范,是可以接受的学术“推论”。其论据中,至少有四条是比较有力的:一,其年代属汉魏时期,与曹操墓年代基本相符;二,其地望与史书和出土古代墓志所记载的曹操墓位置大体符合;三,其墓葬规制属王侯墓葬等级,与曹操身份基本相符;四,随葬文物中至少有8件(1件来自盗墓者,7件是考古发掘所获)铭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等文字,“魏武王”与曹操下葬时身份相符。
    历史告诉我们,在考古研究中,追求“百分之百的铁证”几乎是一种苛求、很多时候是一种空想。
    事实上,在“曹操墓”考古发现论战中,提出反对意见者要证实自己的观点,反而比论证肯定性意见更困难。
        不要低估了考古学界、考古学家的学术道德、社会责任心。
    中国的考古学界,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虽然在当前形势下,考古界也难免沾染一些不良习气,但毕竟还是最纯朴、正直的群体之一。环顾左右,象民工一样整日劳作在田野中、任凭风吹雨淋不动摇,其薪资待遇却远不及城市白领的,除了考古学家,还有多少学科的从业人员是这样的?支撑大家如此痴情考古的,是事业心和责任心!
    虽不敢说考古界是“净水池”,但要这里面“浑水摸鱼”还是相当困难的。
        不要混淆专业学术研究与公众参与讨论。
    考古学要服务于人民,考古学家有向公众解答问题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切不可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中,混淆专家探讨与公众参与的界限。对于曹操墓考古发现,人人都有质疑发问的权利,但不是人人都有定论的资格。专业问题在专家层面解决,是科学的态度。如同医学问题要由医学家解决、国防问题要由军事家决断一样,曹操墓问题只能在考古学范畴内解决。这不涉及学术歧视问题。
    希望社会能给考古界一个安静的研究环境和充分的研究时间。假以时日,考古界一定会拿出一个在业内较广泛接受的说法。
        名人说话要守规范,要有社会责任感。
    在当前信息时代,名人有“名人效应”,因此名人讲话要有社会责任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个原则永远不过时。一定要在充分调查、深入研究之后,再张口说话。以敢说、乱说搏名,终必毁名。
        考古发现认证、发布制度有必要改革、规范。
    根据现在的文物法规,考古发掘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省级文物管理部门是当地考古工作的主管部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是当地最高考古科研机构,也是安阳西高穴大墓考古发掘主持单位。因此,“曹操墓”考古发现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社会公布,在目前是适当的。
    只是,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考古发现要有一个权威的认证和发布制度,谁有资格有权利认证、发布考古发现,须尽早制订专门的行业规范。这是“曹操墓”考古发现争议给我们的提醒。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