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水墓地位于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羌乡的流水村(现名喀什塔什)附近,地处昆仑山深处克里雅河上游河道与流水河交汇处的阿克布拉克台地,这里距于田县城约有100公里,距315国道约85公里,距阿羌镇40公里。 流水墓地的发掘,是首次在新疆发现以单纯的刻划纹陶器为主要特点的古代文化。昆仑山地区自古以来 ![]() 一、地理环境及发掘经过 昆仑山系的北坡属于新疆南部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地带,海洋气流难以到达,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山区之一①。墓地所在的台地为河旁第三级阶地,南临克里雅河上游河道,西临喀什塔什河。此阶地地主要由风尘沉积所形成的厚数米甚至数十米的沙土组成,底部为卵石层和基岩;它原本可能与北部的第四级阶地相连, ![]() ![]() 2002年7~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在昆仑山北麓考察古代玉石之路时,在此台地南部断崖边缘发现墓葬,出土人骨及陶器。陶器形制与塔克拉玛干南部所发现的陶器虽有相似之处,但风格更为古朴,而且其独特的刻划纹饰为此前新疆考古所未见。随后对采集的人骨所作碳十四测年结果为距今2950±50年。这些情况说明流水墓地很可能蕴含着昆仑山地区目前所知最早的古代文化。而且由于当地村民引水冲土淤积造田,墓地所在的台地正逐步遭到破坏。台地断崖和出露墓葬就是引水冲击破坏所致。为保护这一古墓群并系统地揭示其蕴含的昆仑山北麓地区早期文化面貌,我们申请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 ![]() 二、墓地概况 流水墓地中,除了个别墓葬的石围或石堆暴露在台地南部断崖边缘,其他所有墓葬都被掩埋在沙土之中,埋藏最深的达4米。台地的土质为浅灰褐色或浅黄色细沙,结构疏密不均,基本为弱块状结构,湿润而紧实,地表普遍生长有昆仑山地区常见的荒漠植物,地表以下0.5~2米之间的土层中白色斑点状碳酸钙分布较多。 墓葬开口和地表之间的距离因台地坡度变化而不同。2003年发掘的墓葬位于南部断崖附近,开口距离地表较近,埋藏最浅的M3距地表深0.66米,最深的M10也只有2.7米,平均深度为1.7米;2004年发掘的20座墓葬距地表平均深2.9米;2005年发掘的23座墓葬距地表平均深度在3.4米以上。上述数据是指墓葬的石围或石堆顶部与现存地表之间的距离,墓坑开口则在石堆或石围之下0.2~1米不等。在墓葬封堆上大多散布有陶片,台地中、西部发现的陶片多于东部。墓坑开口层位(石堆或石围底部)的浅灰黄色细沙中,局部夹杂有细小石子。 三、墓葬及出土遗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