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丙申年,俗称“猴年”,属灵长目动物的猴是十二生肖中与人类最有亲缘关系的,同时也是最具灵气的。虽然不像六畜一样在漫漫岁月中被饲养驯化与人类共同生活,不像龙、蛇等具有崇拜色彩,但猴子仍以它机智活泼的形象获得了大家的喜爱,比如《西游记》中那只秉承“天地精华”而生的美猴王孙悟空就成为了无数人心中不可取代的童年记忆。那么在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中又有哪些和猿猴相关的文物呢? 新石器时代及商代出土的猿猴形遗物 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少量和猿猴有关的遗物,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已经注意到了这类特点鲜明的动物,但限于工具和制作方法简单等诸多因素,此时的猴子形象朴素简单且抽象。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出土了一件黑色滑石质猴形饰件(T1:⑤),该饰件全长3.1厘米,头部似小猴,雕刻出眼睛、眉毛、耳朵、鼻和嘴,下半身则为蝉形,没有刻画出四肢,肩部有0.5厘米的横向穿孔,肯能用于穿绳佩戴。另外石家河文化邓家湾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型陶塑,其中有一件坐于地面的小动物形似猴子。由于制作手法简单没有刻画细节且形象古朴,这些远古时期先民所制作的猿猴形物件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 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猴形饰件 ![]() 邓家湾遗址出土的猴形陶塑 到了商代,河南省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中出土了一些破碎的猴骨,如陪葬人E10右腿侧随葬猴骨等。有学者推测此猴可能是陪葬人的玩物,也不排除此陪葬人是墓主养猴人的可能。同时,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一件浅绿色玉猴,玉猴高4.6厘米,圆眼大鼻、前肢长后肢短,仰面朝天呈蹲状,短尾压于臀下,猴首处雕刻有毛发细节。这一时期猴子可能作为一种奢侈品成为商代贵族的玩物。 ![]() 妇好墓出土的猴形玉饰 ![]() 青铜器上生动活泼的猿猴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有猿猴形象的器物逐渐增多,工艺愈加精美,形态也随之多样化。 北京琉璃河1193号墓出土5件西周早期兽面饰,这5件兽面饰形制相同,均为窄眉圆目、阔鼻大口,形似猿猴。山东临淄区国家村墓地出土帽形饰 1 件 (M45∶36),帽顶呈钵形 ,两侧有环耳 ,下部为短筒形 ,一侧有小圆孔 。帽顶图案形似猴面 , 圆目 , 卷鼻 。 ![]() 北京琉璃河1193号墓出土兽面饰 ![]() 北京琉璃河1193号墓出土兽面饰 ![]() 国家村墓地M45出土帽形饰 结合猿猴臂长的的体态特征,随后又出现了如带钩、花型猿钩、铜灯等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的生活用具。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国王舋墓出土了一件造型独特的战国中晚期十五连盏铜灯(DK:34),该灯出于东库,高82.9、底径26厘米。铜灯由灯座和七节灯架构成,灯枝间有群猴嬉戏,其中两只呈悬挂状,另六只呈攀爬状,除了猴子,枝上还立有两鸟、盘有一龙。下方的灯座由三只双身虎承驮,座上立两戏猴人做向上抛食状。这是目前为止出土的战国时期最高的灯具,灯的整体造型仿佛一棵大树,四种动物错落有致、生机勃勃。同样位于河北省,时代稍晚的满城汉墓一号墓则出土了一件别具匠心的花形悬猿钩(1:4292),钩状如倒挂的花朵,通高13.3厘米,四片花瓣间各有一柔曲向上的长钩,花蕊下悬有一只左臂弯曲作钩状的长臂猿。其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猿和花蕊可随意转动,可能用于吊挂墓主中山靖王刘胜的帷帐。 ![]() 十五连盏铜灯细节 ![]() 十五连盏铜灯 河北博物院藏 ![]() 满城汉墓出土花形悬猿钩 河北博物院藏 除了挂钩,以猿臂做钩物之用途的器物还有带钩,山东省曲阜鲁国故城3号战国墓出土猿形银带钩(M3:4)一枚,通长16.7厘米,猿双目嵌蓝料珠炯炯有神,猿身微拱,振臂回首作跨进状,猿身及猿臂贴金,背面有一圆钮。另外,河南安阳五里岗战国墓出土一件猿形铜带钩,但精美程度远逊于上一件。 ![]() 鲁国故城战国墓出土猿形银带钩 山东省博物馆藏 ![]() 安阳五里岗战国墓出土猴形铜带钩 还有一件带有猴子形象造型奇特且有趣的器物就是1989年山西闻喜县上郭村东周墓葬(89W5M7) 出土的春秋时期刖人守囿挽车,车身长方形通高9.1,长13.7,宽11.3厘米,车箱上有两扇平盖,盖顶有一只乖巧的蹲猴,提动猴身便可以打开箱盖。车体可转动部位达十五处之多,除了顶部的猴子之外,还镶嵌有鸟、虎等立体动物形象。该器物左门扉上所嵌的缺左足守门人与诸多动物形象印证了《周礼》中“刖人使守囿”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这件挽车既不是礼、乐之器又非实用品,而是专供艺术欣赏的美术品,属于看器。 ![]() 闻喜县上郭村东周墓葬出土刖人守囿车 山西博物院藏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气候湿润、植被茂密,这些优良的自然环境为猿猴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此云南省是现存猿猴,如蜂猴、灰叶猴、金丝猴等品种的主要分布区。从出土遗物来看,云贵高原青铜文化遗存中猴子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青铜扣饰、一字格剑和铜钺上。以云南晋宁石寨山墓群出土的圆形猴边铜扣饰为例,石寨山6号墓出土2件(M6:16、M6:129),石寨山71号墓出土3件(M71:34、M71:98、M71:100),石寨山3、10、13号墓分别出土1件。由此可见,不同于山东、河北等地区出土猿猴形遗物数量少、形制独特的特点,云南地区出土的猿猴形文物数量相对较多且集中。石寨山6号墓出土的西汉群猴环绕圆形扣饰,直径13.5厘米,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内圈为铜镜形圆板,圆板中央嵌红色玛瑙为乳钉,乳钉周围以漆绘出八角光芒,外圈为十只通体鎏金、首尾相连的猴子,猴子间生动滑稽地以长尾互相缠绕。除了圆形环绕扣饰,方形环绕扣饰也常见于云贵高原地区,如2015年云南师宗县大园子墓地就出土了一件11只猴子首尾相连造型的方形扣饰。石寨山71号大墓出土2件猴首形一字格剑(M71:30、32),茎为空心,立体猴首人形蹲坐于铜鼓面上,剑身基部阴刻螺旋纹及卷草纹组成的图案。此外猴子的形象也出现在滇国出土数量较多的仪仗兵器钺上,如晋宁石寨山12号墓出土的猴蛇铜钺,此钺为新月形刃,椭圆銎,銎上有绳纹、回旋纹、斜方格纹组成的图案,銎侧焊有一猴形钮,猴嘴中衔一蛇。 ![]() 晋宁石寨山墓群出土圆形猴边铜扣饰 ![]() 宗县大园子墓地出土方形猴边铜扣饰 ![]() 晋宁石寨山墓群出土猴首形一字格剑 ![]() 晋宁石寨山墓群出土猴蛇铜钺 猴年即将到来,当大圣历经艰辛归来之时,必定是踏着五彩祥云,光芒万丈。在此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那些为理想而坚持的人们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与快乐。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琉璃河1193号大墓发掘简报》29页,《考古》1990年1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博物馆 等:《曲阜鲁国故城》159页,齐鲁书社,1982年。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舋墓—战国中山国国王之墓》134页,文物出版社,199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满城汉墓发掘报告》79页,文物出版社,1980年。 张崇宁:《“刖人守囿”六轮挽车》46页,《文物季刊》,1989年2期。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84页,文物出版社,1959年。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馆 等:《晋宁石寨山—第五次发掘报告》49页,文物出版社,2009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