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15、固原北朝、隋唐墓地(丝绸之路申遗项目)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考古网 陶丽 参加讨论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墓葬群。它位于固原市原州区西、南郊(现开城镇)的小马庄、羊坊、深沟、大堡、王涝坝五个自然村和南塬一带。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的建造时间为公元 6~7 世纪,历经北周、隋、唐三个王朝。该墓地的考古发掘始于1982 年,到 2004 年共发掘北周及隋唐时期大、中、小型墓葬 50 余座, 其中著名的墓葬有北周墓 3 座、隋墓 1座、唐墓 6 座。该墓出土了大量蜚声中外的反映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民族迁徙的珍贵文物,典型器物有镏金银瓶、玻璃碗、金戒指、铁刀、东罗马金币、萨珊银币、宝石印章、瓷器、铜器、壁画等,还有能够体现墓主人身世的墓志及其两具欧罗巴人即白种人的骨架。出土文物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不可比拟的历史、考古、民族与艺术研究价值。
    
    墓道壁画
    公元 4~7 世纪是沙漠绿洲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时期,长(安)—凉(州)之道的北路途经宁夏境内 190 多公里,形成了著名的“萧关古道”,而固原就是古道上的咽喉重镇,贡使、商贾、僧侣往来频繁、络绎不绝,诸多民族迁徙、文化交流、宗教传播多源于此。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中出土的众多中西亚器物和受其风格影响的器物,如13 枚萨珊金银币及其仿制品,展现源于希腊、罗马文化艺术风格的巴克特里亚金属制品——镏金银瓶,来源于伊朗高原萨珊玻璃系的凸钉装饰玻璃碗,微雕生命树母题并刻有中古波斯铭文的宝石印章等,以及手握或口含金银币的葬俗,证实了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传播的兴盛和文化交流的发达。 尤其是出土的 7 盒史氏与安氏墓志,记载了隋唐间活动于中亚索格底亚那的粟特人即“昭武九姓”人中的史氏流寓原州的事实。粟特人以擅长经商而闻名于世,公元 3~8 世纪,他们沿着丝绸之路从撒马尔干到长安一线建立了诸多商贸点和定居聚落,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活动。 有些也跻身于官宦之列,生活在原州的粟特史姓人就是“因宦徙居”,他们均担任原州的中上层官员。墓地的发现,证明了这里是丝绸之路沿线粟特人在中国境内的重要聚居点,也为研究丝绸之路沿线粟特人华化和民族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经鉴定,唐墓中出土的两具人骨架头骨的颅面形态具有白种人的特征,史籍中关于粟特人面貌的记述有欧罗巴人种特征。依据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把欧罗巴人分布的最东界从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推进到了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具有特别的意义,进一步说明丝绸之路上原州人种分布的多样性。
    
    墓道壁画
    北朝时期,固原是著名的北方军镇之一,这时又逢丝绸之路兴旺和畅通的重要时期。 固原西南郊成为古人埋葬的理想之地,不乏高官在这里营造大型墓葬。迄今已发掘北朝时期墓葬十几座,其中北周大型墓葬 3座,即柱国大将军、原州刺史李贤夫妇合葬墓,原、盐、灵、会、交五州诸军事、原州刺史宇文猛墓,柱国大将军田弘墓。这 3 座权臣的墓葬呈东西一线并列分布,自李贤墓到宇文猛墓距离为 1.72 公里,宇文猛墓到田弘墓距离为 0.67 公里。营造时间前后相距 10 年,宇文猛墓造于北周保定五年(565), 李贤墓造于北周天和四年(569),田弘墓造于北周建德四年(575)。 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批蜚声中外的文物,尤以镏金银壶、凸钉装饰玻璃碗等国宝级文物而著称。
    隋唐时期的著名墓葬主要有粟特人史姓墓葬 6 座,即大隋正议大夫右领军骠骑将军史射勿墓(隋大业五年,公元 609 年),大唐故左亲卫史道洛墓(唐显庆三年,公元 658 年), 大唐故朝请大夫平凉郡都尉史索岩与夫人安娘合葬墓(唐麟德元年,公元 664 年),唐游击将军、虢州刺史、直中书省史诃耽墓(唐总章二年,公元 669年), 唐司驭寺右十七监史铁棒墓 (唐咸亨元年, 公元670 年),唐给事郎兰池正监史道德墓(唐仪风三年,公元 678 年)。还有一座非史姓的大周处士梁元珍墓(唐圣历二年,公元 699 年)。另外,南塬上的诸多唐代中、小型墓葬,其中唐 M29 中的两具人骨架,为男女合葬,经人骨鉴定,均为白种人。
    
    墓道壁画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南北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兴盛期,大量带有或受中亚与波斯风格影响的西方文化向东传播,而原州及固原正处于这条传播路线的中心位置,原州的考古发现把地中海、伊朗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朝鲜半岛、日本海岛紧密联系起来。 戎装甲胄、佩刀、金银玻璃器皿、货币等中西亚文物在北魏、北周墓葬中出土,便是有力的证据。隋唐间是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时期,隋唐墓地中出土了一批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文物,再现了固原的丝路重镇地位。
    不难看出,从北朝至隋唐间,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发达,丝绸之路上商贾络绎不绝,各种西亚、中亚的习俗、遗物源源不断流传到中国,固原作为丝路关隘要塞重镇,发现诸多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遗物就是自然之事了。尤其史系家族本身作为中亚粟特人的后裔,又是丝绸之路上的权臣,充当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中间媒介是情理所在,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隋唐间发达的中西文化交流。
    参考资料:
    马建军:《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及其普遍价值》,《丝绸之路》,2010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