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忆东江考古点点滴滴(二)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傅举有 参加讨论

    选择旧市为考古队驻地水电站工程水库淹没区的古墓葬、古窑址、古遗址等,主要分布在旧市、厚玉和木根桥一带。我们选择了古墓最密集的旧市作为考古队驻地(图六)。
    
    旧市又名旧县,即旧的县城的意思。资兴县原名汉宁县。《后汉书·郡国志》桂阳郡条下记载:“汉宁县,永和元年置。”唐代改名资兴县。《资兴县志》记载:“旧治在今治南二十里凤凰山”,即今之旧市。因这里地势低洼,常年有洪水之灾,至南宋绍定二年(1229),县治才从今之旧市迁往10公里外高地管子豪(今县城)。从东汉永和元年(136)至南宋绍定二年,在旧市设置县城长达一千年,是湖南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军事重镇,地下遗留的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我们看到旧市背靠的山峦中,矗立着许多高大的古墓封土堆,宛如祝寿人家的馒头,散落在其间,非常壮观。清代《资兴县志》记载,旧市有“九十九堆”,但实际上远远不止九十九个,这是言其墓葬封土堆数量极多的意思(图七)。
    
    我们把考古队营地安扎在资兴旧市的“良种场”,这个场地原是县供销社的培训基地,文革时成为知青点。管理知青的是位下放干部,湘潭人,大家都称他为“张主任”。此人很和善,对我们扎营表示欢迎。这个良种场是座三合院,会议室与办公室及宿舍床位都齐全,水电设备完善,是一处非常理想的大本营。
    开头遇到的困难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到达旧市以后,首先要解决大队伍的吃饭问题。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一切物资,都是严格按国家计划供应,如果没有列入计划,或者虽有计划,但没有得到政府的批准,那就什么都干不了。我们考古队所需的一切,我都在8 月份就作出了申请,得到了省计委的批准,但实行起来,却遇到了困难。第一个困难,是考古队一百多人的吃饭问题,虽然粮食供应问题得到了解决,但食油却没有供应,没有油吃,日子怎么过?郴州地区副专员史宝珍是东江考古发掘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我去找他解决,他欣然答应了,并马上在我们的报告上批了“同意解决”几个字。但是当我们拿着批条到郴州地区粮油供应部门去,却遭到了拒绝,说我们考古队食油不属于他们供应得范围。史副专员的批条,等于一张废纸。没有办法,我只好去找水电工程指挥长(省建委主任),诉说没有油吃的大问题。好说歹说,指挥长终于松了口,说:“那就从我们的嘴里省一点给你们吧。”吃油的问题才得到了解决。
    又如,要一部汽车也是计划内的,并且得到了批准,但迟迟没有,因为水库淹没区有几十平方公里,发掘工作必须有汽车载人载物,尤其是发掘的文物要运回驻地,没有汽车是不行的。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汽车是奇缺的计划物资。发掘工作开始了,汽车的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我又只好去找水电工程指挥长。指挥长是省建委主任,很忙,连人都见不着,好不容易一个晚上,在他的家里见到,汽车问题终于解决了。但是计划中需要一部东方红推土机,最终没有得到解决。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真得是这样啊!发掘正式开始1978 年8 月中旬,考古队在良种场住下后,虽然在生活方面有些困难,但并没有影响到考古队员的情绪,发掘工作有组织地进行:分成若干发掘小组,在不同的几个墓区同时进行着。考古队员热情很高,也很认真。吴铭生先生描述:“傅队长和我每天到工地检查工作质量,并处理一些问题。我们每天早餐后,由汤师傅开车,将各组民工运到墓地,中午回队就餐,下午照常进行。有时汽车出故障,就得步行十余里。工地没有星期天,也没有节假日,更没有加班工资,政治挂帅,为人民作贡献。工地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好,现场分工明确,忙而不乱。那些日子,旧市周围的山头一片沸腾,到处是人群,到处是欢笑。”
    在县城举办出土文物展览
    1978 年8 月到9 月,考古队发掘了西周春秋战国汉墓二十多座,出土千多件精美文物,我派考古队吴铭生同志率领部分考古队员,在资兴县城举办了东江考古发掘成果展览。展出西周春秋战国和汉代精美文物500 多件,结合资兴县历史,写出展览说明,由考古队吴铭生等专家进行讲解。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非常踊跃,观众达七千多人,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图八、九)。通过这次展览,我们的考古发掘工作,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并且,群众看了展览后,认识到了古代文物的珍贵,是中国灿烂文明的见证。吴铭生记述:在资兴县城文化馆举办了出土文物展览。一方面布置了很多实物,另一方面用通俗的讲解,使观众看得懂,感兴趣。这样的小型展览,很有成效。例如1980 年,县里兰市有个农民在山坡挖土修田埂时,发现一件青铜甬钟,有变形夔纹,形制完整,属于西周遗物。这位农民因为看了展览,才晓得是古代文物,送到文化馆,我们当时就给了他一定的奖金。1983 年4 月,资兴天峨山林场在修筑盘山公路时,推土机推出一件青铜甬钟(西周),马上通知文化馆。省博物馆得到信息后,即派我和胡德兴两人,赶到资兴林场,将这件珍贵文物收为国有,同时给予了奖金和奖状。类似这样得事例还有不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