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忆东江考古点点滴滴(一)

http://www.newdu.com 2017-11-04 中国文物信息网 傅举有 参加讨论

       1978年至1980年,湖南省东江水电站工程水库淹没区考古发掘工作,参加者多达一百余人,历时二年三个月,发觉西周春秋至宋元十多个朝代的古墓528座,以及遗址、窑址等,出土文物一万三千多件,其中有不少珍贵文物,是上个世纪继1972年至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很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我作为此次考古发掘的考古队长,有责任把当时考古发掘的情况,作为一个纪实性报导,载入考古史册。但事情过去30多年了,往事如烟,今天回忆起来,可能有重要的遗漏,甚至错误,请当年参加此项工作的同志补充和纠正。
    
    组建东江水电站工程指挥部文物考古队
    1978年7月至8月,我正在湖南省溆浦县马田坪一带发掘战国秦汉墓,同时,举办湖南省第七期亦工亦农文物考古训练班。工作尚未结束,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基本建设委员会联合发文(湘宣字<1978>17号,湘建办<78>186号文件),批准东江水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湖南省文化局、郴州地委宣传部《关于东江水电站建设工程淹没区文物发掘、迁移工作的报告》(图一),报告中,任命我为东江水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文物考古队队长。我接到文件和通知后,马上从溆浦赶回长沙。
    8月中旬,从溆浦回到省博物馆后,我才知道,省文化局已于去年初组织了以湖南省博物馆单先进、漆孝忠等考古专业人员为主体的东江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区文物普查队,会同三三〇工程局水库设计人员和郴州地区文物考古干部,对水电站水库淹没资兴县、汝城县境内33个大队,进行了三个月的文物普查,发现淹没区内有汉至宋元古墓七百座,第四纪动物化石洞穴,古窑址、遗址、碑刻等(图二)。水电站工程指挥部要求,务必在二至三年内,完成水库淹没区内的文物发掘、拆除和迁移等工作。我深知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需要组建一个有相当规模、业务水平较高的考古队,尽快作出发掘所需经费预算以及物资、劳力等等的计划,报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总之,不敢怠慢,抓紧开展工作。
    由于考古发掘任务非常繁重,仅仅依靠省博物馆的考古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各地抽调考古人员参加。我的想法,得到了省文化局的大力支持。由我起草文件,以省文化局的名义,向省各地市发文抽调考古人员。8月下旬,就完成了考古队的组建工作。
    考古队的主体为省博物馆的考古和行政后勤人员,其次是水电工程所在的郴州地区文物工作者和行政人员,再加上资兴县文化馆、衡阳市博物馆以及汝城县、嘉禾县、安乡县、湘乡县、澧县、新晃县、湘潭县、临武县的考古人员组成(图三、四)。考古队主要成员,现年八十八岁高寿的考古学家吴铭生先生,最近发表一篇《忆资兴旧市考古往事》说:“东江水电站文物清理工作队经过多方面的筹备,已经组建。该队从数量来说有20余人;从年龄上说老中青都有,那时我就是年过半百的‘长辈’;从地域上来说,省、地区、县及公社都有人员参加,形成一个上下结合的工作班子。后来,我省考古界把它称为‘东江班子’。这是一支很好的工作队伍,也是一段美好得回忆。”
    
    作出考古发掘规划和经费预算
    为了保证水电站建设工程水库淹没区考古发掘工作顺利进行,考古队作出了《关于东江水电建设工程淹没区文物发掘第一期工程计划经费物资劳力预算》:文物发掘第一期工程所需经费139400元,每日固定劳力80人,以及所需物资:推土机、2.5吨汽车、发电机、抽水机、发掘工具、考古测绘、摄影、科研器材;考古人员临时居住和工作用房,以及生活所需的物资、修建文物保管仓库,以及遵照国务院1977年关于大规模考古发掘时要举办亦工亦农考古短训班的精神,举办亦工亦农考古短训班一期等,报水电工程指挥部。1978年5月,水电工程副指挥长史宝珍在我们的报告批了“同意”二字。我们的工作,就按照这个规划开始工作。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 2015年12月8日4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